
公安部与工信部近期相继放出重磅消息,两大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和《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18384)同时进行重大修订。新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
同时,工信部对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进行全面升级,将整车底部防护(刮底)纳入强制性考核。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安全发展”新周期。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4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有率持续攀升。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30%,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渗透率也超过47%。
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应用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近期多起与辅助驾驶相关的严重事故纠纷,以及动力电池起火事件,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一方面,部分车企在营销中刻意模糊L2级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导致消费者对系统能力产生误判。另一方面,电动化技术快速推进中,高压平台抬升、对外放电(V2L/V2G)普及、智能网联功能增多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逐渐显现。
监管部门不得不加快标准更新步伐,以应对行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
公安部组织起草的GB 7258修订意见稿,直面新能源汽车加速过快带来的安全隐患。新规要求: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
这一规定并非限制车辆的性能上限,而是确保驾驶员在每次启动车辆时,都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默认加速模式。如果想让车辆进入百公里加速低于5秒的运动模式,需要驾驶员主动切换一个专属开关。
此外,针对辅助驾驶系统的滥用问题,新规也制定了详细规范。要求车辆每次上电或点火后,仅当驾驶人执行规定激活操作,且同时满足多项核心条件时,系统方可激活。这些条件包括系好安全带、驾驶人脱离检测功能可用、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开启等。
新规还明确了驾驶人的系统使用能力验证要求。每次车辆上电或点火后,需通过生物识别或账号登录两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确认驾驶人已完成系统使用培训。这意味着未来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可能需要先通过“考试”。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后无法打开的问题,新规要求当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时或动力电池发生热事件时,非碰撞侧车门应自动解锁,并且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
与公安部同步,工信部也在对GB 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进行重大修订。此次修订着重优化了多个与电动汽车安全直接相关的项目。
最引人注目的是将整车底部防护(刮底)纳入强制性考核。过去电池包单独进行安全测试,但安装在整车上后的底部防护缺乏统一标准。新标准设定了半球直径150mm的壁障、重叠量30mm、车速35km/h等判定要素,全面评估整车底部碰撞安全。
新标准还解决了“强制一键下电功能”的安全风险,要求车辆应有易于驾驶员操作的物理按键来切断驱动系统电源。那些完全去物理按键的设计将需要重新调整,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直接可见、可操作的物理手段介入。
针对日益普及的V2L外放电功能,新标准要求车辆使用V2L对外放电时,也应开启绝缘电阻监测。一旦监测到绝缘下降到阈值(一般500Ω/V以下),系统会立即切断高压输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电池安全方面,新标准将热扩散测试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改为“不起火、不爆炸”。这一变化将极大提高电池安全标准,为乘员提供更多逃生时间。
此次两大标准的同步修订,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理念的重要转变——从“单点防护”向“系统安全”演进。
GB 7258的修订突出了“驾驶安全”系统性理念,将加速性能、辅助驾驶规范、机械安全冗余等要素有机结合。而GB 18384的修订则体现了“三电安全”的系统性思维,从单一部件安全扩展到整车级安全。
两个标准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规范体系。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刘桂彬指出,《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的修订基本与国际同步,相关内容与中国专家深度参与、正在修订的国际标准法规保持协调。
这种系统性思维也体现在标准的实施方式上。根据征求意见稿,新标准将分阶段实施,为行业提供了充足的适应和准备时间。这种循序渐进的实施策略,既保证了安全底线尽快建立,又给了企业足够的转型空间。
新标准实施后,消费者将是最大受益者。一方面,安全底线提升将直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及伤害程度。另一方面,标准统一将使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有更明确的参考依据,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购买决策误区。
对产业而言,标准升级虽然短期内会增加企业合规成本,但长远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新标准将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而不是陷入无序的价格竞争。
2023年,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GB 7258-2017强标复审会议,经论证后得出标准应进一步提升客货运车辆安全要求,扩大主被动安全系统应用,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要求,进行整体修订的结论。
国务院于2025年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针对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要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新标准的发布,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
随着新标准实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那些依靠夸大宣传、忽视安全底线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而注重技术研发和安全记录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机会。
新国标实施的时间表已经明确。按照工信部的计划,GB 18384新标准预计2026年7月1日开始实施,并明确了新标准对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标准实施之日起开始执行,对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执行。
GB 7258的修订版也将在征求意见结束后正式发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安全与创新并重将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未来当我们再坐进汽车,启动车辆时那种“温和”的加速感受,正是监管部门与车企为全社会系上的“安全带”。技术的进步不应以安全为代价,而这正是两项新国标修订的核心要义。
(责任编辑:子蕊)
重磅!全球最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投运2024-07-01 19:07
|
多个锂电项目终止,重磅文件引导企业单纯扩大产能!2024-05-15 19:12
|
重磅!这家车企将在土耳其建电池厂2023-06-25 17:56
|
重磅!宁德时代发布重卡换电品牌2023-06-14 18:03
|
重磅!特斯拉Model Y首次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2023-05-05 17:59
|
重磅!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已经实现量产2023-03-22 17:29
|
重磅!宁德时代入局换电市场2022-01-19 09:16
|
重磅!全国首个电池工程师取证班第三期即将开班2020-11-19 08:35
|
7月1日起 电动汽车行业将执行这三项新规2019-07-02 08:22
|
【会议指南】重磅嘉宾阵容VS聚焦行业热点 · 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建设研讨会2019-04-09 08:59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