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
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这项工信部发布的政策,经过一个月的公示后,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依照规定内容,国家将建立“
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为了更好的促进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网络, 加强各环节间的沟通交流,更好的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发展进度,拟于8 月下旬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专业委员会、电池联盟联合组织开展“2018 中国电池回收再利用企业调研行”。
据了解,2018年,我国正迎来第一个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期。据电池联盟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理论退役动力电池为5.14GWh,到2023年理论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48.09Gwh。
随着动力电池报废潮的到来,回收领域的百亿规模市场将随之开启。电池联盟数据显示,预计到2018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5亿元。到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5亿元,其中梯次利用约为41亿元,回收处置约为24亿元。预计到2023年,动力电池市场回收总规模约为150亿元,其中梯次利用约为57亿元,回收处置约为93亿元。
数据来源:电池联盟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锂电材料企业、整车企业和第三方回收机构早已闻风涌动,先后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18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8年3月已有400余家,仅2018年第一季度新增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就与2016年全年数量相同。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格局雏形已经初现,大致可以分为以金川、杉杉股份、华友钴业、赣锋锂业、寒锐钴业为代表的锂电材料企业;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知豆为代表的整车企业;和以邦普、格林美为代表的第三方回收企业。
小编下面罗列几家企业,让受众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它们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布局情况。
华友钴业:
2017年3月,为落实公司循环资源回收利用战略,构建资源循环回用平台,华友钴业在浙江桐乡设立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华友循环表示,凭借华友钴业在冶炼环节的优势,华友循环现已完成动力电池回收、分选、存储、运输、拆解、破碎、冶炼等完整体系。在资源回收方面,华友循环已收购韩国、日本、台湾多家资源回收公司,回收网络布局全球;在提取和拆解方面,华友循环计划通过自建、收购、入股等方式布局华南、华北等区域的化学提取基地和废旧电池拆解中心。
比亚迪
比亚迪新能源委托授权经销商来回收废旧动力电池,运送到比亚迪工厂进行初步检测,将可以再利用的电池继续应用在家庭储能或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而不能再使用的电池拆解回收。
北汽新能源
北汽新能源拥有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示范线,可实现日均处理100颗以上电芯的工作量。
格林美
格林美在国内率先提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积极倡导开采“城市矿山”,突破性解决了中国在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与报废汽车等典型废弃资源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天津、江苏、浙江、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市和南非德班市建成十六大循环产业园,建成废旧电池与动力电池大循环产业链,钴镍钨资源回收与硬质合金产业链,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报废汽车综合利用产业链,废渣、废泥、废水循环利用产业链等五大产业链,年处理废弃物总量三百万吨以上。
小编认为,在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红利的推动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各大企业只有寻找到符合市场的商业模式,才能在这“百亿级市场”里分到一杯羹!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