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
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旧
电池中含有铅、镉、汞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及时回收和再利用,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绿研院注意到,进入2024以来,业内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消息不断,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也有不少代表对于该产业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动力电池回收消息不断
今年2月26日,欣旺达10万吨锂电池回收利用及新型储能智造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投资62亿元,企业创新采用带电裂解技术,使锂镍钴锰等稀有金属回收率显著提升,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40%,同步规划年产5GWh的集装箱储能系统。
同在2月26日,南网储能与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五方面合作内容,其中包括开展电池梯次和回收利用合作。据悉,双方将共同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研究,寻找适合的应用场景,探索可推广应用的商业模式。
龙蟠科技3月6日公告,公司拟以1.01亿元收购龙蟠国际持有的山东美多100%股权。收购完成后,龙蟠科技拟对山东美多增资5000万元。山东美多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近日,翰祺环境签订格林美电池回收废水处理项目,该项目采用翰祺5P除重技术,以确保达到电池废水重金属的回收利用指标,保障水质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绿色低碳。
远达环保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暂未有电池业务,正在开展废旧电池拆解回收相关技术的研究。
千亿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较2022年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较2022年底提升2个百分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必然带来对于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测算,我国第一批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开始进入“退役期”。
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巨大,有机构预计,到2030年,随着大量的汽车动力电池进入到回收利用环节,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602.8万吨,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行业测算,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406亿元,比2022年实际市场规模增长近9倍。
我国对于电池回收产业十分重视:工信部的信息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量已达到22.5万吨,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的目标。为进一步推动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我国力争在2024年达到年综合利用废旧动力电池量26万吨以上。
今年2月1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正式施行,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作为一项重要技术,被列入鼓励类目录。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当前回收的规模相对较小、行业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影响,我国回收市场还存在大量‘小作坊’,限制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两会代表建言动力电池回收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也带来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提案,为该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一看:
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带来了《关于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建议,一是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二是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建议加强规范性企业的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政策扶持;四是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最后,建议规范引导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信息的公开化,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
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建议,相关部门可结合国内循环再生行业的技术水平、国家能源金属的稀缺性,调整“以海外废旧锂电池为原料制成的氢氧化物中间品”的进口政策,通过调整税率及进口国范围,鼓励这类产品的进口,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陈雪华还建议,鼓励国内有条件的锂电循环企业出海构建全球废旧电池拆解材料回收网络,持续获取海外废旧锂电池初级材料资源,通过循环再造的方式将这类资源导入国内锂电产业链、再出口高附加值材料产品,提升产业链中再生原料的占比,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江铃汽车首席技师刘辉建议,加快完善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明确企业的回收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统一的回收渠道和管理平台,确保电池的规范回收和处理;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电池的二次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华晨宝马里达工厂张涛建议,第一是改进动力电池设计,实现标准化、易拆解、易回收,同时引导企业协同开展易回收的动力电池产品设计,统一电池类型和规格标准。二是加快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梯次电池监控平台,提高电池寿命、一致性和安全性等特性评估的准确性。三是创新回收利用商业模式,鼓励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和回收利用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回收模式,完善回收物流网络和渠道。同时增强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强化技能人才储备。
另外,要从社会层面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试点电池回收“押金制度”,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支付押金,待电池回收后返还。适当补偿通过正规渠道报废电池的车主和企业,保证废旧动力电池流入正规回收网点。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认为,要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加强行业秩序整顿,开展电池回收“黑市”专项整治。同时,出台强制性回收标准,制定电池生产企业“销一收一”的实施细则,细化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各环节的责任要求,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电池护照”制度,开展电池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杨剑宇还建议,建设全国性动力电池回收交易平台。依托该交易平台,推动行业企业开展回收电池产品的来源认证、数据互认、交易对接。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电焊班长白景阳建议,有关部门更加重视锂电池等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增强关键金属供应链韧性。结合新能源汽车、储能及相关工业园区规划,统筹制定锂电池生产和回收全产业链规划,探索建立覆盖所有锂电池等动力电池的全面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国内生产和使用的所有锂电池等动力电池应回收尽回收。同时,制定出台针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专项法律法规,强化回收责任和约束力。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主委张振涛建议,加快建设完善的退役电化学电池安全回收处置政策法律体系,强化全过程全寿命期监管监督;加快制定统一的退役电化学电池安全回收处置国家级标准等。
总之,作为一个蓝海产业,动力电池有着巨大的潜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