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股造车潮流中,来自浙江杭州的零跑科技算是最为低调的一名玩家。
从安防行业跨界造车,这家公司已走过两年的时间。2015年9月,国内安防巨头大华股份(下称“大华”)控股股东傅利泉、董事长朱江明联合其它投资方共同成立浙江卓行科技有限公司,3个月后,大华将公司正式定名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零跑”),其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研发、智能驾驶、电机电控、
电池系统开发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朱江明成为零跑的实际掌舵者。
作为大华的联合创始人、CTO,朱江明自认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对产品和技术有着无限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1992年5000元起家,经过25年的努力,如今大华已经成为四五百亿市值的科技公司。然而朱江明的目标是千亿市值企业,显然安防行业的上限无法满足他的梦想。
对于神秘的零跑汽车,相信读者们会有很多的好奇,新智驾与诸多媒体受《未来出行说》之邀,与朱江明进行深度对谈,以下也许有你想要的答案。
一、造车的底气
问:相比其他造车企业,你们非常低调,关于融资也未说太多,你们的考量是什么?
朱江明:我们认为电动汽车无法快速做到非常大的规模,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从2015年7月份开始做这个事情到现在经历了两年,绝大部分时间就专注于把技术做好,把基础打扎实,所以前期没做太多报道。经过两年的时间,我们将在汽车百人会未来出行的展会上发布第一款量产车,在那里就会充分展示我们研发的成果,包括动力总成、电池包、智能驾驶系统以及整车,会让大家眼前一亮。车辆也通过了中汽研的测试,各项指标表现都非常优异,这也是我们比较欣慰的,例如 EMC (电磁兼容)测试,获得了一次性的高分通过,我们的一体化三电系统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融资方面,我们已有的股东方如大华,包括大华的几个原有的大股东,本身有很好的资金积累,所以我们也希望先用自己的资金做出一些成果。当然汽车确实是一个投资非常大的行业,需要对外融资,我们对外融资的目标是吸纳更多的产业资本,希望容纳一群成功的企业家,发挥这些企业家的智慧,作为共同的股东,来打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领先的汽车产业,做一个集群。
问:您当初是基于什么样的对汽车行业的判断决定进入这个行业?
朱江明:汽车行业要有变革,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是必然,包括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代替有人驾驶汽车,这也是必然趋势。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点。确实,我们原来在安防行业做得很好,理论上完全没有必要来做这个,但是我是一个很喜欢做产品的人,我认为汽车行业还可以做得更好。未来,汽车电子将占很大的份额,无论自动驾驶、互联还是整车控制,都要靠电子部分来实现,中国的公司完全有机会超越国外企业。
问:你们在安防领域积累的一些技术如何助力电动汽车的研发?
朱江明:实际上,大华做人工智能其实是在十年之前,我们的交通监控摄像头拍到照片以后,就是把它能够识别出这个车的车牌号码是什么、有没有闯红灯等等,一些视觉技术现在都可以用在智能驾驶上。十年以前大华也做了雷达,但是那个雷达主要是用在高速公路的测速上,同样把雷达的技术可以用在车载的毫米波雷达上。未来的汽车里面,电子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包括电机电控、高功率电池、自动驾驶控制、网络互联等等,一切都是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这个恰恰是我们的强项。
问:整车的底盘、设计以及相对传统的汽车技术方面,你们这块靠什么?
朱江明:这块我们更多的是引进优秀的人才,比如说底盘部门、车身部门、电机电控部门,都是引入一流企业一流的人才,快速建立起团队。高效地把东西产品化。因为我们是以IT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整车的开发,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二、轿跑起步
问:能不能介绍一下11月份要发布的首款车?
朱江明:我们的首款车是一款轿跑,更多的信息还是希望大家11月10日到杭州的展会上看,我们会亮相很多先进的技术,包括自动泊车等等,可以用APP让它自动进去、出来。不是模型车,有功能都齐备了,可以驾驶,而且在天津的测试都已经结束了。这个月已经到数据冻结阶段了,直接开始投模具了。
问:一般其他的性能如续航里程以及自动驾驶水平?
朱江明:续航里程是 350 公里,电子配置我觉得比奔驰A级的车还是要丰富一些(因为我自己是开奔驰S350的,他上面有的功能我肯定有,只会比他更好,驾驶更轻松)。我们的目标是在明年年底真正发布量产车的时候,具备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我们整体所有的控制都是我们自己的,包括视觉,智能化的感知、判断以及控制,整套是我们自己的,只是自动转向的机械的东西是外购的.还有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这个系统是我们跟大陆合作的。
问:这款轿跑主要是针对什么样的用户群?
朱江明:我们主要是针对年轻人,定位在家庭的第二辆车、年轻人的第一辆车。高端的配置、中端的价格,目标是大家都开得起的高性能车。
问:会不会和一些大公司进行相关的合作?
朱江明:我们很乐意跟百度合作,有意向用他们的互联系统。因为百度有很多优势,比如它的地图、搜索、音乐……这些你不可能自己去搞,借用就可以了。此外,以语音为主体的操作系统我们还是很看好的。
问:第一款车正式上市是什么时间?新车的售价大概区间是多少?
朱江明:2019年第一季度;20万左右,具体价格之后会另行公布。
问:销售和售后是怎么考虑的?
朱江明:我们有几种模式供选择,目前还早,正在比较判断什么样的模式更适合我们这样的企业。可能是线上线下结合,也可能是全省的总代、分散式经销,或者全部自营,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
问:预期的盈亏平衡点大概是到什么样的规模?
朱江明:盈亏平衡点我们觉得应该在5万台以上。
问:什么时候能达到5万台呢?
朱江明:我们争取上市之后2-3年。我们注重成本控制,要自己创新,用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好,中国的工程师是勤劳的,也是有创造力的,我觉得我们的工程师有足够的实力。
问:在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方面是如何考量的?
朱江明:我们还是采用合作的方式,包括国家电网,包括一些做充电桩制造和运营的企业,因为我们自己不可能有这么多精力再去设计。
三、工厂、供应链以及资质
问:整车到时候会选择代工模式还是自建工厂?
朱江明:目前我们还是自建工厂,当然也不排除将来和一些整车厂合作。
问:金华的工厂已经开工了,讲一下工厂目前的状况?
朱江明:我们工厂一切都很顺利,土地已经拿到了,打桩也完成了,所有厂房都在做基础建设,预计今年春节期间要完成工厂建设的节点,明年6月份之前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进行调校,2018年到年底量产,现在看没有任何问题。
问:如果到时候生产资质还拿不到的话,第一款车怎么造?
朱江明:希望拿到,我们还是抱有这样的决心嘛,我们各项准备工作也都做得井然有序,但最终也不排除跟别的一些传统车企合作,都可以。
问:这个工厂2018年开始量产的时候,产能规模是多少?
朱江明:我们分两期,一期完成后将近5万台左右的产能。如果销量增加,我们再增加设备,可以达到20万的产能,整个基础都是按照20万产能设计的。
问:供应商现在已经都确定了吗?
朱江明:这个还没有最终确定,还要看一些政策等各方面,目前为止还不完全确定。
四、看待竞争
问:像零跑这些造车的企业非常多,您应该都非常了解,像蔚来、小鹏等等,现在大家都大谈特谈自己具备互联网基因、追求用户体验,那么您觉得零跑的特质是什么?
朱江明:零跑跟他们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因为这些企业的领军人物要么是做媒体的,要么就是做互联网的。但是零跑不一样,零跑的背景是属于IT类的企业、做产品的企业,它的基因我觉得更像华为,更崇尚技术、崇尚整体的管理,打综合竞争力,是这样一类企业,所以我觉得我们跟他们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做事的风格。
问:蔚来汽车李斌对于未来的判断是:这些初创公司可能只有两到三家能活下来,您怎么看?
朱江明:我觉得差不多吧,先期可能没有那么快,就像手机行业,智能手机起来的时候深圳有一堆山寨企业,慢慢地可能两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电动汽车当然没那么快,比如2-3年,我觉得还会稍微多一点,但是到最终肯定会越来越少。
问:活下来的这些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朱江明:首先我觉得要有创新精神嘛,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立足。你说你中规中矩没有短板,你如果没有跟牢这个步伐、节奏,肯定不行。
问:但是好像这些企业都很有创新精神,要不然他们就不进来了。
朱江明:是,那就看谁的能力更强。
五、未来
问:中国正计划制定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很多成熟车企会借这个势加速向电动汽车领域转,对新创公司可能会形成挤压效应,您怎么看?
朱江明:我不这样看,因为电动汽车行业现在规模还是太小,周边设施的发展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有了车才能装充电桩,有了充电桩才能发展更多的车,只有大家都做这个事情,车多了充电桩才会多,充电桩多了车才会多,只有这样,电动汽车的整体环境才会起来。
问:您觉得禁售的合适时间点是哪一年?
朱江明:我觉得合适的时间点应该是2030年或者2035年。
问:每一家公司其实都需要从零起步,“零跑”这个品牌未来的走向如何?
朱江明:品牌要经历长时间打造的过程,零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逐步实现三阶段的目标:
第一阶段为2015年到2018年,构造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核心产品能力,发育市场的沟通能力及营销能力,使零跑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第二阶段从2019年到2024年,通过新产品的逐步投放市场,把零跑打造成国内的领先品牌,成为全球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到2030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品牌。
问:目前看,您觉得零跑未来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朱江明:我们肯定按照100%的可能去做,1%的希望还有99%的努力嘛。我觉得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首先我没有什么包袱,做不做得成对我不会产生许多影响,但我肯定会全力以赴去做这个事情。当电动汽车遇上人工智能,未来会怎样?一场前所未有的跨界思想动员,一次前所未有的媒体联合访谈,让我们走进未来,迎接滚滚而来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出行产业浪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