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市场 >

「电池荒」袭来,中国需要更多的宁德时代

时间:2021-09-10 09:36来源:雨前产经观察 作者:雨前顾问
点击:
       有多少人注意到,现在已经打不到蓝牌车了?
 
       刚刚闭幕的成都车展,曝出一个惊人数据:新能源成交车辆总量较去年暴涨454%。
 
       9月8日,乘联会发布数据,前8月新能源车零售147.9万辆,同比增长202.1%。其累计销量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销量136.7万辆,市场渗透率也突破10%。
 
       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火箭般蹿升,作为新能源车最核心的零部件,动力电池的需要也迎来了爆发。
 
       动力电池一直被业内喻为电动车的「心脏」,就如芯片之于计算机,占电动汽车成本的30%-40%。
 
       今年3月初,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表示,相对于汽车芯片的供给不足,二季度电池供应会是最大的瓶颈。
 
       马斯克也曾多次公开表露对于电池供应紧缺的担忧,直言供货商给多少,特斯拉就买多少。
 
       此前央视财经报道称,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为了从宁德时代顺利拿到电池,在宁德时代蹲守一个星期。随后虽被证明消息不实,但能出现这样的传闻也从侧面说明了动力电池缺口巨大。
 
       由于新产能的投资建设周期长, 一般需要1-2年,因此这一缺口或将长期存在。
 
       日前,美银全球研究指出,基于当前电动汽车电池供需模型,全球当前的电池产能已严重落后,预计电池将在2025-2026年间彻底「售罄」,届时主要电池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基本都能超过85%。较为悲观预测是,如果2024年全球电池产能利用率就逼近83%,那么全球电池断供危机会提前至2025年到来。
 
       根据全球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预测 ,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千兆瓦时(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千兆瓦时(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最近蜂巢能源CEO杨红新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表达了相似观点「目前电池缺口达30%~50%,预测一直到2025年产能电池都是紧张的。」
 
       「电池荒」背景下,产业机遇正在全面释放。
 
       今年上半年,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在内的TOP10企业均宣布了锂电池扩产计划。
 
       即便是到了8月份,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项目也是一个接一个。
 
       月初,赣锋锂业宣布,拟投资84亿元建设年产15GWh的新型锂电池项目。中旬,中航锂电宣布总投资248亿元在合肥新建年产能50GWh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产业基地。
 
       紧接着,8月13日,宁德时代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582亿元资金,用于投资7个项目,共计137GWh动力锂电池及30GWh储能电柜建设。
 
       9月8日, 据 Texas News Today 报道,丰田汽车将在未来十年内投入90亿美元建造动力电池工厂。此前大众也透露,计划到2030年在欧洲建立6个动力电池工厂。
 
       传统电池厂商疯狂扩产还不够,车企也纷纷入局,可见这一行业缺口之大。
 
       不过生产动力电池不像造芯片,对技术要求相对低一些。所以不是只有热门一、二线城市才有机会,二三线城市只要手里有土地有资金就能参与其中。
 
       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企业不断将扩产选址往西南地区迁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四川也因此分得一杯羹。
 
       2019年9月以来,宜宾与宁德时代陆续签订了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至六期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占地面积约3000亩。
 
       今年4月22日,中航锂电与成都经开区签署合作协议,此后仅一个月时间,中航锂电便将总投资280亿元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项目落地成都。
 
       中航锂电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有利于推动成都市动力电池产业生态链建立健全,填补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端制造业空白。
 
       7月15日,天新产业功能区首家锂电池整体生产企业九远锂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宣布其一期项目正式投产,每日锂电池产量达20万颗,年产值不低于2亿元。
 
       据悉,九远锂能科技决定在现有厂房基础上扩大产能,同时将深圳组装工厂、重庆材料公司迁到邛崃,并力争今年9月底前启动二期建设,日产锂电池60万颗。二期建成后年产值将不低于10亿元,年税收不低于5000万元。
 
       不过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在招引动力电池项目时,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我们想引进一个节能大项目,却偏偏卡在了能评上」。前不久雨前朋友会上,一位功能区负责人这样说道。
 
       在他看来,同样消耗3万吨标准煤,生产动力电池与生产钢铁区别很大,前者可以取代燃油节能环保,而后者是纯耗能产业。
 
       四川在节能审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3万吨标准煤的,需要四川省发改委来评审。如果超过3万吨,基本上这个项目就没法落地。而产业功能区要引进的这个动力电池大项目,很可能超标。
 
       面对动力电池这个产业机遇,成都有多个功能区在引进相关项目时都卡在了「能评」上,可谓是眼睁睁地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
 
       节能审查的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
 
       能评政策的顶层设计必然是科学专业的,但具体到各个细分领域,没有对应的实施标准则会导致政策盲区的存在。
 
       从环保节能方面讲,能评是化工项目落地必需经历的一个环节。但对于一个地区引进项目而言,一刀切的节能审查又使得一些节能环保类的化工项目反而无法落地,而这恰恰又违背了能评的初衷。
 
       能评难题无法解决,产业机遇抓不住,一线工作人员只能干着急。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 宁德时代 电池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