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不到4年融资37亿欧元,欧洲电池独角兽和宁德时代抢客户

时间:2024-06-04 09:49来源:创业邦 作者:潘磊
点击:
       “电池。现在。未来——这是我们的DNA”。
 
       法国初创公司Verkor在官方网站称,其唯一目标是加快法国低碳电池生产,以服务欧洲市场。
 
       自从2020年成立以来,这家总部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的电池独角兽,一直以推动欧洲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而出名。
 
       但到目前为止,Verkor甚至还未建成一个工厂。
 
       不过这并不影响Verkor持续获得大额资金。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Verkor在大约一周前宣布了获得13亿欧元的贷款,资金来自法国兴业银行、荷兰国际集团银行、法国邮政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19家银行。
 
       加上这一轮的13亿欧元,Verkor已经通过5轮融资,从投资者处筹集了大约37亿欧元的资金。
 
       Verkor去年9月C轮20亿欧元的融资,创下法国初创公司最大单笔融资纪录——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领投了这一轮让人瞠目结舌的融资。
 
       这轮融资也让Verkor的估值达到10亿欧元,被视为Verkor的关键一步。
       另外,雷诺是Verkor的早期股东,并在董事会拥有一个席位,且承诺购买Verkor生产的“低碳电池”。
 
       新能源研究机构EIT InnoEnergy、施耐德电气、自动化巨头IDEC集团也是Verko的关键支持者。
 
       Verkor联合创始人兼CEO伯诺伊特·勒曼涅昂(Benoit Lemaignan)说,他领导的公司正在法国敦刻尔克斥资15亿欧元,建设一个动力电池工厂。
 
       Verkor在融资方面的高歌猛进,和欧洲愈来愈强烈的“电池产业焦虑”有关。
 
       为此欧洲先后成立了两个“电池联盟”,准备拿出超过70亿欧元补贴发展电池产业,以摆脱对中国电池的依赖。
 
       这些钱让一些欧洲本土电池初创公司大发横财,比如Northvolt已经获得了超过130亿美元的股权和债务融资,Verkor则是最新的获益者。
 
动力电池没有“魔法”
 
       伯诺伊特·勒曼涅昂据称曾在空客从事研发工作,在筹备了差不多1年时间后,才于2020年正式成立了这家电池公司。
 
       幸运的是,Verkor成立的2020年,刚好赶上了欧洲对电池越来越忧心忡忡的时间窗口。
 
       “汽车是在欧洲发明的,它必须在这里得到改造。”负责能源联盟事务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什·谢夫乔维奇(Maroš Šefčovič),在2017年就发起了发展欧洲电池产业的呼吁。
 
       他的建议奏效了。
 
       2017年欧洲电池联盟(European Battery Alliance,EBA)正式成立,其目的就是确保欧洲降低对进口电池的依赖。
 
       在2019年,欧洲接连推出了两个“电池产业联盟”,以统一政策,并启动欧洲本土电池项目。
 
       有资料显示,这两个电池产业联盟提供的补贴达到了71亿欧元。
 
       所以当伯诺伊特·勒曼涅昂不无担忧地说,欧洲人可能会把对海湾国家的石油依赖,转变成对亚洲国家的电池依赖时,他创办的Verkor成为香饽饽。
 
       他称,电池将是未来汽车的“燃油”。
 
       这位CEO还承诺,在欧洲本土建立电池工厂足以与中国供应商竞争。
 
       在他看来,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各占电池最终价格的5%左右,欧洲本土电池制造商在这些方面虽然不占优势,但也能与在亚洲制造电池然后运到欧洲的额外运输成本抵消。
 
       但他没有提及Verkor与中国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差异。
 
       Verkor的官方网站也只是笼统地描述,其基于数字化创新,以及工业5.0,可以生成能够满足未来需要的“低碳电池”,兼具性能与环保优势。
 
       除了勒曼涅昂的空客公司研发背景外,据说Verkor的首席运营官来自特斯拉。
 
       除此之外,Verkor的高管团队没有特别明显的技术大牛。
 
       Verkor的一个创新中心(VIC)被寄予厚望,其能够开发电芯和模组。
 
       不过考虑到VIC是在2023年才开始运营,其积累了多少电池黑科技,外界不得而知。
 
       从之前零零散散透露出来的信息看,Verkor在技术路线方面采用“跟随策略”,而非开发新的电池配方。
 
       这也表明,动力电池创新不存在“魔法”。
       伯诺伊特·勒曼涅昂说,跟随策略能够让Verkor在理论上尽可能快地投入运营,但也预示了其在和中国供应商的竞争中不具有技术优势。
 
“我们就是想建立一个‘Southvolt’”
 
       Verkor在早些时候,也承认自己无法匹敌中国电池供应商。
 
       面对规模超大、技术储备领先,且产业链完整的中国电池企业,Verkor一度想缩小规模,以获得生存空间。
 
       比如在2022年底,Verkor宣布融资2.5亿欧元先期建设Megafactory工厂。
 
       这种工厂规模小,不需要耗费大量资金。
 
       Verkor的想法是,先把电池造出来并卖给车企客户后,再择机扩大规模建设超级工厂。
 
        但突如其来的大额融资,显然让Verkor改变了想法。
 
        尤其是在看到Northvolt在融资方面的巨大成功之后,Verkor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
 
        Verkor一位高管直言:“我们就是想建立一个‘Southvolt’。”
 
        值得一提的是,Northvolt一直强调的卖点,是其能够造出“零碳电池”。
        与之相对应的是,Verkor也宣称自己制造的是“低碳电池”。
 
        Verkor的投资者之一EIT InnoEnergy认为,通过把工厂设在法国敦刻尔克,可以生产出碳足迹比中国低四倍的动力电池产品。
 
        EIT InnoEnergy负责管理EBA的电池产业战略,一直想通过产业政策形式,在动力电池领域再造一个电池版的“空中客车(Airbus)”。
 
        EIT InnoEnergy提及的碳足迹水平,可能跟Verkor的超级工厂应用核电等“绿电”进行生产有关。
 
        这让其能够从源头确保动力电池的碳足迹。
 
        但在第三方研究机构看来,这些不足以让Verkor获得竞争优势。
 
        根据瑞银的评估,到2027年中国电池公司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将增至50%。
 
        在瑞银看来,尽管欧洲存在着显著的动力电池供应缺口,但基本都会被中国供应商填补。
 
        瑞银认为,一方面欧洲把所有的钱都投给了Northvolt这样缺乏经验的本地新兴企业上,另一方面,能够与中国电池供应商竞争的韩国企业,更喜欢美国提供的电池补贴,所以没有扩大欧洲的产能。
 
        比Northvolt成立还晚4年的Verkor,显然在电池制造方面同样缺乏经验。
 
面临“投产及落伍”风险
 
        最新的一笔13亿欧元资金,能够确保Verkor建成一家超级工厂。
 
        但这家公司还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能否按时投产,并向客户(雷诺)提供产品,等等。
 
        按照之前公布的规划,Verkor在2023年就应该投产那座位于PPT上的16GWh工厂。
 
       不过事情并没有发生。
 
        Verkor最新的时间表是2025年投产,并在2030年把产能扩大到50GWh。
 
       现在的问题是:Verkor在几年前确定的“技术跟随策略”,跟随的是三元锂电池(NCM),目前欧美车企又对能把成本降低20%的磷酸铁锂电池(LFP)产生了兴趣。
 
       特斯拉、大众、福特等车企,都加大了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配套。
 
       中国市场的数据也能提供一些佐证。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4月统计数据显示,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总装车量71.9%。
       对于Verkor来说,其在2025年投产的NCM电池,很可能面临“投产及落伍”的尴尬局面。
 
       伯诺伊特·勒曼涅昂的说法是,Verkor也计划探索钠离子和磷酸铁锂电池等解决方案。
 
       但在磷酸铁锂电池目前属于中国电池供应商的专属技术,甚至连韩国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情况下,Verkor的供应能力成疑。
 
       而且动力电池竞争,现在已经上升到了固态电池阶段。
 
       中国、韩国、日本的电池厂家,都在押注固态电池,普遍的节点是将在2026、2027年左右,推出相关产品。
 
       这让Verkor的产品,再一次面临“推出及落伍”的风险。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在Verkor位于法国敦刻尔克的电池园区,来自中国台湾的辉能科技(ProLogium Technology),已经建立了一个投资高达52亿欧元的电池工厂。
 
       辉能科技甚至也获得了多达15亿欧元的欧洲公共补贴。
 
       而且辉能科技的产品,正是其与奔驰合作开发的固态电池。
 
       对于Verkor来说,如果其还没有布局固态电池,那就要加快进度了。
 
       尽管蛋糕足够大——到2030年仅法国就打算每年生产200万台电动车,但前提是Verkor能拿出足够好,且足够多的电池产品。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