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电池回收,监管不能缺位

时间:2021-03-24 22:01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王金玉
点击:
       
      导读: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驶入快车道。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接近500万辆大关。同时,今年新能源汽车迎来“开门红”,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有预测认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180万辆。与保有量和新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10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已进入报废高峰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真正迈入需要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阶段。
 
       从2014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开始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我国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从16GWh增长至63.6GWh,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从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来看,锂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有效寿命为4~6年。如果按照4~6年的使用寿命来测算,2014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在2018年开始批量进入退役期,预计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迎来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然而,现实却是,动力电池的回收成了“老大难”问题,不少动力电池正规回收企业甚至面临“无电池可收”的情况。诸多动力电池退役后不知所踪,甚至没有权威可信的数据可供查询。有从业人员透露,龙头企业的动力电池回收量加起来不到退役电池总量的30%,大量电池流向了非正规渠道,而且已形成产业链,乱象丛生,既不利于环保,更有可能影响社会安全。
 
       事实上,仅从大量退役动力电池被非法回收,经过简单拆解后重新投入低速电动车、两轮电动车、充电宝等使用,并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就可见一斑。这种简单的回收再利用,看似将退役动力电池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却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非法回收拆解甚至重新组装的过程中,这些电池的安全性能没有任何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对社会安全是极大的威胁。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动力电池的报废回收,政策并没有缺位,国家、行业层面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在顶层设计、规范管理等层面做了一些工作,鼓励、规范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然而,在现实的利益面前,政策却很难发挥其实效。笔者认为,遏制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乱象刻不容缓,在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到来之际,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让非法回收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让退役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要想规范动力电池的回收,首先要提高回收再生企业的准入门槛,引导新能源车企、锂电池生产企业与有处置废锂电池资质能力的企业开展合作,严厉打击把废电池出售给没有处置能力的无资质企业或二手经销商。其次,为了从源头上遏制退役动力电池的非法回收,在汽车生产企业生产者责任制延伸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参考家电领域的回收基金管理制度,用行政处罚+基金管理的手段,让生产者从正规回收渠道获得应有的收益,对不承担责任者给予严厉处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叠加严格的奖惩措施,有助于动力电池回收走上正轨。我国对于动力电池早就推行了“身份证”式的编码制度,只要所有生产者、使用者、回收者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严格执行,追溯并不难,关键要看行业有没有闭环式管理的决心和执行力。让担责者有收益,让违法者受惩处,或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笔者认为,在这个体系中,严格的监管不可或缺。光有政策,没有执行,缺乏监管,政策就是一纸空文。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 电池回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