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市场 >

退役电池的去向,解决这7个问题才有答案……

时间:2018-08-27 17:24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图4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在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就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研究团队。今天我们就聊聊还有哪些新问题有待解决。
 
      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回收拆解存在较大差异
 
       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跟传统发动机不同,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个“新课题”,贸然拆解退役蓄电池,会引发很大的安全事故。另外在回收、拆解、处理过程中若操作不当,还可能会有起火爆炸、电解液泄露、有机物废气排放等问题。
 
       那么,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拆解需要具备哪些资质?从事传统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企业,能否拆解电动汽车?
 
图1
 
       数据资源中心回收利用部部长李龙辉表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满足《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22128)、《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307号令)等相关要求,如涉及标准与政策的修订、替代、新编制等,应满足最新发布政策及标准要求。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当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及《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进一步研究报废电动汽车拆解技术要求等相关标准,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准入、作业等要求。
 
 
图2
 
       另外,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应满足《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工信部将通过发布企业名单的形式对综合利用企业加强监管。后期也将对梯次利用电池产品实施认定等规范管理。”李龙辉补充道。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现有三个问题
 
       对于目前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副主任陈平认为有三个:一是退役动力蓄电池快速分选重组、性能评价、残值评估等梯次利用技术在行业内储备不足,且缺乏标准化支撑;二是当前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储运和拆解等成本较高,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在缺乏激励政策支持和成熟的市场化机制保障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经济性还不高;三是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和综合利用等企业还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在回收服务网点建设等方面的产业链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回收利用渠道建设相对缓慢。
 
      后续动力蓄电池管理方向
 
       目前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期我国也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先行先试,开展梯次利用重点领域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杆企业,探索形成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例如中国铁塔公司开展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试验,目前已在12个省市建设了3000多个试验基站,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于下一步我国对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的方向,陈平认为主要包括几点:
 
       1.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研究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激励政策及措施,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的解决;建立溯源信息比对核查机制;并发布梯次利用产品认定及规范管理办法,规范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或设立产业基金,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
 
       2.扎实做好试点工作
 
        试点地区有关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废旧动力蓄电池的集中回收和规范化综合利用。
 
       3.加强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
 
       引导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等深入合作,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强动力蓄电池高效拆解、残值评估、梯次利用以及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共性技术和装备研发。同时,加快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有关标准的研究和立项工作,引领行业加快技术升级。
 
       4.加大宣传与引导
 
       加强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涉及的各相关主体的政策法规宣贯,促进企业责任意识的提升。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移交动力蓄电池。 
 
(责任编辑:王杰)
文章标签: 退役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