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愿望日益加强,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对环境的改变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充电桩的合理布局对推广新能源汽车至为关键。国家电网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电力企业,在充电桩的市场布局方面不可置疑。而特来电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充电桩运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较为成熟的充电桩企业,已足见其实力不俗。
在北京,选择与北汽新能源合作成立北汽特来电合资公司,进入北京充电桩市场。两年来,北汽特来电已逐渐站稳脚跟,稳步发展。但是,如何面对和解决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痛点,以及如何在未来进行合理布局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北汽特来电首席运营官、副总经理李好朋进行了专访。
把握市场 合理布局
记者:特来电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充电桩运营企业,选择与北汽合作成立北汽特来电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好朋:特来电早在2014就开始筹划在北京市场布局建设,公司正式成立于2015年9月,选择和北汽新能源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北京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好的城市,尤其是在纯
电动车方面,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而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市场的影响力是毋容置疑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北汽新能源汽车整车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在产品技术、人才积淀、管理创新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双方的合作有利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快速形成市场竞争力。
从北汽新能源方面来讲,选择和特来电合作也可以快速地切入产业链下游,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布局,更好的服务新能源汽车终端用户,因此,双方的合作和结合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记者:目前,您认为充电桩行业的现状是怎样的?
李好朋:目前,全国公共充电桩终端的数量大约是19万根,私人充电桩大约是17万根,而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百万辆,整体车桩比是3:1,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结构性的供需矛盾,造成这个矛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场站建设与场站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与电力供应之间的矛盾,与公众认知之间的矛盾等等。就北京市场而言,充电桩的使用率及服务能力仍需加强,缓解充电难的问题仍需要多方努力;同时,充电桩盈利模式打造以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需要多方探索和实践。
记者:充电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北京充电站数量不足、充电时间过长,对此,您怎么看?
李好朋: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体来看是正常的,北京有别于全国其它城市的地方在于各种资源的稀缺和成本的高昂,即使在这种背景下面,北京的充电站建设规模依旧是全国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场站并不是均衡的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所以大家会感觉到数 量不足、充电桩难找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比如政府层面考虑出台更多的针对核心城区(四环以内)充电桩建设的专项政策,简化流程手续;电网公司层面在配电网方面做好配合和协调,放宽高压接入的限制;各类物业单位降低充电桩的准入门槛,优化停车收费管理制度等。充电时间过长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观念的转变,需求的倒闭,未来会快速的得到缓解。
记者:目前,虽然充电站的数量不足,但是充电桩使用却效率低?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好朋:特来电在北京地区已经建成有大约1.1万个充电桩,但是使用效率也非常地低。我认为,从充电桩的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还有很多充电桩的服务能力需要释放。另一方面,车辆分布和桩的分布匹配性也需要更进一步完善。
记者:关于充电桩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您认为有哪些可以实行的措施或方法?
李好朋:对于存量充电桩资源,要进一步做好分类管理,优质场站加大运营合作和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的客户;劣质场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布局不合理的场站要进行拆除和搬迁,对于经营不完善的场站要做好定向分析处理,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激活改善。对于增量充电桩资源,从产品结构上要加大快充桩的布局比例,借助技术手段解决油车占位等行业共性问题,同时引导消费者养成利用谷电充电的习惯。
记者:目前,在北京地区,充电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大大小小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北汽特来电如何布局北京市场,在行业中取胜?
李好朋:目前,北京市场已经有三十多家充电桩运营企业,但是70%份额还是集中在前几家运营企业。对于不同的充电桩运营企业,虽然大家都有赖以生存的经营策略,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讲,我们还是要看主流。北京市场发展比较好的充电桩运营企业有国家电网,特来电、普天、星星充电等,这些企业各有各的优势。对于特来电来讲,我们的优势在于强大的技术体系、开放的平台支持、领先的市场规模以及成熟的应用经验,我们对行业发展保持敬畏,我们也相信通过不断的自我突破,可以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记者:11月3日,北汽新能源表示,到2022年将在全国建成3000座光储换电站,您对换电模式怎么看?
李好朋: 换电模式最早在公交车上应用,因为公交车装电量大,充电要求高,因此在公交上运用换电模式,有很大的可行性。但是,前期国网主导的换电模式没能处理好和主机企业以及公交公司的关系,加上产业链和技术术发展不成熟,整体并不成功。目前,除了在公交车方面使用换电模式,很多企业也在探索乘用车的换电模式,比如浙江的时空电动,依托于自己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围绕特定车型定向开发和改造,好产品加上好的运营模式,最终取得了局部的成功。但是,换电站也面临着重资产运营的问题,同样也要解决电力接入、项目备案等多方面的问题,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未来可尝试的空间会很大。北汽新能源依托自身的资源和技术能力,在全国建设布局光储一体换电站,也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值得尝试,但我不认为换电模式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提升运营 改善体验
记者:今年7月份,北汽特来电在北京建立首批“卫蓝充电站”,目前,“卫蓝充电站”的运营情况是怎样的?
李好朋:卫蓝充电站是基于和北汽新能源深入的合作关系,也是作为北汽新能源“卫蓝计划”的一部分提出的,主要是针对北汽新能源车主的价格优惠和专有体验。目前卫蓝充电站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不容置疑得是,未来北汽特来电还会推出第二批、第三期的“卫蓝充电站”,给新能源的车主带去更好的充电体验。同时,我们提出的基于共建、共享、共赢的“E-person计划”,就是希望吸引更多的加入到充电桩行业中来,“卫蓝充电站”的建设对公司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记者:北汽特来电已经进入北京市场两年多时间,您认为北汽特来电在2018年的战略布局和计划有哪些?
李好朋:北京市场的战略性、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两年的大力发展,北汽特来电累计投建并上线运营的充电终端已经超过1.1万个;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从追求投建速度到重视运营效益转变,通过提升运营能力和服务服务,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使用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另外,在投建充电桩方面,会更加精准和高效,一类是行业领域的拓展,一类是优质场站的改扩建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