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日由
电池联盟、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电池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北京理工大学支持,佛山市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大型公益“绿色能源·智能制造”暨动力锂电池技术进展与智能装备升级应用论坛上,电池联盟院长张谦发表了《2017年锂电池行业发展报告及未来趋势分析》主题报告,以下是根据速记整理的文字,未经本人审核,仅供参考。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把我们研究院介绍一下,以及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对于这个产业链的理解。
我们研究院和电池联盟一直做的工作相关,因为电池联盟之前是为我们这个产业搭建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可能最早是以会议交流为主,但是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一方面来自于部委领导对这个平台有新要求,包括标准的制定、政策的推进,另外新能源推动动力电池飞速发展几年以后越来越受到投资界的关注,很多金融机构也找到这个平台,说能不能通过这个平台寻找一些更好的资产,助力这个产业的升级转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成立的初衷就是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投资机构。
今天我讲的这些东西大部分内容是我们在今年年初研究院去年对动力电池主要在汽车领域发展做了一个白皮书,主要内容来自于这里。今天我觉得在这个时间点,借着金银河上市企业谈这个话题非常有必要,因为动力电池的发展产能8个GWh,已经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可能现在的企业更多是一两个G,最多的也就能做到7个GWh,但是从现在开始看,未来这么大一个产能的释放用什么装备去支持,也是我们这次论坛包括在座各位要探讨的方向。有幸我们研究院在去年走访了一些汽车企业,也走访了一些设备制造企业,我们将谈一些对这些企业的看法和认识,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更多为政府服务、为产业服务、为投资者服务。
首先来谈谈2016年的发展回顾。锂离子电池可以通过和储能的合作进入能源互联网领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在储能这个市场是非常有前景的。这几年我们最看好的还是在汽车领域,实际上通过这几年汽车的增长,从2014年的几万辆到2015年将近三十万辆,再到去年的五十万辆,是一个发展很快的产业。从2011到2016年的增长大概是3.38倍,去年整个容量在54个GWh的规模。动力电池同比增长61%,去年我们也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这个动力电池的集中率在增加。2015年的时候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市场占有率只有50%,但是去年统计的数据已经超过了70%。在2016年储能领域,这个主要指跟能源互联网、家庭储能等相关的,在国内市场大概不到1个G,发展还是比较慢,这个也符合我们对储能发展的预期。从“十三五”期间环境下都是储能商业化模式逐步形成的阶段,“十二五”大家知道储能在一些电站,包括青海、西藏、内蒙等一些偏远地区孤岛式的微电网的支持,已经有很多示范项目,其实更多还是在极端情况下具有的竞争力,那个时候各种各样的储能技术都在用,锂电当然是很重要的一块,更多是用铅酸加锂电的方式,还有钠硫电池,“十三五”期间通过我们协会前期与能源局的一些沟通,了解到储能这一块“十三五”更想通过一些商业复制的模式。我们做的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最多,借这个风口应该就能够起飞,比如金银河等相关企业都在做这个事情。这个浪潮以后会有一个什么机会,我觉得储能可以做一些大的布局,也是可以规划的一个方向。
总体来看,不得不提的还是碳酸锂。从去年来看,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缺口,因为碳酸锂的来源主要是盐湖卤水、还有矿山,矿山是需要得到政府许可的方式来开采,其实当地政府对环境等都有自己的限制要求,相对来说矿山释放起来会更快一些。2015年青海一个做盐湖碳酸锂开发的企业在佛山这个地方也讲过,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中国碳酸锂领域在青海那边有一些盐湖,因为那边有很多人在做,一方面是卤水资源很重要,另一方面是用什么技术来开发卤水,这是一个产业机会,也是一个投资热点。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碳酸锂可能在未来一年内或者一到两年内慢慢这个产能会有一个供应与匹配的过程。碳酸锂去年大家设想会达到12万/吨,其实今年年初的价格还是在15万元/吨的水准。从碳酸锂来看,我们就要讲到另外一种材料,就是钴,它的价值远高于镍,镍在电池行业其实用得很少,但是钴在电池行业应用量应该达到70%以上了,电池领域对钴的需求直接引爆了钴的增长。我们也看到,去年钴的市场从3月份以后一直增长,从每吨30万的水平增长到今天可能已经接近40万,但是现在,钴还没有达到供不应求的格局。钴为什么会涨得比较快?未来新能源汽车对电池容量的要求,尤其新的补贴政策出来以后,大家对乘用车包括客车应用的预期都在提升,所以钴有可能在今年或者在明年会真正面临和碳酸锂一样的瓶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瓶颈呢?钴金矿主要集中在刚果,从去年到现在当地处于换届动乱的情况,其实很多钴已经停产了。另一方面钴矿的开采也伴随了铜的诞生,现在铜的矿产量都在降低,从资源上来看,钴的价格一定很高,那么回收率就很有限,对于一些现在正在做电池回收的企业,未来一两年也是能够看到的机会。
未来新能源汽车政策将向“政策+市场”双重驱动演变。过去如果电池厂与汽车厂关系比较好,通道比较好,成本又做得相对合适的话,我可能就会选择你。现在的政策正在往更优的电池厂方向进行倾斜。汽车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看品牌看得比较重,要用一定要用好的;一类是实力比较弱的企业,但是这两年可能会完成资本化,一资本化以后对高性能的电池可能要求就更多。高性能电池会带来装备产业的升级,这是必然的。举一个例子,就像传统的华容分成装备需要更多人工去操作的话,很难保证这个电池在做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抑制性。基本上新上的生产线至少也是半自动化或者全自动化,以前一般都是用人工去做的地方开始完全做自动化了,当然前端像金银河这样早就已经自动化运行了,所以整个链条上生产线趋向自动化集成。这个需求现在看起来已经比较明确,几年前可能还有人说用国内最LOW的生产线做电池,大家可能还觉得行,但是现在大家的观念都是要上就上最好的全自动化生产线。
我们觉得电池企业现在已经太多了,真的已经太多了,成规模以上的就有五百多家,有一些龙头公司也即将成为上市公司,还有一些做动力电池起来的企业也可能会出现上市公司。去年我们做了很多的走访,我们觉得动力电池的整合肯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且现在这么多家、这么多产能,未来被整合的也是那些精度比较高的公司,这是我们对动力电池的看法。
投资是我们今天的一个主题,因为我们讲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讲了这么多,实际上市场的需求带来了高性能电池的需求,都会导致锂电池生产线的投资已经非常高。
从政策上来看,11月《新能源汽车企业级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稿中拟将产能门槛定位为8GWh,如果是4GWh的话,一个GWh投7个亿就有将近3000亿的设备投资,将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容载的设备产值可能也就是700到800亿的水平,能满足的话500亿就够了,所以我觉得这8个GWh,我们也会通过我们的渠道向政府反映,因为这样制定是有问题的,因为上市公司肯定有钱拿出先来做出这么大的产能规模,另外新能源汽车一月份销量都不好,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去年整车目录重新在做事情,可能很多车企在衡量,它也搞不清楚政策走向到底是什么。还有电动客车,电动客车最新的安全技术条件正式发布,从政策层面打开了一条通路,可以进入,这是我们动力电池未来可以关注的,包括回收、包括智能制造领域装备方面我们也会积极参与,所以我们把标准体系列了一下。
储能从全球来看,调频调峰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储能尤其在一些完全市场化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像在东京这样的地方,因为城市建设布局比我们现在相对合理,但是也存在高峰期现有城市群的密集区也有负荷升级的需求,但是空间已经完全不可能满足做这样的升级打算,只能通过储能的方式去替代电网,用了储能电池做升级成本会低一些,这样的一些大型企业尤其西方的典型企业会有联网电池升级的应用。当然国外已经做得非常好了,美国、德国都有量化。在国内这些市场不能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电池市场没有改革,调频服务都是委托电网的三产在做,他就没有办法去计价这个东西。这个调频如果发生储能以后会怎么样,在美国也大概有将近五年的时间不停做政策调整,他们会通过讨论会这样类似的方式去做,最后定下来一个标准。我们觉得动力电池储能也会成为一个热点,现在汽车越来越多,电池可能三年就淘汰了,所以淘汰以后的电池怎么进行梯次运用就会形成一个热点。现在没有多少公司在做这个,有做的也是在做示范,我们与北汽沟通过,他们有一条线在做梯次运用,但只是一个示范。
动力电池的增长空间我们也预测了几年,承载可能就是五六百亿的规模。如果考虑到政府的一些政策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些意外,比如突然涨到一千亿左右也有可能,就像当年美国掏沙热的时候,反而卖牛仔裤的赚了很多钱,设备制造可能也会带来机会。
这是我们未来想做的一些事,我们觉得未来在锂电池这一块会把这些企业进行梳理,通过媒体的方式去展现行业里面的一些机会,大的是从趋势,小的包括一些并购投资的机会,比如电池设备我们觉得是非常好的风口,尤其最近这五年内,很多上市公司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都能做出自己的成绩来。
今天我要表达的观点就这些,可能里面有一些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批评指正。因为我们这个平台是公开的,希望更多人参与这个事情。年初我们发布的白皮书如果大家需要的话可以向我们进行索取。
谢谢!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