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中国
电池工程师年会暨
电池产业链技术精英交流会在佛山成功召开。年会以“着重人才管理,掌握技术方向”为主题,畅谈高质量人才与电池产业中各领域各环节创新发展的相辅相成的共进之路。
开幕式上,电池联盟技术总监张旻昱博士作了主题为“中国电池行业人才现状与对策分析”的精彩演讲,并接受采访。
作为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培训及等级评价项目的规划师、导师,张旻昱博士对这一年多的工作成效感到欣慰。同时,她明确说明了2022年该项目的3个重点方向:1)着手职业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参与国家对整个职业能力和评价的标准化工作,制定行业从业人员能力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2)从企业人员培训推广到社会培训,3)提高和完善培训能力,包括重视实操练习,教具开发、课程项目系统化等。
结合演讲报告,张博士再次强调:“电池行业或者新能源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其实是结构性紧缺,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地域性紧缺,一个是岗位性紧缺。”
对此,她提出几点应对策略,包括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强化提升人才技能水平,加强企业和区域综合建设,强化社会人员职业培训等。其中,多与地方人社主管部门沟通,为在岗从业人员谋求社会性福利和补贴,以江苏省为例,向符合条件的职业技能人才最高可以补贴到4500元/人;加强与职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建设电池相关行业专业的专业学科或职业培训等,这也是参与国家职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延续。
以下为采访实录:
标准化工作先行
电池联盟:欢迎来到首届中国电池工程师年会,再次与讲师们、学员们相聚,您现在有什么感受?
张旻昱:首先,情绪上是挺激动的,再一个还是比较欣慰。这一年累计为行业培训和提高了大概1000人左右的职业人才,今天这个会大家都愿意来,都愿意支持,表明我们这个工作其实是获得大家认可的。对于我自己来讲,整个项目——电池制造工程师培训,相当于我们做出了不小的成就。另一方面,切实地为行业、为企业做到服务了,尤其是在人才需求大的背景下。我还是比较欣慰,企业和行业能够给我们一个认可,这还是比较好的。
电池联盟:2022年工作重点有哪些?
张旻昱:首先,2022年有一个重点,我们要做标准化的工作,主要包括职业体系的标准化、整个职业能力和评价的标准化。一方面是根据国家职业能力和职业评价改革,参与国家职业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工作。这有一项国家职业标准修订工作由我们研究院承担,已经启动。此外,电池行业新职业设立也通报至人社部主管司局,正在等待最后公示。
另一方面是配套,通过国家职业标准来制定全行业所有从业人员的能力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这是未来培训工作一个重要的工作。做好了以后,所有的培训才有依据、有依靠,完全可以按照国家职标,按照整体评价体系,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由浅入深、由窄到宽的,一个 “井”字形全套的培训体系。这样,对于社会人员也好,现有的企业人员也好,给零基础的人可以有很好的入门培训,也能够很好地服务现有的从业人员,一个能力提升的辅助性服务。
第二个是职教体系,今天报告上也讲了这个情况,由于国标的缺失,现在的职教体系里,电池尤其是新能源上端,专业性的,与整车有区别的部分是职教体系是缺失的。我们后一步工作可能跟职教学校或者社会培训合作或者沟通,一方面我们会帮助相关的有这方面意向的学校建设对应的专业,一方面会把制定的国标和对应的标准体系和课程体系,推广到职校或者相对更专业一点的培训(机构)里。这样就把我们原有的针对行业人员做的能力提升培训,拓展到了社会培训,成体系的、长期的课程里,这也是一个将来需要做的工作和逐步完善的内容。
第三个是在实操层面,其实是需要做很多工作。我们成立了对应的工作组和相应的部门,有专门的团队做教具开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教具必须符合行业情况,老旧的设备是不能够用了,二是要考虑学员的情况,比如零基础。我们现在自己投入做一些教具的开发,包括模拟的一些设备,电子电路一体化操作台,还有模拟一些大型设备的软件开发,这是不同的方向,但是我们现在都在做。
主要是这三方面,一个是从上层建筑,一个是从企业人员培训推广到社会培训,再一个形成完善的体系之后,我们所有的实操的操作也好,课程也好,项目也好,都要跟着再有一个深度的提高和完善。
10万人才缺口 呼吁全行业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
电池联盟:今天,您发布了《中国电池行业人才现状与对策分析》主题报告,请分享应对电池行业人才紧缺问题的几点对策。
张旻昱:我要再强调一次,电池行业或者新能源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我们要清楚它属于是结构性紧缺,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地域性紧缺,一个是岗位性紧缺。众所周知,我们行业建厂是不可能在大城市里的,尤其占地面积大,物流,安全、消防各方面的要求,一般选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这属于地域性问题。这决定了一部分人员不愿意去这种地方。二是产业发展链条越来越长,意味着对人员的综合性要求高一些,从产品到实操,需要从业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操经验。产业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包括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了很多岗位出现了人才紧缺的情况。
怎么应对?
首先,必须要做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和评价工作。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内部的培训机制、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但是,大部分企业缺乏的是什么呢?标准化的人才培训和评价机制,培训要成体系,评价是必要的。
第二,企业的自发行为,其实是散点的,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差,迭代性有限。从整个行业来讲,岗位对应的人才、技能,包括设备怎么管理,还是需要做一些工作的,这通过我们的人才培训机制和评价机制是可以做的。比如,设备企业可以给电池企业的从业人员提供评价考核方案和建议,通过考核可进行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企业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信任。
另外,有了人才培训和评价机制之后,通过行业人才评价的认可,企业可以跟地方社会保障机构争取相应的福利和补贴。今天我也讲到了,各地的政策不一样。比如,企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解决了地方一半的就业问题,那么这个职业在地方上肯定是可以争取相应的补贴政策,江苏省、深圳市已经发放了。以江苏苏州市为例,如果你是紧缺职业的高级技师,可获获得4500元的补贴。
第三,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评价工作,其实这是上面的一个拓展。这面临什么?第一,对人才市场要有一个预测,通过预判来进行整个行业的人才培训和储备。我们预测,新能源汽车的售后人员,包括储能的售后、维修和定检人员,缺口一年有10万人。针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开展大量的培训工作,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岗位需求的问题和职业能力人员缺失的问题。
第四,强化社会人员职业培训,这跟国家职业标准工作是有延续性的。在此基础上,把原有的针对企业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拓展到社会性培训,也就是说,加大了人员吸纳的基数,整个行业从零基础人员开始,给他一个相当于前置的、预设的人员培养,可以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第一省去了企业基础培训的成本和时间,第二从业人员在接触企业自有的一些操作要求、生产规范时,有前置基础。可见,社会性人员职业培训,对企业来讲,对行业未来发展来讲,是一个提前的预备步骤。
在职校里,或者我们自己也在策划建设专门的电池相关的职业技能的专业和课程。有些学校像深职院、武汉的职业学校,比较迫切想设立电池或新能源相关的专业。为什么呢?因为深圳是产业聚集地,需要大量人员输送。所以,这种产业聚集地,或者华东、华南地区的职校在这方面的需求比较旺盛。
我们研究院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是有学制的,目前规划提供半年到一年的课程体系,通过学习这套课程,相当于把行业的基础知识和企业的基本操作在学校进行学习和灌输,或者适应,将来方便他们在这个行业更好地寻找工作机会和岗位,也能够服务企业的同时,切实给个人能力一个提高和适应。
现在大家比较诟病,学校教的和在社会上要用的不一样。很多职教面临的是,我学的是这个专业,结果实习不对口,这个也是比较客观的现实。所以设置相关专业,是将来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向,基本上就是这些情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