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电出海,在逆流中乘风破浪

时间:2024-01-25 10:36来源:青澄财经 作者:方诗意
点击:
广义上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深刻改变中国产业结构,并重构行业增长逻辑。1月12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成为出口额大增的出口“新三样”,不仅仅体现出产业升级换代的成效,还在幕后持续推动着国内产业整合与企业升级。
 
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新三样”中的锂电池产业,中国占有绝对优势,却因此在出海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阻挠。竞争加剧叠加海外限制越来越多,锂电池出口为企业缓解产能过剩压力的作用还能维持在什么程度?对企业自身而言,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成为破局核心?
 
2024年,锂电池行业忙着找答案。
 
01
锂电池出口的浪潮
 
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年度出口关键数据,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9.9%,成为出口“新三样”。
 
其中,锂电池因产业结构较新、中国技术水平与产业实力明显领先、出口动力强劲等因素,受到了不小的关注。
 
从中国企业在锂电池市场的份额与领先程度看,行业知名研究机构韩国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各类电动汽车(EV、PHEV、HEV)搭载的电池量约为485.9GWh,同比增长44.4%。其中中国企业不仅市占率惊人,增长能力上也在撼动市场格局。
 
2023年前11个月,动力电池市占率排行前十的企业有6家是中国企业,市占率高达62.9%;宁德时代以37.4%市占率稳居榜首,且是行业唯一一家市占率超过30%的供应商,装机量同比增速同时居于52%高位;比亚迪排行第二位,前三季度电池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71.4%。
*来源于CnEVPost
 
中企市场领先地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明确的佐证,早期,宁德时代一直是特斯拉的重要电池供应商,去年又宣布了与福特的合作,赴美国建设工厂。而到了去年5月,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生产了首批比亚迪电池版Model Y,比亚迪刀片电池不仅得到对手认可,还在欧洲市场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借着这种认可背后的实力,中国动力电池出海创下新纪录。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显示,2023年前11月,中国锂电池出口额达到5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40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欧洲占比约四成,为最大出口市场,其次为美国和东南亚。
 
中国电池企业优势源自多方面,核心原因是中国动力电池研发应用在全球居主导地位,技术进步快、上车效果好,广受车企欢迎。例如外媒曾就特斯拉搭载刀片电池后的充电数据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其高功率充电时间维持更长,充电功率也更高;比亚迪的CTB电池结构,也能和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技术共同作用,减少能耗。
 
另一方面,国内电池行业发展较早,存在大量市场参与者,早期融资扩产潮激烈,虽然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却带动全行业价格下行,使得低廉成本越发有利于出口,甚至形成“龙头拼技术,二线拼产能”的格局。早在2022年,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行业不同体量的玩家就纷纷开启跨越式扩产潮,远超市场短期能消化的水平。
*来源于安信证券
 
产业链成本的降低进一步为这些玩家的“疯狂”添了一把火:A股锂电池材料企业2023年半年报普遍出现净利润下跌,比如,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德方纳米在前三季度亏掉了将近10亿元。要知道,上游企业的亏损,实际意味着电池企业成本的降低。
 
那么,上述红利是否能一直护航中企在海外的扩张?答案恐怕是否定的。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速曾高达86.7%,按现有数据预测,2023年增速或达不到这个数据的一半。市场需求的增长,恐怕赶不上国内产能输出力度的增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主力市场的态度,“大客户”欧洲十分重视新能源产业,正在用一系列碳政策保护本地企业;增长潜力巨大的美国,则选择了保守和排外,直接断掉了不少中企进入的道路,就连宁德时代和福特的合作也是在大幅削减产能后才得以落地。
 
欲出海,海不平。动力电池内卷已然令人焦虑,这些新的担忧,该如何面对?
 
02
锂电池出口的“大山”
 
正如动力电池行业优势的清晰,出海难题的产生,也有明确的内在逻辑。其中,国内的内卷还只是对利润的影响,海外地缘格局,才是那个可能让出海变成“此路不通”的大问题。
 
论生产能力,国产制造业不惧任何竞争。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池累计产量778.1GWh,同比增长42.5%。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以43.1%和27.2%的装机量占比领跑行业,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企业虽然也在行业具备一定地位,但装机量占比目前还只有个位数百分比。
 
然而,中国电池行业先发优势足,同梯队玩家差距不大,加上产业链的快速降本与玩家自2022年以来大手笔扩产,产能过剩的格局便不断深化。
 
弘业期货在一份研报中提及,截至2023年11月底,国内电池产量增长依旧高于装机量,导致库存持续上升。按目前装机效率看,磷酸铁锂电池库存的消耗需要5个月时间,这还是在行业保守释放产能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宁德时代曾在三季报时披露,其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可见行业如果完全不减产,其产能压力或难以缓解。并且,建信期货数据显示,全行业碳酸锂库存并未有明显减少,供给过剩会持续挤压成本。
*来源于建信期货
 
因此,产能过剩带来低价,虽然对行业而言是有价值的出海动力,但落到企业身上,却是一道闯不过去就要亏损的难关。目前为止,这个问题只能以主动限产、紧跟市场变化的方式尽量减小影响。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海外市场,出海要有空间可出,现在空间正在变小。
 
一方面是市场的空间,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国内动力和储能电池约五分之一的产能用于出口,合计133.6GWh,同比将近翻倍,其中动力电池占114.2GWh。这意味着,新能源车的海外市场情况会极大影响国内电池出海效果。
 
当前,海外市场新能源车的需求可能不如预期,成为动力电池出海的潜在市场困境。彭博新能源财经12月初下调了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至1670万辆,不到半年减少了近800万辆。无论是海外市场的通胀,还是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热情不如国内高,对电池企业而言都限制了天花板继续向上提升。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和美国两大主要电池出口地纷纷加强出口限制,成为短期内破坏电池出口逻辑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
 
前文提到,欧洲市场占中国电池出口量约四成,但欧洲同时也是传统汽车产业强势区,其顶层设计上尤为关注地方产业的迭代发展,同时又在碳排放方面政策激进,恰恰拿捏了锂电池产业的命脉。
 
去年8月,欧盟议会表决通过《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简称《新电池法》),在碳足迹、电池原材料回收比例、电池护照三个方面强化监管,对当地出口成本显著增加,若不能符合规则,就会失去出口欧洲的资格。
 
去年10月,被称为“碳关税”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运行,该机制极其全面地对所谓碳足迹核算范围进行了覆盖,且只采用欧盟的数据口径,不考虑中国数据,中国企业此前完全不熟悉相关政策,合规成本因此大大增加。比如,国轩高科此前曾获得德国大众电池定点项目,然而其碳排放一度达到行业最高水平的两倍,大众要求能源全程绿电化,这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2024年2月18日,《新电池法》将开始强制执行,对于利润不富裕的电池企业而言再添一重投入压力,“绿色贸易壁垒”悄然成型。
而在美国方面,美国约占国内锂电池出口额两成左右,但具有比欧洲更严格的“排外”举措。
 
2022年8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颁布,对税收抵免车型的产地、电池组件甚至原材料产地等全部做出要求,其后又在2023年末追加敏感实体名单。从2024年1月起,如果电动车的电池组件由中国制造,它将失去在美国获得税收抵免的资格。2025年,电动汽车电池关键原材料如果来自中国,也会失去补贴资格。
*来源于盖世汽车
 
全球电池市场基本由中日韩三国企业主导,美国在限制国产电池的同时,给日本提供了豁免。如此种种,成为电池出海无法被掌控的因素。要真正穿越这一系列迷雾,国产电池企业要做的还有很多。
 
03
锂电池出口的曙光
 
去年2月,美国福特宣布与宁德时代合作,在美国本土建设电池厂。到11月底,福特因纯电汽车在美普及不及预期,和消费者需求放缓,将合作项目原定年产量从35GWh下调到20GWh,这佐证了前文海外需求不振的不利因素。
 
不过,这次事件背后却藏有一个中国电池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福特希望引入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优化业绩表现。这一点上,日韩企业都不擅长,只有技术路线丰富的中国企业才能满足合作需求,宁德时代为福特提供的,也是电池专利技术许可和人员支持。
 
可见,产业的整体优势仍在,电池出海就仍有克服困难的希望。在2024年内,福特Mustang Mach-E和F-150 Lightning纯电皮卡都会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中国在金属冶炼和电池制造上的全球影响力非常强,决定了国产电池企业具备内生稳定性。官方发言显示,磷酸铁锂方案仅仅对福特就有10%到15%的降本空间;去年10月,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率高管团队参观国轩高科合肥工厂,盛赞其标准电芯工厂是全球数十家工厂的“One of the Top”。这不仅是对国轩高科的肯定,也侧面反映出中国电池产业拥有技术和制造等方面的多维度领先。
*来源于国轩高科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这个优势,电池出海也衍生出储能这条第二增长曲线。去年前11个月,储能电池出口量约达20GWh,虽然不到动力电池的五分之一,但海外电价更贵,对储能需求增长更快。且储能不涉及新能源汽车这样的大行业,出口限制更少。
 
显然,电池出口显然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减轻力度,唯有抓住核心优势迎难而上,才能争取在未来拼出空间。
 
技术进步视角下,降本提质仍是第一推动力。不过,行业长期关注的固态电池等技术尚无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由磷酸铁锂迭代而来的磷酸锰铁锂电池会是2024年的短期机遇。去年5月,国轩高科推出这一技术路线的启晨电池;去年9月,容百科技宣布投资30亿元建立磷酸锰铁锂相关产线。
 
中金公司指出,这条技术路线的瓦时成本大幅低于三元电池,更顺应市场对低成本的追求。东吴证券的测算显示,其在相同条件下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10%到20%,虽不是突破性创新,却对产业应用价值不小。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即便有外力干扰,行业的发展需求也会被动“保护”电池产业。制造业永远逃脱不了过剩问题的拷问,但中国电池拥有的接近“断代”级别的领先优势,绝不会轻易被击溃。白热化竞争将延续,但中国玩家将始终在牌桌上坐得好位置。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锂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2024锂电池行研报告

    根据上奇产业通,锂电池产业由原材料、电芯材料、生产与组装、下游应用、回收利用5个一级环节构成,含21个二级环节、38个三级环节。
    2024-05-24 18:59
  • 欧美全面 “围剿” 下,中国锂电全球化的势与劫

    一场政治风暴再次席卷中国锂电江湖。
    2024-05-22 14:48
  • IEA报告:全球电池产能创新高,中国占全球80%!

    国际能源署发表报告,题目是:Advancing Clean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An E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 Special Report(推进清洁技术制造能源技术展望专题报告:推进清洁技术制造),今天分享关于电池制造业的分析:“电池制造能力创下新高,主要聚焦
    2024-05-21 12:27
  • 行业唯一,出货逆势狂飙,下一个宁德时代?

    锂电池行业很明显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宁德时代的王者地位在可预见的中短期内无法撼动,而且在行业遭遇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竞争力越发凸显。相比而言,其他厂商的竞争压力就大多了,即使作为行业老牌厂商,也是行业优等生的存在,亿纬锂能的2023年都
    2024-05-21 12:07
  • 锂电产业投资“退烧”的三点思考

    近段时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暂缓或终止锂电项目,锂电产业投资热情减退。
    2024-05-17 12:34
  • 美宣布对锂电池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产业链人士:出口市场北美占比不大

    美国宣布将对电动汽车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该政策对中国锂电产业链实际影响不大。
    2024-05-15 12:16
  • 价格下行,锂电企业如何破局?

    锂价走势是决定锂企业绩情况的核心指标。自2022年12月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锂电池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剧烈下行,锂行业景气度走弱,相关企业利润下滑。锂电行业供需格局会否生变,锂电企业又如何适应新变化?《中国能源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4-05-14 09:44
  • 突然引爆!锂电池重磅解读来了

    备受关注的锂电池板块迎来新政!
    2024-05-13 11:26
  • 谨防汽车退役锂电池流入电动三轮车市场

    近年来,电动两轮车领域安全事故频发,近4亿的庞大保有量,高频次的使用需求,让电动两轮车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事关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在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下,工信、市监、应急等相关部委纷纷着手大力整顿电动自行车市场违规
    2024-05-11 11:01
  • 锂电大省如何分羹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千亿市场?

    目前,四川锂电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国六分之一的动力电池产自四川。四川正在构建“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废旧电池梯级开发及综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
    2024-05-08 09:53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