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企逐鹿动力电池回收“江湖”

时间:2022-12-02 08:51来源:36氪安徽 作者:36氪安徽
点击: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来袭,这个赛道也将挤满掘金者。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回收站在了造富的风口。
 
       一般来说,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有着5-8年的使用周期(乘用车5年、大巴8年强制退役),当电池容量衰减到60% - 80%时,就需要步入退役行列。如果对动力电池处置不当,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也会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6氪安徽注意到,与热闹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相比,动力电池回收赛道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起来,仍需要政府、企业合力推进。在这片市场蓝海之中,安徽做了哪些布局,代表性企业有哪些呢?
 
上游要分中游的“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先秦《六韬引谚》点明了芸芸众生为逐利奔波的一种现象,而这也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表现的淋漓尽致。
 
       细化到产业链条上来看,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本处于上游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因为利润可观,也介入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上游分了中游的“羹”。
 
上游:废旧电池提供方、电池及车企生产企业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的上游包含电池制造及使用环节。
 
       动力电池分为三元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铅酸蓄电池。三元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客车。低速车、电动自行车等以前用铅酸蓄电池的比较多,现在也趋向于使用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
 
中游:动力电池回收厂商
 
       根据回收主体的不同,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为:以电池生产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回收模式、第三方回收模式与产业联盟回收模式。在这四种模式中,电池生产商也处于上游端,但因为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价格高企影响利润,做电池回收能降本增利,也做起了回收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不断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专利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37%。但与世界顶尖回收技术相比,我国再生利用工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
 
下游:电池再利用环节
 
       根据新能源汽车车载动力电池容量,动力电池回收主要划分为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方式。
 
       当电池容量残余在20-80%以内,无法满足汽车正常行驶的要求,通过梯次利用技术,经过挑选、评估及测试,将电池应用在对电池容量需求更小的领域。目前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已经应用在电力储能系统、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以及智能路灯等领域。但目前梯次利用主要以示范项目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当动力电池容量低于20%时,其性能无法满足任何商业应用的需求,此时便可通过再生工艺提取废旧动力电池中的锂、镍、钴、锰等金属,实现资源循环。
 
       理论上来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重在“回收”,谁能拿到更多的“退役”电池,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当下主要有三种回收的商业模式可拆解。
 
       车企主导的产业联盟:由行业上下游成员组成的联盟作为废旧电池回收主体,整车生产企业多采用此模式,通过联盟的形式构建回收网络,形成产业链闭环。此类模式回收渠道广,技术专业性强,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减少了市场恶性竞争,有效降低了整车生产、电池制造和材料回收的成本,提升了整体回收效率和模式运行效率。
 
       电池生产企业:电池厂商通过成立子公司、收购回收处理企业、合作等方式布局回收网络,形成废旧电池的闭路循环利用,实现电池材料回收降本,提高对上游原料商的议价能力。其优势在于多元回收渠道和销售渠道,能够有效把控废旧电池定向循环,降低动力电池的生产和回收成本;劣势在于自主回收技术依赖于回收处理企业,模式运行效率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方回收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接受电池生产商和汽车制造商的委托后,完成废旧电池的运输、回收和后续的资源化利用。这类企业回收工艺高度成熟、专业性强,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废旧电池资源化,故应用较为广泛。但自主建立回收服务网络存在回收费用大、运输存储难、再销售渠道限制等问题。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体系仍存短板
 
       11月16日,工信部就拟公告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公开征求意见,本批次白名单企业共计41家。如果此次公示通过,加上此前已发布的三批名单,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将超80家。
 
       但是对于庞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80多家的“正规军”远远不够。
 
       据36氪早前报道,虽然国家也设立了相关的电池回收网点,但业内人士告诉36氪,近七成废旧电池都落入了二手商贩和小作坊手中,流入正规回收网点的废旧电池仅在三成左右。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1年国内累计退役动力电池超过32万吨,2025年有望增至78万吨。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整体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技术装备、商业模式、政策体系等方面仍存在短板。相关法规标准有待完善,退役电池一致性、自动化拆解等标准相对滞后。
 
       在政策端,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政策,强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监测,实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
 
       今年6月,安徽对第一批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试点企业进行授牌。安徽鼓励企业自发建设回收体系,开展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企业(站)培育试点,安徽省经信厅联合省商务厅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企业(站)的通知》,鼓励整车生产企业与电池生产、梯次利用企业合作,构建区域化回收体系,2021年根据企业自愿申请,公布了第一批试点名单。
 
安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企业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来袭,这个赛道也将挤满掘金者。
 
       业内人士告诉36氪安徽,合肥已经有做动力电池回收的公司准备上市。36氪安徽根据工信部公布的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主要从利用类型上,梳理了安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的一些代表性企业。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梯次利用)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轩高科”)成立于2006 年5月,中国总部坐落于合肥市包河区。系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最早进入资本市场的民族企业,公司系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材料及电芯、三元材料及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型电池组。产品广泛应用于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轻型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时为储能电站、通讯基站等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梯次利用)
 
       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16日,位于六安市舒城县杭埠镇经济开发区,是一家专业从事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公司。公司以锂电池系统为主营业务,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结合智能制造,实现智慧能源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轻型动力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系统。公司拥有多条自动化产线,实现日处理废旧动力蓄电池20万支,梯次动力电池年产能规模达1.2GWh。 
 
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梯次利用)
 
       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坐落于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十多年发展,在新型锂电池及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综合能源站运营建设、动力电池包及电动自行车换电运营、追溯、综合利用、再生利用的高净值利用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研究、动力电池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绩。集团下辖安徽巡鹰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巡鹰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安徽巡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形成了从技术开发、资源回收到资源化利用的完整资源循环产业链发展体系。
 
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再生利用)
 
       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西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池州市高新区前江产业园;专业从事回收处理金属污染物、电镀废液废渣及报废锂电池正极材料等含金属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其项目安徽西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为新能源锂电池项目,力争建设成为国内外一流的锂电池循环基地;公司将全线建设废旧锂电池分拣-拆解-分离-再造的闭环回收产业链;项目拟于2022年进入投产阶段,全线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百亿元。
 
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再生利用)
 
       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安徽省芜湖市。2021年12月28日,中国首台套CKB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竣工仪式在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锂电池厂房举行。该项目由日本川崎重工与中国海螺创业公司共同研发,主体工艺技术通过对废旧锂电池进行预热分解电解液、破碎筛选、焙烧、溶解、压滤、蒸发结晶等工序处理提取有价金属锂,同时通过充分利用水泥窑的高温低氧热源来减少能耗,热解有毒废气,既安全高效,又低碳环保,属于“中国首创、世界领先”,是中国首台套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废旧锂电池项目。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回收 动力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