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即将产生的大量退役
电池如何处理?
一方面,这些退役电池仍具有巨大再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从绿色环保角度考虑,这些退役电池也需要得到妥善回收处理;与此同时,最近两年,锂等电池上游材料价格暴涨,供应链压力下也会倒逼企业去从废电池中回收昂贵原材料。
正因如此,电池回收正在成为当下的一门热得发烫的大生意。业界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TWh(1000GWh),即将到来的TWh时代或将催生出又一个千亿级的锂电回收黄金赛道。
超预期发展原材料涨价 回收成风口
中汽协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21.6%,已提前实现发展规划的2025年目标。
远超预期的电动汽车渗透率带来了超预期的电池需求,在刚刚召开的2022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分析机构波士顿咨询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锂电池需求量将以33%的增速达到680GWh,到2030年,将以17%的增速达到约1450GWh。
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激发出电池上游原材料的巨大需求量。过去2年,碳酸锂、镍、钴等锂电池上游原材料都出现了持续涨价现象。查询生意社数据发现,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约为5.3万元/吨,现在的价格约48.5万元/吨,涨价高达9倍之多。
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李科认为,在低库存、新冠疫情、动荡的国际局势等多因素影响下,锂电上游原材料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尤其是锂,中长期来看价格仍会稳步上涨。
锂电上游原材料的短期价格暴涨激发了电池回收厂商的热情。据悉,一吨锂离子电池中含锂约1-2%,1万吨废旧锂电池可回收100-200吨锂。不过,锂回收率及成本在不同项目中与工艺装置、投资运营成本等因素有关,会有所不同。
宁德时代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目前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达到了90%以上。到2035年后,循环利用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就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
据悉,早在2015年,宁德时代就通过收购广东邦普循环布局电池回收业务,目前已形成“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的生态闭环。
相比昂贵的锂金属现价,从废旧电池中回收锂可以获得立等可取的收益,利益驱动下,过去两年来,废旧电池回收价格一直在高位徘徊,甚至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为了收取更多废旧电池,回收厂商甚至给出高价,与镍、钴等金属的现在价格相比,废料甚至比成品价格还高,而回收厂商仍在不遗余力的去回收废旧电池,目的就是为了从回收电池中获得昂贵的锂原材料。
我国是一个缺钴少镍的国家,镍钴原材料的供应高度依赖国外。锂资源国内储量虽不少,但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和四川,开采环境差,提取技术不足,同样也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在疫情、国际紧张局势等影响下,供应紧张之势则尤为凸显。通过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锂等循环利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重要原材料的供应紧张。
电池退役潮来临 回收行业整体看涨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起始于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了33.1万辆,此后开始逐年快速增长。到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50万辆。按照动力电池5-8年退役来测算,从去年开始,第一批上量的汽车电池已到退役期,第一个电池退役潮已出现。
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未来5年,国内动力电池平均每年退役量约20~30GWh/16万吨,到2026年,累计退役量预计可达142GWh/92.6万吨。
不同于汽车的报废,退役的动力电池还有很大再利用价值。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时下电动汽车中普遍使用的锂电池,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类,一是走梯次利用,就是指大功率使用过的锂电池,分检后再用于小功率应用中;二是再生利用,对于彻底坏掉的电池,拆解回收其中的贵金属等资源化利用。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梯次利用的电池在最终报废后,也需要进行再生利用。
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具有更好的循环充放电寿命,安全性较高,更适合梯次利用,而退役的三元锂电池循环充放电寿命较低,且由于其含有镍、钴、锂等稀有金属,更适合直接再生利用。
同时,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环境有害物质,例如,正极材料的金属离子、电解质中的强碱、重金属离子等,一旦处理不当,流落环境或土壤中,会造成污染,科学的回收处理势在必行。
在新能源汽车及退役电池量双双快速增长趋势下,叠加时下的原材料涨价、绿色环保碳中和大背景,最近,多家巨头企业纷纷入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宝马前不久宣布将在中国为其废弃的电动汽车电池建立回收系统,就连之前曾质疑金属回收率的天齐锂业最近也成立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公司,赣锋锂业、天赐材料最近也先后宣布布局电池回收业务。而前两年就进入锂电回收行业的天奇股份,业绩一路向好,最近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其锂电池循环业务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114.39%,折射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高景气度。
回收技术、规范标准亟待提升完善
与电池回收即将到来的巨大需求不匹配的是,目前国内的电池回收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相关规范标准、回收技术,还是回收产业链,都亟待提升与完善。
多年来,报废电池回收市场上一直存在着“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的怪现象。正规回收企业需要满足环保、安全等政策法规要求,且对有梯次利用价值的报废电池需要开展严谨、科学的评估,导致成本较高。一些没有资质的小作坊生产工艺简单,仅对电池粗暴拆装、重组就将带有安全和环保隐患的报废电池二次出售,其成本远低于正规企业。导致报废电池更易流向没有资质的小企业。在时下动力电池报废潮来临之际,急需尽快完善回收监管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震坡认为,目前行业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上游有电池找不到下游的买家,下游找不到上游的电池,交易价格不透明;二是梯次利用技术亟待提升,电池的健康状态难以评估,检测效率低;三是行业的装备水平对于不同类别、类型的电池兼容度较低,装备的自动化程度需要提升。
另外,新型电池技术引入的新材料的回收处理问题也需要整个行业重视,例如,CTP电池的粘接胶、电池的封装材料等,需要从电池设计和制造环节考虑评估对后期的回收以及环境的影响。
同时,欧盟新电池法立法在即,届时,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可充电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才能投放市场,我国也急需启动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确保在电池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安全和环保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两根高压线,做再生利用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环保,而做梯次利用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格林美集团副总经理张宇平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他认为要加强对从事再生和梯次利用企业的安全环保管控,尽快出台这方面的标准规范。
据悉,工信部已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下一步将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地方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具体职责,细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的监管要求,加大监管约束力度。
工信部也将进一步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回收利用比例和利用效率。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动力电池产量与退役量也在逐年增加,电池回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常,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有望迎来快速放量发展。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