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成锂电投资新宠 一线动力电池巨头“全员布防”

时间:2022-05-13 08:37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董鹏
点击:
     今年的负极材料环节,同2021年下半年的正极材料有些相似,众多资本正蜂拥而至。
 
     5月11日晚,君禾股份公告,拟以现金4.5亿元认购黑龙江哈工石墨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使得公司绑定负极材料行业龙头企业,与其进行深度合作。
 
     而君禾股份主营业务为家用水泵,本身与新能源材料并无过多交集。
 
     但是,类似行业外部资本进入的案例不在少数,索通发展、杰瑞股份、龙佰集团等均有负极材料领域投资计划,行业“新兵”不断增加。
 
     另一边,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也在通过合资或者入股等方式锁定负极产能,今年4月上述两家公司还联合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战略投资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
 
     钢联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披露负极材料项目公告产能为800多万吨。其中,环评审批公示产能在300多万吨,能耗审批公示在100多万吨。而在去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尚不过77.9万吨。
 
     虽然上述新增产能难以全部落地,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动力电池材料价格走势分化后,负极材料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甚至下半年不排除进一步走高的可能。
 
     绑定
 
     在今年的负极材料扩产项目中,出现了不少动力电池企业的身影,几乎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头部公司均有布局。
 
     今年2月,中科电气宣布拟与宁德时代合资投建“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今年4月,宁德时代则是南北市场同步发力。先是与比亚迪、ATL、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等,一同参与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战略投资,随后辽宁锦州时代负极材料项目开工。
 
     该项目预计投资约100亿元,产能达到40万吨,将依托中石油锦州石化公司针状焦和石油焦生产优势。
 
     比亚迪方面,除了对上述上海杉杉的投资外,道氏技术4月还宣布计划对其碳材料业务板块的运营平台佛山市格瑞芬增资,并引进比亚迪等战略股东。
 
     随后,格瑞芬便宣布在兰州新设子公司,建设15万吨硅碳、石墨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等项目。
 
     其他头部企业中,蜂巢能源、亿纬锂能也在出手。4月下旬,亿纬锂能新增对外投资,新增投资企业为云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投资比例40%。
 
     毫无疑问,继布局上游锂资源外,负极材料已经成为各家下游龙头的重要投资方向,这也是当前行业趋势使然。
 
     在经历2021年的供给失衡后,叠加电池企业又都拥有极为可观的扩产计划,锁定原材料供给成了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当前供需关系并无实质改变的背景下。
 
     对此百川盈孚反馈称,“石墨化产能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暂无富余的石墨化产能供给其他负极企业。而多数企业优先建造石墨化车间,但建设周期较长,负极石墨化产能供应紧张的状态暂时无法缓解。”
 
     另有某负极材料头部企业高管表示,“很多客户的合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上个月接了订单,不可能以后就不接了,而接到的订单数量也是越来越大。”
 
     他认为,电池企业加速布局,本身也折射出市场上负极市场供需紧张、阶段性产能不足的现状。
 
     通过合建产能、投资入股的方式,动力电池企业可以提前锁定一部分负极产能,从而支撑自身的庞大扩产计划。如上述中科电气与宁德时代的合建项目,便已明确“将优先保障宁德时代的石墨化负极产品供应”。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行业前三甲贝特瑞、璞泰来和杉杉股份的差距不算太大,2021年负极材料收入分别为65亿元、51亿元和41亿元。
 
     而随着宁德时代等巨头的入局和扶持,未来负极材料行业格局也可能会有所改变。
 
     成本
 
     与正极材料不同,负极材料虽然不受制于钴、锂等稀有金属,动力电池成本占比也只有15%左右,但是仍旧躲不开大宗商品上涨带来的成本抬升。
 
     以针状焦为例,2021年5月时价格在9000元/吨左右,最近已经涨至13600元附近。
 
     “主要是受到国际油价带动,石油焦、针状焦每上涨5%到10%,负极成本会抬升2000到3000元左右。”百川盈孚负极行业分析师周浩指出。
 
     其中,成本占比更大的石墨化费用也较去年出现明显上调。对此,贝特瑞接受调研时指出,“目前公司石墨化加工主要以委外为主,所以去年开始石墨化加工费上涨也使公司利润受到一定影响。”
 
     “目前石墨化加工费在2.8万元到3万元之间,这主要受到前期石墨化产能较为有限的影响。”周浩介绍称。
 
     对此,贝特瑞在回应石墨化价格拐点时表示,“难以准确预测,目前价格上涨主要是因短期供需失衡所致,随着后续石墨化新建产能释放,价格也将回归理性水平。”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高端负极主流价格在7万-7.5万元/吨左右,中端负极主流价格在5.2万-6万元/吨,低端负极主流价格在3.6万-4万元/吨。
 
     另据周浩介绍,负极材料价格波动相对稳定,主要是受到行业自身调价周期的影响,会按照季度、半年度的方式集中与下游协商接下来的价格,“电池巨头们也将成本、利润算得很清楚,大概会预留出10%到13%的利润率空间。”
 
     而在2021年,国内主流负极企业毛利率多维持在30%左右,叠加一季度成本端的上涨,行业利润率会否随之下滑?
 
     贝特瑞近期指出,今年一季度开始产品价格有所上调,但难以完全传导成本压力。
 
     而从21世纪资本研究院的调研情况来看,各家负极企业由于原料采购、石墨化自给率、产品调价周期等因素,存在不小差异。
 
     前述负极企业高管便表示,目前公司产品价格是按月调整,之前是“锁量不锁价”,现在是量也不锁了,每个月按订单生产,定价则会与客户协商。
 
     国内某一线负极企业人士也表示,去年石墨化费用上涨阶段,公司已经开始进行临时调价,加之原料采购成本、产品定位、石墨化成本不同,负极企业个体盈利差异明显。
 
     总体上看,头部负极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加之产品售价调整灵活、石墨化自给率高于同业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仍然有所保证。
 
     以璞泰来为例,2021年公司负极材料毛利率为29.49%,锂电池材料及设备整体毛利率为35.54%。
 
     而按照万联测算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8.7%,环比增长3.7个百分点,这一定程度上就受益于其业内领先的石墨化自给率。
 
     21世纪资本研究院采访了解到,璞泰来石墨化自给率目标为60%至70%,现阶段大概维持在这一区间。而贝特瑞此前公开给出的石墨化自给率目标为,“长期目标超过50%”。
 
     趋势
 
     将高、中、低端产品价格拉平,当前负极材料价格在5.4万元/吨,其中石墨化成本就超过了一半,所以包含石墨化环节的“一体化”项目就成了新增产能的主流。
 
     此外,由于石墨化属于高耗能项目,国内整体产能布局也开始向西南省份转移,包括云、贵、川等地。
 
     “此前产能集中于内蒙等北方地区,一旦出现环保检查或者是能耗双控的限制,就会对整个行业供给端带来显著影响。而在产能分散后,石墨化环节的供给风险也随之降低。”周浩表示。
 
     宁德时代、比亚迪共同战投的上海杉杉,便同时符合上述特点。
 
     4月底,杉杉股份公告,投资97亿元建设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地云南,兼具原材料加工、低温改性、石墨化、碳化及成品加工五大工序于一体的负极材料生产。
 
     贝特瑞公众号5月12日推文也显示,公司在云南的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已于5月11日开工。
 
     行业龙头不断扩产,叠加大量行业外部资本的进入,目前国内负极材料已宣布的产能规模已经十分可观。
 
     高工锂电指出,2022年Q1国内新增的负极材料领域产能达到270万吨,满足约1928GWh-2076GWh的电池产能需求。若叠加去年国内企业在负极领域的产能布局,该数字将进一步放大。
 
     而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国内负极材料总产能为73万吨,开工率为75.22%,低于2021年5月至12月高于80%的水平。
 
     短期内新增产能的大量涌入,行业内自然产生了对未来产能过剩的担忧。
 
     对此上述负极企业高管表示,“负极材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此前行业产能就是过剩的,只是近两年受到需求端的带动,产能利用率才出现明显提升,以后产能过剩压力还会出现,只是谁也说不清供需逆转的节点。”
 
     周浩相对乐观一些,“与2021年下半年正极材料的扩产一样,今年负极材料的新增产能也不会集中释放,比如新投产项目产能是20万吨,一期项目可能只有5万吨,看起来新增产能规模惊人,但是企业自身会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建设三期项目时,市场如果转差,企业也不会盲目投产。”
 
     考虑到上述因素,他预计未来负极材料产能会处于供需相对平衡,或者是总产能稍大于需求的状态。
 
     而就年内市场来看,考虑到原料、加工费用的支撑,以及当前供需紧张并未得到有效缓解,负极材料的高景气度仍将延续。
 
     “下半年负极材料仍然有上涨空间,5月底确定下半年价格时,定价会有所波动。”周浩指出。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 能量密度翻番的电池来了

    Lyten宣布,其采用3D石墨烯技术的锂硫电池样品已送到美国和欧盟的汽车公司进行测试、评估。
    2024-05-15 09:40
  • 总投资20亿元!又一电池原材料及电池回收项目开工

    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人民政府网站消息,2024年3月18日,内蒙古蒙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与绿色纤维循环利用的源网荷储项目开工建设。
    2024-03-20 10:35
  • 锂电材料三巨头卷翻日本对手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负极材料江湖中,三巨头底气十足地站在比亚迪、宁德时代们背后。他们拔剑四顾心不再茫然,然而,想继续扬眉吐气的三巨头,眼下也有一些麻烦要解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负极材料在国际上的产量占比,仍然是拔
    2024-03-07 08:42
  • 青海西宁:构建锂电关键材料及锂电池相对完整产业链

    记者19日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获悉,西宁市持续壮大锂电产业规模,目前已构建形成覆盖锂电关键材料及锂电池相对完整产业链。
    2024-01-19 18:08
  • 韩国将对自中国进口电池及材料展开侵权调查

    1月11日,韩国产业通商部召开的第444次贸易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对内置中国产二次电池的智能手机和中国产NCM811(即正极材料中镍钴锰的含量比例为8∶1∶1的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否侵犯专利权进行调查。
    2024-01-14 19:55
  • 中国政府批准向韩国主要电池行业厂商出口石墨类相关材料

    对中国产石墨材料严重依赖的韩国电池行业厂商终于松了一口气。 综合韩联社、《环球时报》1月14日报道,中国政府已批准了向韩国主要电池行业厂商出口球形石墨材料、石墨负极材料成品的申请。 报道称,中方去年12月下旬批准向韩国钢铁巨头POSCO(浦项制铁)集
    2024-01-15 09:05
  • 去年全球电池负极产量中国占比超97%

    据统计,2023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176.21万吨,同比增速为20%,其中中国负极材料产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7.3%。出货量方面,全球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167.95万吨,其中中国占比高达95%。
    2024-01-10 08:14
  • 固态电池的“功臣”材料,特斯拉、宁德时代都在用!

    为何今年硅碳负极那么火?主要还是下游对高容量电池的迫切需求叠加上游技术突破。
    2023-12-27 08:35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