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方兴未艾 多家上市公司掘金“新蓝海”

时间:2022-01-22 14:45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茹阳阳 吴可仲
点击: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规模的持续增长,多家企业纷纷入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在工信部发布的三批次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中,涉及格林美(002340.SZ)和宁德时代(300750.SZ)等多家上市公司。同时,天赐材料(002709.SZ)和厦钨新能(688778.SH)等企业,也发布了动力电池回收项目建设计划,准备试水“新蓝海”。
   
       东亚前海证券研报指出,据测算,如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能达到35%,则5年后的2030年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达237万吨,届时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市场空间有望达千亿元。
   
       “未来当回收量大到能够影响金属价格时,回收就会变得特别有意义。”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近两年,淘汰下来的动力电池越来越多,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自然也就多起来了。目前,格林美和邦普依旧是行业内最主要的企业,两家企业占了一大半的市场份额。近年也有大量新入局的企业,如华友循环、赛德美等,不过这些企业的处理量还都不大。
 
       动力电池退役潮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开始大幅增长,产量从1.25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122.07万辆,复合增长率达到114%。2017年,动力电池出货量首次超过数码电池,成为锂电池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大的领域。预计2020~2022年动力电池将会面临大量退役。
   
       在动力电池退役规模持续增长的预期下,行业企业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约为2579家,较 2019年增长约253%。不过,其中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约60%。
   
       吴辉表示:“国内2010年前后开始推新能源汽车,而正常情况下5年后动力电池开始报废,所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是从2015年、2016年正式起步的。从那时起,有企业开始关注这个领域。不过,当时的动力电池回收量较小,所以专门从事这个细分领域的企业并不多,多数回收企业主要是做手机、相机等非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
   
       吴辉讲道,2015年,格林美和邦普就有动力电池材料回收业务,这也是当时主要的两家回收企业。不过,它们不仅做动力电池在内的各类电池回收,还做各类废旧金属回收,后来因为动力电池业务量越来越大,就把这块作为重点业务了。
   
       吴辉分析称,新能源汽车产销在2017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2021年和2022年淘汰的动力电池越来越多。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自然也就多起来了,行业也就逐步发展起来了。理论上,2021年有40多万吨的动力电池需要回收。2022年的回收量应该会超过50万吨,估算的市场规模在150亿元左右。
   
       上述东亚前海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我国的动力电池月度装车量水平超20GWH,创历史新高。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5%,随着动力电池接近报废年限,2030年需报废处理的动力电池总规模或将达到237万吨(磷酸铁锂153万吨,三元84万吨),拆解回收市场空间将达1074亿元。而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行业供需关系存在失衡预期,行业的景气度正在逐步提升。
 
       回收难题
   
       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两个方面。对符合能量衰减程度的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如磷酸铁锂类电池、三元材料类电池;对无法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进行拆解,回收其中的镍、钴、锰、锂等材料,对材料进行重复使用,如无法使用的小型数码电池、部分三元材料类电池。
   
       吴辉表示,梯次利用现在主要是用在储能、基站和低速电动车方面;回收就是直接进行破碎、拆解,并提炼镍、钴、锰等有回收价值的金属,重现做成正极材料用到新电池中去。但现在市场上流向梯次利用的电池规模不是很大,主要还是流向回收拆解。部分是安全性的原因,部分是因为5年前的电池能量密度很低,而新电池能力密度很高,所以用旧电池并不一定划算。
   
       吴辉进一步讲道,这个行业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但“电池回收困难”对企业来说是个比较普遍的难题。正规的回收处理企业涉及到资质和环保等方面的成本,而一些小作坊没有这些成本,所以能给出更高的回收价格,分流了市场上大量的动力电池。所以回收渠道的建设对企业来说非常关键。
  
       “动力电池的有效回收,一直是个困扰所有新能源企业的难题。”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 祁海珅也向记者表示。
   
       为引导规范行业发展,工信部曾分别于2018年9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12月公布三批次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合计47家企业。
   
       吴辉表示,工信部公布的几批白名单企业,从动力电池的回收、金属提炼和正极材料制造都可以做,是行业内较有实力的企业。不过,白名单不具有强制力,未进入名单的企业也可以做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目前的问题是缺乏一些规范和标准,各种各样的企业都想进来分一杯羹。
   
       祁海珅表示,在回收处理和梯次利用还没有特别成熟稳定的模式情况下,电池生产厂家和专业回收处理企业间需要加强合作,甚至深度绑定。如此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型号尺寸的电池进行分别类、系统性的测试、评估和拆解,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工艺改进,废旧资源利用率会更高、环境和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1月18日,在工信部和多家动力电池头部生产企业参加的锂电编码标准和锂电溯源体系研讨会上,“加快制定编码标准”和“建立溯源体系及有关公共服务平台”等成为被关注的焦点问题。
 
       上市公司纷纷布局
   
       尽管行业规范和标准有待完善,但在上游供给紧张、锂钴镍价格上行的背景下,多家产业链上市公司已在电池回收领域纷纷布局。
  
       2021年4月,“城市矿山”第一股格林美公告称,拟拆分子公司“格林循环”于创业板独立上市,从而剥离公司电子废弃物业务,并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材料相关业务。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也通过控股子公司投资布局电池回收领域。2021年10月,宁德时代为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具备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磷酸铁锂及三元前驱体、磷酸铁锂、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石墨、磷酸等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
   
       同时,电解液巨头天赐材料和正极材料生产商厦钨新能,也在通过投建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的方式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2021年8月,天赐材料发布公告称,拟斥资5.5亿元投资建设“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10月,公司再次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5.3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电解液和10万吨铁锂电池回收项目。当年9月,厦钨新能公告称,计划在四川雅安投资不低于22亿元建设锂离子正极材料项目,其中包含建设电池回收相关的1万吨镍钴冶炼车间和2万吨三元材料车间。
   
       据首创证券研报最新数据,近期多种能源金属价格继续加速上行。2022年1月10日~1月16日,一周之内工业级碳酸锂上涨13%至31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上涨11%至33.1万元/吨;氢氧化锂上涨10%至26.9万元/吨,LME镍上涨7%至2.2万美元/吨。
   
       吴辉表示,相关回收金属的市场价格越高,回收的利润就会越高,企业进行回收利用的动力就越强。2022年,锂钴镍锰的价格大涨,进行相关金属回收的企业利润都会不错。
   
       吴辉讲道,以锂为例,锂金属只有原矿开采和回收两个来源。而通过回收提炼得到的锂金属,只要和原矿开采得到的纯度是相同的,两者的品质就没有区别。所以来自原矿开采的供给不足甚至减少时,锂价就会上涨,回收量也会增加。而一旦回收量大到能够影响锂金属价格时,回收就会变得特别有意义。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回收 动力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