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储能 电池投资正当时

时间:2021-07-27 11:36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电池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电池种类也纷繁各异,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锂电池。而其中,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是锂电池应用的三大主要领域。

  锂电池的全方位应用

  锂电池具有重量轻、充电方便、经久耐用、循环良好等优点,基本上所有的电子类产品,像手机、笔记本电脑、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等使用的都是锂电池。除了消费电子领域,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应用快速增长。还有一块是消费者不太熟悉的,但是很重要的应用领域:储能。随着碳达峰及碳中和的推进,光伏和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电比例不断增长,储能需求方兴未艾。

  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助推消费电池增长

  总的来看,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车动力供应再到新能源储能,电池,尤其是锂电池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场景。目前,手机等电子产品增长见顶,消费锂电市场看似趋于饱和,进入存量竞争,但随着5G、物联网、AI等技术的进步,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便携式医疗器械、电子烟、无人机、车载记录仪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涌现,未来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或将成为行业重要的新兴增长点。

  新能源车的核心环节:动力电池

  相较之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应用增长更加不可忽视,全球锂电池下游应用占比中,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有望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动力电池的需求和新能源车的发展息息相关。动力电池占据了新能源车价值量的40%,是单车价值量最大的部分,新能源车的硬性能,像续航、安全性、充电效率等都直接由动力电池决定。新能源车是过去几年增长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目前新能源车的发展已经进入市场化需求的高速发展期,从2020年7月以来,新能源车销量屡创当月历史新高,新能源车在2021年5月的单月渗透率首次迈入10%的大关,从相关历史经验来看,当渗透率接近10%的时候,产业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这一变革在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上都发生过,而新能源车产业正处于这样发展的临界点,中汽协更预估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增速会达到40%以上。(数据来源:中汽协,2021-06-18)

  在新能源车强劲需求的带动下,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是一路走高,而且未来随着新能源车单车带电量的提升,叠加在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速上,动力电池未来5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会进一步升高,达到49.5%。(数据来源:国信证券,《新能源车为“碳中和”主旋律之一》,2021-02-23)

  另外,在动力电池环节,中国相关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强大的优势,全球份额占比领先。全球范围来看,2021年前5个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中国就独占两席,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达到了38.1%,可以说在未来全球新能源车大势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将直接受益。

  储能——新能源体系下的必然化需求

  随着“双碳”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新能源的发展势不可挡,在新能源技术和电池技术的共同进步下,储能将在未来电力结构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新能源体系下的储能将成为一种必然化需求,彭博新能源表示2019年全球累计储能装机仅有11GW/22GWh,而到2050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或将达到1676GW/5827GWh,储能的市场空间广阔。(数据来源:彭博新能源,《Long-Term Energy Storage Outlook 2020》,2020-12-28)

  根据ClimateNews网站汇总的信息,目前共有约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也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从全球碳排放的能源结构来看,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最大,2018年达14Gt 二氧化碳,占比约42%,因此降低电力行业碳排放是重要工作,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推动清洁能源发电,改善现有发电结构。

  未来在全球碳减排加速的大背景下,彭博新能源预测,到2050年,全球接近70%的电力贡献来自于新能源。但由于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存在不可预测和多变的特性,就需要发展储能技术来平滑和调节电力输出,从而更效地利用这些新能源产生的电力。

  中国多地出台了相关的新能源配储政策。新疆发改委发布《关于在全疆开展发电侧储能电站建设试点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鼓励光伏电站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储能电站原则上按照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0%配置。国网山西发布的《关于2020年拟新建光伏发电项目的消纳意见》中建议,新增光伏发电项目考虑具有一定用电负荷的全产业链项目,配备15-20%的储能,落实消纳协议,鼓励集约化开发建设,最大限度发挥电网资源。青海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支持储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中对新建储能项目的时长与配比提出要求:新建新能源项目,储能容量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项目装机量的10%,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对储能配比高、时间长的一体化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因此,每建设一个新能源项目,就会配套相应的储能设施,新能源配储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在众多的储能方式中,电化学储能受地理约束条件小,建设周期短,可应用场景广泛,备受关注。而电化学储能中,锂电能量密度高、循环效率高,规模可控、成本低、技术成熟,优势明显。截至2020年,在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占比里,99%为锂电池储能,综合看来,锂电池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应用最具前景。

  2020年国内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达到1.56GW,同比增长145%,累计装机规模为3.27GW。十四五期间,随着储能商业模式逐步清晰以及市场的刚需应用,电化学储能装机量有望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CNESA在《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中的预测数据,保守/理想情形下,到2025年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35.52/55.88GW,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到57.38%/70.48%,这一过程中,锂电池储能的应用有望实现爆发式发展。数据来源:国盛证券,《储能全面加速,助力碳中和》,2021-05-05

  CS电池指数——高度覆盖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大赛道

  如前所述,动力和储能是电池产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量,可以说,电池相关产业链是未来新能源大趋势下最具有价值的赛道之一了。CS电池指数(931719)通过在沪深市场中选取业务涉及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电池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综合反映电池这一投资主题。

  CS电池指数对电池的投资是以产业链的逻辑展开,其中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产业链构成上会比较相近,在指数成分股的选样上,会把四大电池材料,以及成组成包过程的零部件等关键环节考虑进来。同时在构成上更加突出了储能领域,CS电池指数就纳入了逆变器环节,逆变器作为储能系统的关键组件,实现了交流电网与储能电池之间的能量传递,是我们使用存储的电能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整体来说,CS电池指数重点布局动力和储能两大方向,在消费电池的权重上相对弱化,这一布局思路十分符合整个电池板块的成长投资逻辑。

  实际上,除了CS电池指数,市场上还有另外两只电池指数,分别是中证新能电池和国证新能电池指数,它们集中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领域,同时纳入了电机电控和新能源车产业链下游的充电桩环节,并没有考虑储能的环节,这是它们和CS电池指数最大的不同,这样的选样差异也导致了三个电池指数在最终表现上的不同。

  从19年至今的表现来看,CS电池指数累计收益达到了318.29%,超过中证新能电池指数和国证新能电池指数,从夏普比率上来看,CS电池指数也是相对占优,因此,CS电池指数在整体的风险收益特征上会更加优异。

  究其背后原因,是因为CS电池指数更加全面地布局了动力和储能两大长期优质赛道,未来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无论是供给端的储能化应用,还是消费端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需求,都有着极高的成长性和广阔的增量空间,兼顾这两方面的CS电池指数,或是布局电池主题投资更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