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动力
电池供应短缺,引发供应链新的焦虑,也触发了行业新的变局。
7月14日,比亚迪与一汽集团、长春市政府签署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比亚迪将投资百亿元在长春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此前的7月12日,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线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前的6月末,蜂巢能源投资56亿元的动力电池项目也与江苏省正式签约落户溧水……动力电池企业的“朋友圈”迅速扩大,在“电池荒”背景下尤为引人瞩目。
“朋友圈”加速扩展
此次比亚迪签约“北上”,使一个多月来的传闻变为现实。按照约定,比亚迪电池项目将落户长春国际汽车城。其实,一汽系一直是比亚迪的“一号客户”,双方在整车制造、设计以及电池等方面均有深度合作。比亚迪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弗迪电池已经在为一汽红旗供货,今年6月上市的红旗E-QM5搭载的正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而且,此次比亚迪落户长春,凸显了一汽作为其重要合作伙伴之一的关系地位,此后为一汽新能源车型提供电池配套已经在意料之中。“着力加大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投入力度,高质量建好合作电池项目,持续推出一流产品,助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民族汽车品牌壮大。”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对此表示。
在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的合作中,按照协议,国轩高科不仅将要为大众汽车下属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萨尔茨吉特动力电池工厂优化生产布局、设备部署及生产工艺流程,加速该厂的电芯工业化生产速度,还将为大众汽车开发其第一代标准电芯,用于大众汽车集团常规量产车型。同时,国轩高科也将为大众汽车本土生产的电动汽车提供常规动力电池。“国轩高科是一家成熟的电池制造商,我们很高兴能够深化与该公司的合作,共同推动电池技术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三大电池制造商之一。”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迪斯对双方合作抱有很大希望。其实,早在2020年5月,双方就签署股权合作协议,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约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
作为动力电池后起之秀的蜂巢能源,此次规划中的一期产能6.6GWh,主要通过收购改造建设,预计今年11月即可投产;二期产能规划8GWh。此外,蜂巢能源有意将HEV软包电池等项目向溧水集中。截至目前,蜂巢能源公布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已经有江苏常州、德国萨尔州、浙江湖州、四川遂宁、安徽马鞍山和南京溧水,合计投资额达到541亿元,累计产能达124.6GWh。
“近来国内诸多动力电池企业多种形式的合作,扩产步伐加速,与当前电池供应紧张的现状有关,而无论是国内外车企还是地方,也都看到了这一机遇,因此合作在逐步加速之中,成为了行业新的现象。”浙江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陆安程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多种合作 动力何在?
“客户催货已经让我快受不了了……”来自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负责人的表态,凸显了动力电池供应短缺的严峻现实。近来已经出现了车企负责人轮流值班到动力电池厂家蹲点催货的情况。动力电池,正在成为芯片短缺之后供应链上的又一个瓶颈。
“多种形式的合作,是解决动力电池供应短缺矛盾的一个有效路径。”山东省电池工业协会顾问谢瑜忠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一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受到国内外车企的高度重视,欧美日韩等很多跨国车企都在大力研发电动汽车,并将电动化作为决胜未来的一大发展战略,电动汽车的新车型也层出不穷,而动力电池同期的扩张速度明显没有这么快,而且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近两年刚刚经历一轮大洗牌,资源正在向头部企业集中;二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动力电池企业没有预料到新能源汽车还能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因此动力电池基本没有库存,也没有急于扩张,直到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企业才发现供应短缺问题已经出现,从而开始扩产;三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行业内多种形式合作,既可以解决扩产相关的资金、土地、资源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也可以将合作的方式作为一种捷径,实现与合作伙伴“绑定”的明确的快速扩产目标。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由此,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出现大幅增长。其实,早在去年2月,动力电池供应紧张趋势就已经逐渐显露苗头。当时,奥迪公开承认由于动力电池供应不足而导致e-tron短暂停产;同期,捷豹I-PACE也被曝因LG动力电池供应问题停产。今年3月初,蔚来汽车掌门人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中特别提到“电池供应链将成为最大瓶颈”,由此将影响蔚来汽车第二季度产量可能达7500辆左右。今年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公开表示,电池“供货商给多少,特斯拉就买多少”。或许,这也正是特斯拉于6月份急于与宁德时代再次签下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大单,并在中国再寻找动力电池新合作伙伴的一个重要原因。
“合作正是破解时间、空间等资源不足,缓解动力电池供应紧缺矛盾的最佳选择之一。”华泰证券分析师彭松林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之所以选择合作,一是因为合作双方都有对动力电池供应的强烈需求,如大众与国轩高科,之前的戴姆勒与孚能科技等属于此类,这样的合作目标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投资、盲目扩产的弊端;二是双方合作共同投资,既可保证供应,也会共同赢利,如此前上汽与宁德时代合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亿纬锂能与上游原材料企业的股份及资金方面的合作等;三是相关车企、地方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其中也有支持当地相关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含义,如吉林支持比亚迪在长春落户、江苏支持蜂巢能源落户等,都表明了这一内涵。
是否能实现1+1>2?
“动力电池企业‘朋友圈’的扩大,从多方面来看都是利好。”彭松林分析道,从动力电池企业内部看,可以在促进企业扩产的同时,促使企业提高动力电池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并加速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升级,如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签约供货以来,宁德时代根据特斯拉的需求,大幅增加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携手之后,攻克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技术难题,使相关技术指标实现了显著提升,为给大众汽车供货做好了较为充分的准备等;从外部市场看,动力电池的扩产正迎来一个新的风口,跟风式的盲目扩产方式并不足取,而多种形式的合作将有更明确的客户目标及市场需求,从而避免了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由此,在很大程度上会达成1+1>2的效果。
“动力电池行业近来出现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也将对整个行业带来利好。”陆安程认为,一方面,合作意味着要在行业中进行筛选,双方基本都是头部企业或相关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不仅表明双方有着技术、资金、资源等多种优势,也是对合作对手水平和实力的考验;另一方面,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动力电池企业强化技术研发,如车企的新车型、新技术越来越多,会对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将倒逼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开发新产品,如比亚迪推出了自己研制的刀片电池,由于性能良好受到行业青睐;国轩高科针对大众汽车的需求研发标准电芯;蜂巢能源也推出了无钴电池等,这是更为显著的1+1>2。
近来,由于“电池荒”的出现,多种形式的合作也在越来越多。“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合作不仅将带来1+1>2,还有可能催生汽车行业于转型升级中出现新格局。”谢瑜忠表示。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