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格局加剧,未来向“无钴”化发展

时间:2020-10-20 10:52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作者:李博
点击:
       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34.2GWh,同比累计下降18.8%,降幅进一步缩窄。从电池分类来看,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23.6GWh,占总装车量69.0%,同比累计下降18.7%;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10.4GWh,占总装车量30.3%,同比累计下降13.3%。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市场装机量排名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总装机量占到了中国市场整体份额的91.71%,动力电池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在进一步提升。
 
       一、利好政策接连出台,动力电池产业迎新机
 
       10月9日,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披露的首条要点就是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当前,全球众多车企、电池企业纷纷在电池领域加强布局,希望在技术创新上赢得先机,占据市场主动权。
 
       10月10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显示,要鼓励梯次利用企业研发生产适用于基站备电、储能、充换电等领域的梯次产品;鼓励采用租赁、规模化利用等便于梯次利用产品回收的商业模式。
 
       10月15日,工信部表示,鼓励相关企业开拓创新,开发先进动力电池、新型充电和换电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此外,工信部、发改委等国家机关在动力电池标准体系构建、动力电池产业市场化运营以及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奖励基金方面都给予产业发展的动力,对于专注技术研发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在政策利好的引导下,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将迎来基于技术和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同时,在国家鼓励吸收引进外资的基础上,更会引发国内市场的抢占,未来,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二、安全和续航为动力电池升级的两大关键词
 
       在动力电池领域,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两大议题。根据《2020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电池起火事件多发生在夏天,5、6月是起火的高发月份,原因主要是长时间高温、雨水等环境因素导致电池性能发生了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共有54辆新能源汽车发生起火事故,其中乘用车25辆,占比46.3%,专用车占比25.9%,客车占比24.1%,其他车辆占比3.7%,相比去年略有减少,但电池电芯在遭遇针刺、撞击等强烈碰撞后,起火事故仍屡见不鲜。
 
       市场对于高续航里程的需求不断提升,主要还是因为电动汽车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而企业在研发的过程中,对于续航里程的拔高,在一定程度上使电池安全性能受到威胁。因此,企业在提升技术的前提下即为保证电池安全与续航里程达到平衡。
 
       三、企业争相研发新技术
 
       目前,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企业,都在动力电池产业争相布局,并在安全和续航技术的提升上大做文章。9月23日,特斯拉发布最新电池技术成果“4680电芯”,此电芯在技术上有三处创新:一、以无钴高镍和硅负极为核心;二、推出无极耳形状的大电芯电池,在电池形状、模组结构方面均有突破;三、推行干电极简化工序,以降低电池成本。
 
       10月15日,比亚迪长沙工厂刀片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刀片电池选用磷酸铁锂作为基础材料,加入CTP无模组技术,使得电池包在结构上成为扁状,使得同一电池包内部可承载更多单元电池,能量密度增大,同时成本降低。
 
       10月16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为其811电池配套了设计了高集成、强鲁棒的防内短路电极,电芯进行各种滥用测试可以不起火、不冒烟。所谓“811三元电池”,即电池里镍、钴、锰三者配比为8:1:1的三元锂电池,其主要通过“升镍降钴”保障电池安全。
 
       从以上车企和电池企业的努力方向上看,未来电池在兼顾安全与续航的情况下,将向无钴化发展。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