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新能源车产业链处于比较艰难的阶段,新能源汽车需求下跌严重,下游企业压力已传导至上游生产企业。在此背景下,正极材料企业冲击IPO,将有效缓解现有的资金压力。
伴随新能源乘用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正极材料作为动力
电池的核心材料,市场规模获得了大幅提升。继容百科技于2019年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后,国内正极材料企业当前正迎来IPO“冲刺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国内已有包括厦钨新能源、长远锂科、振华新材、科隆新能源、德方纳米等多家正极材料企业开启上市之路。
正极材料企业排队IPO
今年5月,长远锂科作为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一线企业,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了招股说明书。长期以来,长远锂科向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电池企业供货,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宁德时代及其下属企业销售金额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了58.43%。
除此之外,今年3月,厦门钨业宣布将其控股子公司厦钨新能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后瞄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另外,作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的供货商,锂电正极材料企业振华新材也于去年下半年发布消息称,计划于科创板上市。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发展迅速,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相关企业业绩得到大幅提升。据了解,正极材料主要包括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材料以及钴酸锂材料等。据数据,2019年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40.4万吨,同比增长32.5%。其中,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19.2万吨,同比增幅40.7%,另外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8.8万吨,同比增长29.3%,钴酸锂以及锰酸锂等正极材料出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公司主要客户大多为国内一线电池企业,此轮冲击IPO的正极材料企业实力普遍较强,部分企业已进入LG及三星等日韩电池巨头供应链,一旦上市成功,对于企业未来估值将带来积极影响。
意在缓解资金压力
然而,自去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来,锂电正极材料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也相应受到了冲击。
已成功登陆科创板的正极材料企业容百科技在其年报中指出,受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等因素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自2019年下半年起就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此前保持了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行情出现显著波动。
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付款周期较长的影响,公司客户普遍存在超过信用期付款的情况,致使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较高。数据显示,去年第二季度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甚至出现负数。
同时,随着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锂电企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长远锂科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指出,疫情引发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延迟,进而导致供需疲软、物流受阻,终端市场需求锐减导致减产压力向上传导。该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均可能出现大幅下滑,下滑幅度可能超过50%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形。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新能源车产业链处于比较艰难的阶段,新能源汽车需求下跌严重,下游企业压力已传导至上游生产企业,整体来看,不论是上游供应以及中游生产盈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正极材料企业冲击IPO,将有效缓解现有的资金压力。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了解到,2018年国内三元材料出货量数据显示,长远锂科、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振华新材、厦门钨业等正极材料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大,出货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为47%。而从2019年数据来看,排名前五的三元材料企业市场份额已超过50%。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也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入局,锂电产业链上宁德时代、LG以及华友钴业等知名企业均开始布局正极材料制造领域。
对此,崔东树称,随着国内外锂电产业链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这一市场,正极材料领域企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外厂商的入驻也可能对国内正极材料制造商市场份额造成挤压。同时,规模相对较小的正极材料制造企业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集邦咨询分析师吕理舜则指出,尽管当前新能源汽车需求低迷,但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乃至锂电行业需求前景仍较为乐观。“受到疫情冲击,传统汽车、新能源车的消费都受到了影响,即使疫情解封后,汽车产业的反弹最快也要到2021年。为此,今年企业的发展原则就是保持平稳,缩减不必要的支出。虽然油价的下跌降低了民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意愿,但只要社会各界对于减碳的决心不变,未来新能源汽车需求仍将处于积极态势,进而拉动正极材料等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