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叠片工艺很有优势,但卷绕工艺仍然被广泛应用
时间:2025-10-14 14:32
来源:未知
作者:子蕊
点击:
次
1. 成本与设备投资的权衡
-
叠片工艺:需要高精度的叠片设备和复杂的控制系统,这些设备的初期投资巨大,且维护和技术支持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电池制造商来说,这种高昂的成本可能会成为采用叠片工艺的一大障碍。
-
卷绕工艺:则依托成熟的设备和技术,初期投资和长期维护成本都较低。这种成本优势使得卷绕工艺在追求性价比的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2. 生产效率与良率的博弈
-
叠片工艺:的生产过程相对复杂,涉及多个步骤和精细的工艺控制,这可能导致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对工艺参数的严格控制也增加了良率控制难度,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体良率。
-
卷绕工艺:则以其高效的生产速度和稳定的良率著称。由于技术成熟,卷绕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产出,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3. 技术成熟度的对比
-
卷绕工艺:作为传统的电池制造工艺,已经经过长时间的优化和改进,技术成熟度极高。这种成熟度不仅体现在设备稳定性上,还体现在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和生产流程的顺畅上。
-
叠片工艺: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技术仍在发展中。设备和工艺参数的优化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短期内可能难以达到卷绕工艺的稳定性和成熟度。
4. 电池应用场景的多样性
-
卷绕工艺:在多种电池形状和结构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圆柱形电池。这种灵活性使得卷绕工艺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从消费类电子产品到部分储能领域都能见到其身影。
-
叠片工艺:在方形和软包电池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在某些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那么苛刻的应用场景中,这种优势可能并不明显。因此,电池制造商会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工艺。
5. 市场接受度与供应链的完善性
-
卷绕工艺:由于其长期的市场应用和技术积累,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配套材料和设备容易获取,且市场接受度高,这使得电池制造商在采用卷绕工艺时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支持和资源。
-
叠片工艺:作为新兴工艺,需要全新的供应链支持。目前,叠片工艺所需的特殊隔膜、极片切割设备等可能面临供应链不成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6. 工艺适配性与电池设计的考量
-
卷绕工艺;在圆柱形电池中天然适配,其卷绕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而对于方形或软包电池,虽然叠片工艺具有优势,但电池设计也会影响工艺选择。不同的设计需求可能导致不同的工艺选择,以满足电池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尽管叠片工艺具有诸多优势,但卷绕工艺在成本、生产效率、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等方面仍具有显著优势。因此,电池制造商在选择生产工艺时,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和市场定位的工艺方案。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作者:子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bcu.com.cn/shushuo/jishu/2025101444879.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也是同行业需要发布您的新闻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
在目前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下,合理筛选是解决动力电池一致性问题主要手段。
2021-03-04 09:03
|
-
|
-
经过前道工序等一系列步骤制备出的高镍三元正极还有残余锂较多、压实密度低、循环性能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需要通过水洗、表面包覆,改进形貌等方式对高镍三元正极进行改性。
2020-10-26 12:23
|
-
锂离子电池从其自身的化学特性和体系组成上,决定了其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电源。
2020-06-16 10:50
|
-
一张图了解磷酸铁锂的主流生产工艺。
2020-05-06 10:33
|
-
锂离子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隔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壁垒的关键内层组件,在锂电池中起到两个主要作用。
2019-04-29 12:00
|
-
“湿法+涂覆”已是业界公认的隔膜发展方向。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涂覆浆料配方和涂覆工艺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并留言补充信息。
2018-09-05 10:15
|
-
研究发现与较低的反应势垒和低温核转移过程相关的快速生长动力学促进石墨烯的生长降至低至50℃,并且是竞争途径的结果,即甲烷先在镓表面的分解;然后大量液体镓吸附甲烷,随后甲烷再在镓中沉积。
2017-10-16 15: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