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产气主要来源于电池内部的化学和电化学反应,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 电解液分解
·来源: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等)在高压、高温或过充条件下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产生的气体:主要产生二氧化碳(CO₂)、一氧化碳(CO)、甲烷(CH₄)、乙烯(C₂H₄)等。
·反应示例:
碳酸乙烯酯(EC)分解:EC → CO₂ + C₂H₄ + 其他产物
碳酸二甲酯(DMC)分解:DMC → CO₂ + CH₄ + 其他产物
2. SEI膜(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破坏与重组
·来源:SEI膜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可能因过充、过放或高温而破坏,导致电解液与负极材料(如石墨)直接接触,发生副反应。
·产生的气体:氢气(H₂)、乙烯(C₂H₄)、乙烷(C₂H₆)等。
·反应示例:
电解液中的LiPF₆与微量水反应:LiPF₆ + H₂O → LiF + POF₃ + HF
HF与负极反应:C(石墨) + HF → C-H + H₂↑
3.水分污染
·来源:电解液中微量水分(ppm级别)与锂盐(如LiPF₆)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如HF),进一步引发副反应。
·产生的气体:氢气(H₂)、氟化氢(HF)。
·反应示例:
LiPF₆ + H₂O → LiF + POF₃ + 2HF
2H₂O + 2e⁻ → H₂↑ + 2OH⁻
4. 正极材料副反应
·来源:正极材料(如LiCoO₂、LiFePO₄、NCM等)在过充或高温条件下发生结构变化,释放氧气(O₂)或与电解液反应。
·产生的气体:氧气(O₂)、二氧化碳(CO₂)。
·反应示例:
LiCoO₂ → Li₁₋ₓCoO₂ + xLi⁺ + xe⁻ + ½O₂↑
5. 负极材料副反应
·来源:负极材料(如石墨、硅基材料)在过放或高温条件下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产生的气体:氢气(H₂)、乙烯(C₂H₄)、乙烷(C₂H₆)。
·反应示例:
石墨与电解液反应:C + 溶剂 → C-H + 气体产物
锂离子电池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
1. 二氧化碳(CO₂):电解液分解的主要产物。
2. 一氧化碳(CO):电解液不完全分解的产物。
3. 氢气(H₂):水分与锂盐反应或负极副反应的产物。
4. 甲烷(CH₄)、乙烯(C₂H₄)、乙烷(C₂H₆):电解液分解或负极副反应的产物。
5. 氧气(O₂):正极材料分解的产物。
6. 氟化氢(HF):水分与锂盐反应的产物。
1. 电池性能下降
- 容量衰减:产气反应消耗活性锂离子和电解液,导致电池容量下降。
- 内阻增加:气体在电极表面形成绝缘层,阻碍锂离子传输,增加内阻。
- 循环寿命缩短:副反应持续发生,加速电池老化。
2. 安全风险
- 内压升高:气体积累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大,可能引发电池鼓包、变形或破裂。
- 热失控:过量气体在高温下可能引发电池内部短路,导致热失控,甚至起火或爆炸。
- 毒性气体释放:氟化氢(HF)等有毒气体可能泄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界面性能恶化
- SEI膜破坏:气体生成可能导致SEI膜破裂,进一步加剧副反应。
- 电极与电解液接触不良:气体在电极表面聚集,阻碍电解液与电极的接触,降低充放电效率。
4. 外观变形
- 电池鼓包:气体积累导致电池外壳膨胀,影响电池组的设计和装配。
- 密封失效:过高的内压可能导致电池密封件失效,引发电解液泄漏。
总结:锂离子电池产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主要来源于电解液分解、SEI膜破坏、水分污染以及正负极材料的副反应。产生的气体包括CO₂、CO、H₂、CH₄、C₂H₄、O₂和HF等,这些气体不仅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如容量衰减、内阻增加),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如鼓包、热失控、毒性气体泄漏)。因此,控制电池产气是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维电池17亿固态电池项目落户江西余干全国多基地布局提速2025-10-22 09:04
|
固态电池成热点!中科院在固态电池材料实现突破,多家公司透露固态电池新进展2025-09-29 08:51
|
退役电池流向小作坊、白名单企业“吃不饱” 工业和信息化部:用法治手段规范回收2025-06-27 14:20
|
固态电池量产节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集推新2025-06-10 17:19
|
两大巨头联手开发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2025-03-10 14:44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观察:光伏产业链涨价潮持续;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5-03-10 15:32
|
专访恩力动力董事长戴翔:低空经济成为固态电池“练兵场”2024-07-21 09:56
|
蜂巢能源杨红新:今年一半储能企业或被淘汰,动力电池企业剩不超40家2024-07-07 13:23
|
欣旺达:全固态电池成本可降至2元/Wh2024-07-03 11:40
|
于清教:我国电池企业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等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2024-06-28 10:02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