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随着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临近,一场由车企主动发起的“购置税兜底”活动正在全国范围激烈上演。
深蓝、蔚来、小米、理想、极氪等品牌纷纷推出类似方案,为今年锁单但明年交车的消费者补贴购置税差价。这场“补贴保卫战”背后的原因是:长达十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即将结束,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实行减半征收。
中国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可追溯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首次推出 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征政策,从正常的10%降至5%。
这一政策迅速激活了市场,2009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5%,使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国家在2015-2017年实施了第二轮燃油车购置税减征,并在2017年将税率调整至7.5%作为过渡。2022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第三轮减征政策出台,范围扩大至2.0升及以下排量、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乘用车。
在燃油车税收优惠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更为持久。自2014年9月1日起,我国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并先后三次延续这一政策。
2023年,国家明确了新一轮政策:对2024-2025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2026-2027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这一系列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累计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879亿元,同比增长92.6%。新能源汽车销量也随之大幅攀升,从2009年的不足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
购置税优惠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立竿见影。2009年第一轮购置税减免后,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5%,中国正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税收政策的效应尤为明显。一位汽车销售公司的财务人员算了一笔账:“以我们目前主打的一款车型为例,车价25万元,车购税优惠金额有2万余元,很多正在观望的购车者听说车购税政策延续了,又来预约看车时间了。”
税收政策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更稳定了市场预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文指出:“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精准的政策设计也引导产业向高质量发展。2023年优化后的政策对售价30万元以下新能源汽车给予更多支持,针对30万元以上车型设置减免税额上限。这一设计既保障了大众消费需求,又体现了社会公平。
据财政部数据,30万元及以下车型占新能源乘用车产量的87%,这一限额对大多数消费者没有影响。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2025年预计能够超过150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在政策支持的十几年大周期中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随着2026年的临近,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迎来转折点。政策退坡意味着消费者购车成本将显著增加。
以一辆售价30万元的新能源车为例,在现行的免征政策下,消费者可节省约2.65万元购置税;而2026年新政实施后,按5%税率征收,需缴纳约1.33万元购置税。消费者购车成本将直接增加1.33万元。
对于不同价位的车型,影响也不尽相同。裸车价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明年需交纳约4425元的购置税;20万元的车型需交纳约8850元;而50万元的高端车型,则需交纳近3万元的购置税。
33.9万元成为关键的价格分水岭。汽车行业观察员赵永琪解释:“按照计算公式,发票价33.9万元刚好对应3万元的购置税。低于这一指导价的车辆可享受购置税减半政策,而高于这一价格的则需额外支付超过减免上限的部分金额。”
除了购置税政策调整外,2025年1月1日起,执行16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也全面终止,纯电车最高1.8万元、插混车1.2万元的直接补贴归零。加上各地“以旧换新”政策陆续到期,消费者实际享受的优惠明显减少。
面对确定的政策变化,汽车市场在2025年第四季度呈现火爆态势。多家车企推出“跨年购置税兜底方案”,旨在稳定消费者信心,为年末的销量冲刺注入强心针。
蔚来、小米等品牌纷纷承诺,为在年底前锁单的消费者承担购置税差额。一位小米汽车销售人员表示:“只要在11月底之前完成锁单操作,且新车在2026年完成开票交付,小米会根据购置税多出的差额进行补贴。”
市场反应热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上半月,车市集客情况相比9月上半月上升35.4%,订单情况较9月上半月上升13%。北京某蔚来中心销售顾问张先生介绍:“自从推出购置税补贴政策后,到店咨询量增加了约40%,特别是ES8等高价位车型,消费者下单意愿明显增强。”
有消费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明年将按5%征收,我的预算是20万元,这意味着要多支出约1万元的购置税。再加上以旧换新政策的优惠目前尚不确定明年是否会延续,现在换车还能获得2万元的以旧换新补贴,因此现在购车相当划算。”
这种“末班车效应”是政策过渡期的常见现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分析认为:“购置税政策退坡有望推动四季度市场表现,尤其在12月可能出现‘翘尾’行情,这是政策过渡期的正常市场反应。”
购置税政策退坡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真正的市场化大考。然而,多位专家表示,政策退出并不等于行业寒冬,而是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必然过程。
技术实力将取代补贴力度成为竞争核心。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认为:“新能源汽车补贴归零是好事,优胜劣汰之后,让市场慢慢恢复理性发展,虽然在短期内会给车企和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长期看将有利于优化和完善汽车市场。”
政策退坡将加速市场分化。中低端车型因性价比下降面临需求萎缩压力,而高端市场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溢价,受政策影响较小。这也倒逼车企回归理性竞争,将资源集中在技术研发和用户体验提升上。
一位电动汽车专家指出:“购车补贴的退坡,确切地说是政府支持政策向促进创新的转型。也就是在购车补贴逐步递减的同时,政府在研发环节将加大支持力度,集中资源在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控技术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市场化发展的基础。数据显示,近年来补贴在车企新能源收入中的占比已下降至5%-15%。此外,在2016年1月国补首次退坡时,新能源车销量环比下降63%,而2021年1月和2022年1月的退坡,销量环比降幅只有20.5%和18.5%,表明市场对政策依赖度明显降低。
蔚来创始人李斌预计,明年一季度所有车企压力都会很大,购置税退坡等政策可能导致需求提前释放。但从中长期看,政策退出将促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优化经营模式,提升竞争力,有利于行业健康长久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政策温室”转向“市场原野”。政策扶持培养了消费习惯,壮大了产业链,也为企业应对市场化竞争积累了底气。
车企们已积极调整战略,一方面通过兜底补贴稳过渡,另一方面加速技术升级和出海布局。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纷纷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建立销售网络,通过全球化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政策驱动”让位给“创新驱动”后,市场竞争将更趋于理性。这场购置税调整引发的市场震荡,终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

【周报】新能源后市场最新信息每周一览2025-10-27 15:23
|
本周新能源大事件:技术突破与市场震荡共振 新能源电池行业本周迎来多维变革2025-08-24 19:37
|
新能源市场格局生变:头部韧性、高端角力与路线分化2025-08-18 08:44
|
千亿赛道暗战!“国家队”重仓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三大央企联手改写行业规则&2025GPRC全球动力电池回收2025-08-14 08:44
|
本周新能源资讯汇总2025-08-11 08:36
|
南山新能源汽车技术公益培训正式开班!2025-08-09 22:28
|
名额告急,【免费】抢学新能源核心技术,锁定未来高薪职业!2025-07-23 16:24
|
本周新能源电池资讯一览2025-07-15 08:12
|
从2025 年 7 月 10 日实施的新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深入解读当前新能源市场2025-07-11 08:48
|
新能源电池与汽车技术公益培训即将开课啦!仅限50个免费名额,手慢无!2025-07-02 18:34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