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测试里的 “微分双兄弟”:dQ/dV 和 dV/dQ 到底该怎么用?

时间:2025-10-11 10:32来源:未知 作者:子蕊
点击:

做锂电池测试时,工程师常会对着两条形状相似的曲线犯难:dQ/dV和dV/dQ,名字就差个顺序,到底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人用dQ/dV看老化,有人用dV/dQ查析锂,一旦用反了,不仅分析不出问题,还可能误导后续设计。今天咱们抛开复杂公式,从“解决什么问题”出发,把这两个“微分双兄弟”的用法讲透,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先搞懂核心逻辑:不是“算数学”,是“看反应”

不管是dQ/dV还是dV/dQ,本质都是通过“微分”放大电池的细微变化——就像用显微镜看细胞,肉眼看不出的电极反应,在微分曲线里会变成清晰的“峰”或“平台”。

简单说:

· dQ/dV:关注“电压变一点,容量能变多少”,核心是“抓反应阶段”(比如锂离子什么时候嵌入电极);

· dV/dQ:关注“容量变一点,电压会变多少”,核心是“看电压稳定性”(比如放电时电压会不会突然掉)。

两者的本质差异,决定了它们在实际测试中的应用场景完全不同。

第一兄弟:dQ/dV(微分容量)——电池“反应阶段”的“CT机”

dQ/dV的全称是“微分容量”,公式是ΔQ/ΔV(实际测试中用离散数据计算,不用积分)。你可以理解为:给电池加1mV电压,它能储存或释放多少mAh的电量。这个值的大小,直接对应电极材料的“反应活性”——反应越剧烈,dQ/dV的峰值越高。

1.曲线怎么看?关键盯“峰的位置、高度、面积”

dQ/dV曲线通常以“电压(V)”为横坐标,“dQ/dV(mAh/V)”为纵坐标,曲线中的每个“峰”都代表一个明确的电化学反应:

· 峰的位置:对应反应发生的电压区间。比如石墨负极的嵌锂反应,会在0.1V左右出现一个尖峰;三元正极(NCM811)的脱锂反应,会在3.8V和4.1V出现两个峰,这就是材料的“特征峰”,位置偏移就说明反应出了问题(比如极化变大,峰就会向高电压或低电压移)。

· 峰的高度:代表反应的“剧烈程度”。新电池的特征峰又高又尖,循环1000次后,峰变矮变宽——这是因为活性材料脱落了,能参与反应的锂离子少了,反应自然变弱。

· 峰的面积:对应参与反应的“容量总量”。峰面积变小,要么是活性锂丢了(比如SEI膜增厚消耗了锂),要么是活性材料少了(比如正极粉脱落),这是判断电池老化原因的核心依据。

举个实际例子:某车企测试循环后的电池,发现dQ/dV曲线中,石墨的0.1V峰面积少了20%,但三元正极的3.8V峰基本没变化——这就说明老化原因是“活性锂损失”(比如SEI分解再生成消耗了锂),而不是正极材料坏了,后续就该针对性优化电解液配方,而不是换正极。

2.实战场景:3个地方必须用dQ/dV

· 分析老化机制:是活性锂丢了还是材料坏了?看特征峰的面积变化就能区分(前面的例子就是典型);

· 识别副反应:比如电池析锂时,会在0V左右出现一个额外的小峰(金属锂的沉积反应),比肉眼观察析锂痕迹早20个循环就能发现;

· 优化充电策略:比如快充时,当dQ/dV的峰值下降到新电池的80%,就说明电极反应活性降低,该降低充电倍率了,避免过度极化。

第二兄弟:dV/dQ(微分电压)——电池“电压稳定性”的“放大镜”

dV/dQ是“微分电压”,公式是ΔV/ΔQ,反过来理解就是:电池放出1mAh电量,电压会下降多少mV。这个值越小,说明电压越稳定——比如磷酸铁锂(LFP)电池放电时电压平台很平,dV/dQ就接近零;而三元电池平台稍斜,dV/dQ会有微小波动。

1.曲线怎么看?重点找“平台、峰、拐点”

dV/dQ曲线常以“容量(mAh)”或“SOC(%)”为横坐标,“dV/dQ(mV/mAh)”为纵坐标,核心看三个特征:

· 平台区的数值:在电池的主要放电平台(比如LFP的3.2V、三元的3.6V),dV/dQ越接近零,电压越稳定。如果某块电池的dV/dQ在平台区突然变大(比如从0.1mV/mAh跳到0.5mV/mAh),说明电压开始“掉得快”,可能是内部出现微短路;

· 相变峰的位置:和dQ/dV类似,dV/dQ也会有“反应峰”,但意义相反——dQ/dV的峰对应反应剧烈,dV/dQ的峰对应“电压突变点”。比如石墨从LiC₁₂转变为LiC₆的过程,会在dV/dQ曲线上出现一个小峰,这个峰的位置如果后移,说明相变时需要更高的容量(可能是析锂导致的);

· 曲线的拐点:充电到末期时,dV/dQ曲线会突然向上翘(电压快速上升),这个拐点对应的SOC就是“充电截止的最佳时机”——超过这个点,再充电就是“无效充电”,还会加剧SEI膜分解。

比如某储能电池厂筛选自放电电池:把一批电池静置7天,测dV/dQ曲线。正常电池的平台区dV/dQ是0.08mV/mAh,而自放电超标的电池,dV/dQ会升到0.2mV/mAh以上——因为自放电导致容量偷偷流失,放出同样电量时电压掉得更快,dV/dQ自然变大。用这个方法筛选,比直接测容量效率高3倍。

2.实战场景:这2件事只能靠dV/dQ

· 定量分析析锂容量:析锂会导致“电压滞后”,dV/dQ曲线中会出现一个“析锂峰”,通过计算这个峰的面积,能精确算出析锂的容量(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这是dQ/dV做不到的;

· 检测电池一致性:同一批次电池的dV/dQ曲线如果重合度高,说明一致性好;如果某块电池的平台区dV/dQ偏离平均值15%以上,后续组PACK时就会成为“短板”,充放电时容易先过充或过放。

关键对比:别再用混!一张表分清用法

很多工程师出错,是因为没搞懂“什么时候该用谁”。下面这张对比表,直接对应实际需求,照着查就行:

 
编辑

工程师实战3个小贴士

1. 测试条件要固定:温度、倍率、截止电压都会影响微分曲线——比如25℃下测的dQ/dV峰在3.8V,0℃下可能就飘到3.7V,所以对比时必须保证测试条件一致;

2. 别只看单一曲线:分析老化时,最好同时看dQ/dV和dV/dQ——比如dQ/dV显示峰面积变小(老化),dV/dQ显示平台区变抖(电压不稳),结合起来就能判断是“活性材料损失+微短路”,比单独看一条曲线更准;

3. 新手从“对比”开始:不用一开始就懂原理,先测一块新电池的微分曲线当“基准”,再对比循环后的曲线——峰变了、平台抖了,就对应找问题,上手最快。

其实dQ/dV和dV/dQ不用死记公式,记住一句话就行:“看反应找dQ/dV,看电压找dV/dQ”。下次测试时,先想清楚“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再选对应的参数,就能少走弯路,让测试数据真正帮到设计和生产。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 锂电池导电剂:解锁能量存储新境界

    在探索新能源技术的浩瀚星空中,锂电池无疑是那颗最为璀璨的星辰。它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环保特性,成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乃至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首选电源。而在锂电池的众多组成部分中,导电剂这一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角色,正悄然推动
    2025-10-10 08:50
  • 高薪揽才 + 跨界合作:字节跳动的锂电池战略如何重塑行业格局

    一、高薪揽才:构建锂电池研发的 最强大脑 近期,字节跳动在招聘平台发布的 电池研发专家 职位引发行业震动。该岗位开出 4 万 - 7 万元月薪(15 薪制),年薪区间达 60 万 - 105 万元,核心职责涵盖锂离子电池、锂金属固态电池、硅负极电池等前沿领域的材料
    2025-09-30 08:37
  • 从“城市矿山”到“移动炼厂”:AI+新技术重构锂电池回收价值链

    当全球锂资源量高达8900万吨,中国却仍有65%的锂依赖进口;当2030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380.3GWh,回收企业数量已暴增至18.83万家,锂电池回收行业正站在资源危机与产业机遇的十字路口,但行业却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贵的怪现象。 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主任张洋
    2025-09-22 08:58
  • 锂电池的DOD(放电深度)如何影响寿命?

    一、什么是放电深度DOD? 放电深度(DOD)是指电池放电电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例如,一个额定容量为100Ah的锂电池,如果放电了80Ah,那么其放电深度就是80%。放电深度的深浅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寿命,放电越深,电池寿命越短。 编辑 二、DOD对锂电池寿命的
    2025-09-19 09:12
  • 10 天线下强化实训,直接就业!电池测试工岗位专班火热招生中

    在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动力电池产量节节攀升,但随之而来的电池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2025 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产量激增,可 37% 的新能源汽车故障源于电池,2024 年因电池缺陷召回车辆超 44 万辆。随着新规实施与技术迭代,行业对专业电池测试人才的需
    2025-08-05 09:02
  • 锂电池负极极片制作与固态电池制造工艺培训”报名入口开启!名额有限!

    锂电池负极极片制作与固态电池制造工艺培训通知 为了更好的助力锂电池制造工艺优化与技术创新,从负极极片高频缺陷切入,结合案例解析工艺优化路径,应广大会员的要求,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于6月19-20日召开锂电池负极极片制
    2025-05-09 20:57
  • 【2025年行赛】官宣!电池测试工、电池(组)装配工确定可参加“第二届全国电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5年4月29日,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了关于同意举办2025年全国轻工第五届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竞赛等15项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批复,内容包含了2025年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计划安排。 在竞赛计划安排中,可以看到 2025年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
    2025-05-01 07:53
  • 交流电流如何 “杀死” 锂电池?EIS 技术如何实现毫秒级安全预警?——4 月 26 日权威报告揭秘行业痛点

    行业痛点:交流电流正在加速电池老化 一、交流电流的 隐形杀手 效应 1. 高频应力撕裂电极结构 案例直击:某车企快充桩因 AC 充电谐波干扰,导致电池模组内阻 6 个月内激增 32%,直接引发热失控风险。 编辑 数据佐证:清华大学研究发现,AC 充电频率每增加 1k
    2025-04-14 22:30
本月热点
  • 电池的“阴极”是正极还是负极?为什么总有人傻傻分不清?

    在电池的世界里,术语的混乱常常让人抓狂:有人说阴极就是正极,也有人说阴极明明是负极。就连某知名科普博主都曾在直播间翻车:锂电池放电时,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啊不对,到底哪个是正极? 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百年迷惑为什么电池的阴极是正极,阳极反而
    2025-09-26 10:32
  • 原电池、电解池、腐蚀电池:从生活例子看懂核心原理

    很多人觉得 电池原理 是化学难题,但其实它们藏在遥控器、自行车、铁锅这些日常物品里。下面咱们就用 理论 + 生活案例 的方式,把三种电池的核心逻辑讲透,看完你会发现:原来原理这么好懂! 一、原电池:自己发电的 能量小马达 从 5 号干电池看懂核心逻辑
    2025-09-24 11:18
  • 我们只知道电池的“循环寿命”,那你知道电池的“日历寿命”吗?

    在探讨电池性能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循环寿命这一术语,它指的是电池在特定充放电条件下能够完成的充放电循环次数,直到性能下降到某一特定阈值(如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的80%)。然而,除了循环寿命,电池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性能指标日历寿命。 一、什么是电池
    2025-09-24 10:25
  • 锂电池的DOD(放电深度)如何影响寿命?

    一、什么是放电深度DOD? 放电深度(DOD)是指电池放电电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例如,一个额定容量为100Ah的锂电池,如果放电了80Ah,那么其放电深度就是80%。放电深度的深浅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寿命,放电越深,电池寿命越短。 编辑 二、DOD对锂电池寿命的
    2025-09-19 09:12
  • 深度解析:电池C率!

    编辑 1. C率全称 C率全称是充放电倍率,表示电池充放电的电流与其额定容量的比值,是衡量电池充放电速度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应用场景。 编辑 2. C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C率(C-rate)用于量化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公式为: C率(C-rate)= 充
    2025-10-09 17:25
  • 最高可获5000元补贴,广州市3亿元汽车消费补贴即将启动

    从广州市商务局获悉,广州市促进汽车消费专项活动启动,9月15日~30日购车最高补贴5000元(3亿元总额,先到先得,用完即止)。据了解,个人消费者在活动期间购买含税价10万元(含)以上的小客车新车,最高可获5000元政府补贴。此外,在享受政府现金补贴的基
    2025-09-15 08:56
  • 欧盟新电池法执行深化:中国企业的合规突围与技术革新

    一、规则刚性约束下的市场分化格局 2025 年 8 月 18 日,欧盟《废旧电池管理》法规第 96 条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最严格的电池环保法规进入全面执行阶段。该法规构建了 数字身份 + 碳足迹 + 责任延伸 的三维监管体系,对电池出口企业形成硬性约束。根据法规第
    2025-09-18 13:50
  • 固态电池成热点!中科院在固态电池材料实现突破,多家公司透露固态电池新进展

    固态电池 迎来新进展,行业加速迈向量产阶段! 根据中国科学院官方的信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提出了一个固态 锂电池 界面调控新方案,可以实现一体化电极-电解质材料,进而改善电极与电解质界面阻抗大、锂离子传输效率低等问题。 除了科研院所,
    2025-09-29 08:51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