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拓展应用场景示范 笃行不怠迎接氢能产业的春天

时间:2024-05-24 09:47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双碳目标为氢能快速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长江日报: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这种说法是否客观?
 
       潘牧:化石能源如煤、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这些都是一次能源,转化成的电就是二次能源。氢能和电一样,需要通过转化得到,所以也是二次能源。
 
       目前地球上有绿氢、灰氢、白氢等。其中,绿氢和灰氢都是二次能源。白氢矿床目前已被探明存在,是一种天然的氢气,是一次能源,但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所以,氢能总体仍被定义为二次能源,需要一次能源的支持才能得到普及。
 
       认为氢能是终极能源的观点并不十分科学,但氢能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能源组成部分。我们目前使用的二次能源主要是电,但目前全球仍有很多电不能到达的地方,氢气就成为必然选择。
 
       李谚斐:首先在于什么是“终极能源”。一方面,从我国明确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来看,氢能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到2060年,氢能成为终极能源有很大可能性。另一方面,氢能是21世纪终极能源的形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终极能源,这在业内是有共识的。其他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还有应用端的新能源汽车,目前都已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来看,氢能发展相对滞后。
 
       长江日报:氢能产业全球布局很早,为什么发展还相对滞后?
 
       潘牧:发展氢能产业并非一个新鲜话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为应对石油危机,就开始着手对氢能的研究。但是这些年来,石油资源未见枯竭,尤其是美国大力开采本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这让全球石油能源供应比较充足,导致氢能的发展自然放缓。
 
       随着近年来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要解决脱碳问题,氢能被重新提上日程。实现双碳目标,让氢能产业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
 
有必要超前布局氢能相关储运基础设施
 
       长江日报:从氢能产业上下游来看,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难点有哪些?
 
       李谚斐:从氢能产业整体来看,制氢是上游,储运、装备制造是中游,应用是下游。
 
       谈到这里,首先得谈发展氢能的驱动因素。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需要配以储能,氢作为二次能源,就是储能的选项之一。这些一次能源转化为氢储存起来后,可解决航运业、钢铁业等领域的脱碳减排问题。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除了电网,还需要其他形式,例如氢能的补充。
 
       从上游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较为充分,规模最大、速度最快,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相对来说具备有利条件。目前来看,中游还有瓶颈,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下游需要应用场景的配合。一般而言,上游运转较好、进展较顺利的项目,都有中游、下游的配合,有效解决了氢气的消纳问题。
 
       长江日报:近期,中国石化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燕山石化、全长400多公里的纯氢输送管道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首个纯氢长输管道项目。从氢能产业链角度看,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李谚斐:这意味着我国氢能产业链的瓶颈问题能在一些部门、场景中得到优先解决,这样氢能产业发展得也会更快一些,所以有必要超前布局氢能相关的储运基础设施。
 
        氢气长距离运输管道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因为越来越多的管道一旦形成了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管道本身的成本降低,还会产生网络效应。在这些效应的加持下,不管是车的成本还是燃料本身的成本都会大幅下降。
 
        低碳氢能被大规模应用,对消费者来讲,在经济上要有竞争力;从环境考虑,有待于整个系统或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形成,能把低碳氢能送到消费者、企业的手中,这样才能达到减排的效应,低碳氢能的环保优势才能体现出来。
 
实现氢能产业规模效应,须先找到大量应用场景
 
       长江日报:氢燃料电池车作为氢气应用较为关注的场景,相比锂电池汽车,为什么发展迟缓?人们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认识还有哪些误区?
 
       潘牧:氢燃料电池车能量密度高、加氢时间短,在重载续航里程长的重型交通工具上具有明显优势。我国目前在乘用车领域采取锂电池技术路线,在商用车领域采取氢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目前我国已经有五个城市正在大规模开展氢燃料电池车示范应用,发展势头非常好。
 
       氢能产业的发展最开始是依靠氢能源汽车来带动的,目前全球已达到8万多台的保有量,中国有超过2万台的保有量,排名全球第二。要特别说明的是,人们容易“谈氢色变”,但这8万台车没有一台起火过,氢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氢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从氢气制取到运输至加氢站,到给汽车加氢,成本已经增加好几倍,所以加氢的价格和加油的价格实际差不多,但是和纯电车比起来,氢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高。
 
       但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未来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会越来越便宜,由这些便宜的电制氢,也会逐步降低氢车的成本。长距离管网运输的搭建,相比长管拖车,也会让氢气的价格降下来。那个时候,氢能源汽车的春天就来到了。
 
       李谚斐:氢能源汽车目前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侧重于发展载重型客车和专用车辆,在我国表现突出;二是发展商用车,例如日本。
 
       氢能源汽车的确是我国很多地区最开始布局氢能产业的重点。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无论是汽车还是相关基础设施,例如加氢站都需投入大量成本,回报周期长,等待汽车数量增加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而纯电动车,依靠我国现有成熟的电网体系,投入成本相对小很多。
 
       所以,氢能产业在交通领域的表现,一般只会在固定路线、固定区域先试点,例如港口和各地都在投入的氢能源公交车。这些场景有稳定的需求,成本相对更低。
 
       所以近一两年,氢能产业发力的重点转向了化工、船燃、航煤等领域,绿氢在这些产业有大量原料和燃料需求,因为这些产业正需要适应脱碳减排的标准。与交通领域的投入相比,这些产业只需将原有的燃料替换成绿氢即可,不需要额外投入其他成本。未来,这些大型产业对氢气的消纳,会逐步带动氢能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增加加氢站的布局,有助于氢能源汽车的普及。
 
       长江日报:化工、船燃、航煤等领域的大规模氢气应用,会对整个氢能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李谚斐:我们可以把这些应用场景看作是一种前瞻性的布局。目前我国氢能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格局,氢气的使用成本很高,就需要一些能够消纳氢气的大型产业先用起来,逐步积累产能,这样产业的规模效应才会体现出来,成本才能降低。所以实际上我们在期待什么?下游在政策支持之下,把需求打开,例如在一些小众领域进行试点,再慢慢铺开,会产生学习效应、规模效应、网络效应,成本曲线会从高走低,就跟当年电动车、太阳能、风能的成本曲线类似,由此把氢能产业投入本身的成本降下来。
 
发展氢能产业,内陆地区有后发优势
 
       长江日报:从国内氢能产业整体布局来看,哪些城市已形成较好的路径和经验?
 
       李谚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较好,实际上这里已经具备对氢能广泛的需求基础,例如在石化、化工、冶金、船燃、港口氢车运输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还有,香港的城市燃气很早就采取掺氢,未来可用绿氢全部替代,这也是很大的需求。在大湾区,绿氢可以直接变成绿氨、绿醇,二者不仅可以作为交通和电力部门的燃料使用,还可以作为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原料,有广泛应用。
 
       所以,在大湾区,绿氢不论是用能还是原料的需求都非常充足,存在广泛的应用场景。其次,沿海地区有大量进出口氢基能源的机会。
 
       潘牧:氢能实际是“奢侈品”。经济条件越好的地方,氢能的产业链和市场发展越好。但并不是说除了发达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就没有机会了。因为氢能产业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发展格局并没有形成,内陆城市、后发地区有后发优势。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氢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应用端“破局”,拓展氢能产业空间

    全球领先的综合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村田制作所,将其在中国启用的首个氢能源物流运输放在了无锡工厂。本月6日,两辆氢能货运卡车驶出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的厂区奔赴供应链。作为无锡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氢能应用再引关注。
    2024-05-16 09:31
  • 能量密度翻番的电池来了

    Lyten宣布,其采用3D石墨烯技术的锂硫电池样品已送到美国和欧盟的汽车公司进行测试、评估。
    2024-05-15 09:40
  • 积蓄新动力 跑出加速度——福建以点带面构建锂电产业新生态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福建新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抢抓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福建大力发展锂电产业,以点带面、以链促群,力促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4-05-07 08:59
  • 让“氢”功更好赋能现代产业发展

    近日,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武汉开幕,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沿话题引发关注。
    2024-05-07 08:29
  • 氢能汽车推广应用有望加快

    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4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致辞称,作为氢能应用最直接的突破口,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加速创新和推广应用,将加速商用汽车电动化、低碳化进程。 今年以来,四川、山东、河南、广东等地发
    2024-04-22 08:53
  • 氢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需克服四大挑战

    目前,氢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仍需克服四大挑战,即完善氢能的行业标准规范、形成“制储输用”完整产业链、构建长距离低成本的氢能运输体系和降低绿氢的生产成本。
    2024-04-09 08:16
  • 应用场景拓宽 氢能潜能有望释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24年重点工作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2024-04-03 09:41
  • 氢能应用取得新突破 产业链驶入快车道

    业内人士表示,氢能应用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交通运输、电力生产等领域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2024-03-25 09:42
  • 应用端加速落地 氢能两轮车近期批量交付

    近期,“水冷氢能两轮车”实现批量生产并交付。这批产品由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台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阳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捷氢科技作为全国燃料电池领域头部企业,为整车提供氢动力系统核心单元。
    2024-01-24 08:18
  • 氢能衍生品、氢能高速、加氢站应用在路上 政策助推氢能行业加速成长

    近期,氢能产业不断迎来政策利好。新年伊始,四川、陕西等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氢能产业的发展政策与规划。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也纷纷落地,氢能行业加速发展再获强劲动力。
    2024-01-19 08:24
专题
相关新闻
  • 应用端“破局”,拓展氢能产业空间

    全球领先的综合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村田制作所,将其在中国启用的首个氢能源物流运输放在了无锡工厂。本月6日,两辆氢能货运卡车驶出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的厂区奔赴供应链。作为无锡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氢能应用再引关注。
    2024-05-16 09:31
  • 能量密度翻番的电池来了

    Lyten宣布,其采用3D石墨烯技术的锂硫电池样品已送到美国和欧盟的汽车公司进行测试、评估。
    2024-05-15 09:40
  • 积蓄新动力 跑出加速度——福建以点带面构建锂电产业新生态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福建新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抢抓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福建大力发展锂电产业,以点带面、以链促群,力促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4-05-07 08:59
  • 让“氢”功更好赋能现代产业发展

    近日,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武汉开幕,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沿话题引发关注。
    2024-05-07 08:29
  • 氢能汽车推广应用有望加快

    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4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致辞称,作为氢能应用最直接的突破口,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加速创新和推广应用,将加速商用汽车电动化、低碳化进程。 今年以来,四川、山东、河南、广东等地发
    2024-04-22 08:53
  • 氢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需克服四大挑战

    目前,氢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仍需克服四大挑战,即完善氢能的行业标准规范、形成“制储输用”完整产业链、构建长距离低成本的氢能运输体系和降低绿氢的生产成本。
    2024-04-09 08:16
  • 应用场景拓宽 氢能潜能有望释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24年重点工作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2024-04-03 09:41
  • 氢能应用取得新突破 产业链驶入快车道

    业内人士表示,氢能应用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交通运输、电力生产等领域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2024-03-25 09:42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