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氢”功更好赋能现代产业发展

时间:2024-05-07 08:29来源:荆楚网 作者:黄志坚
点击:
       近日,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武汉开幕,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沿话题引发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已成为我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练好“氢”功,要乘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去年底,中国石化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指出,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到2060年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将增至4.6万亿元。面对巨大“风口”,国内企业和重大项目布局频频发力,2023年,我国制氢量约3500万吨,是全球最大产氢国,特别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绿氢产能持续扩张,截至去年底,全国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387个,总年产能643万吨。目前,氢能应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产业链,关键材料、器件和装备制造基本国产化,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氢能产业已进入“技术创新—规模降本—开拓市场”的良性循环。
 
       练好“氢”功,要创新突破掌握技术核心。氢能虽好,但目前成本较高。据相关调研,氢能应用产业链还处在市场导入期,氢能应用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但氢能项目经济性普遍不高,企业经营和发展对政策和补贴高度依赖,部分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氢能产业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滞后,全产业链还处在补链强链发展阶段。所以技术革新、掌握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随着国内氢能关键装备研发制造水平稳步提升,预计我国绿氢的基准平准化成本将在2030年降至每公斤20元左右,部分地区降至每公斤15元以下,若打通“以氢减碳”价值链,在碳价每吨100元时,预计绿氢将在2030年前后与天然气制氢展开竞争,2035年前后实现与煤制氢平价。
 
       练好“氢”功,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在2024年初的地方两会上,有22个省份将发展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早在2022年,湖北省就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致力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有一定产业基础、研发能力和应用环境,目前具备约50万吨/年工业副产氢能力。因为鄂产氢能装备具有较强竞争力,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才会选择落户武汉,项目一期现有4400平方米的氢能装备生产与试验车间,具备氢能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质量保证能力;项目二期将重点打造氢气压缩机装配厂等,加快建成自主可控、具有竞争力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助力我国氢能装备高质量发展。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练好“氢”功绝非一日之功可成、也绝非一人一企之力可为,需要政企协力,要因地制宜,要不断创新,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氢能产业必将抓住“风口”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氢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