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欧盟委员会提出将向
电池制造商提供30亿欧元补贴的计划,补贴将持续到2026年底。30亿欧元将来自欧盟的创新基金,而该基金的资金来自销售碳排放许可证。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电池,或者说我们没有足够的化学品。我们希望这些电池在欧盟或英国生产,但目前还不行。”一位欧盟官员表示,欧盟的目标是能够满足行业70%的采购需求。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谢夫乔维奇表示,为欧洲电池生产商提供前所未有的财政支持,目的是增强行业的竞争优势。
上述计划还是欧盟与英国达成的一项潜在协议的一部分,欧盟建议把针对英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推迟三年。根据此前的协议,从2024年1月1日起,对于在英国和欧盟之间流动的电动汽车产品,基于一定的条件将征收10%的关税。
两名欧洲外交官表示,电池补贴是让法国同意向英国
电动车推迟征收关税的必要条件。法国曾警告称,批准关税延期可能会开创先例,英国可能会利用这一机会,要求对协议进行其他修改。 目前,法国境内共有几家电池厂正在筹建中,包括辉能科技将在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Dunkirk)建设的电池“超级工厂”。该工厂将投资52亿欧元,而法国政府将为其提供1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
“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中国电池企业也包括在补贴范围内,但是有门槛的要求,主要是本土化率上的要求。欧盟出台这样的政策还是想要构建自己的产业链。”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中国电池企业也要警惕,因为政策还在不断变化,“不排除欧盟会出台其他的政策形成贸易壁垒,中国电池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评估政策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17日,欧盟官方发布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要求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同时对碳足迹、电池回收、回收材料使用、尽职调查等可持续发展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将对中国整车生产商和电池生产商都产生约束。
相较于国内,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尚不成熟。在全球市场上,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稳居第一。新能源市场分析公司SNE Research披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上,前十位置中有六个席位都被中国车企所占据,其他席位被日本和韩国企业占据,欧洲电池企业未能上榜。
当前,国内电池产能过剩,中国电池企业正在加快出海步伐,部分企业在欧洲建设工厂,但欧盟电池法等政策出台对中国电池企业带来一定挑战。“现在工作签是海外投资面临最大的问题。”蜂巢能源CEO杨红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最新的补贴政策对在欧洲投资建设的新能源企业和电池企业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其中CE认证的要求是非常苛刻,会给电池企业增加巨大的成本。另一方面,到2027年,电池企业需要在欧洲本地采购才能够满足补贴要求。
“供应链在欧洲本土化至少要做到60%以上。”杨红新表示,最难实现的是电池材料负极的本土化采购。目前,欧洲市场有本地的正极材料厂,但由于耗电量大、有粉尘等问题,欧洲负极厂的建设进度偏慢,成本也较高。
于清教认为,销往欧盟的产品要符合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的上升。长远来看,将催生行业新一轮深度洗牌,加速市场竞争格局演变,推动全球电池企业向低碳化转型。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