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可能影响整个氢能产业发展走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评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突破将为氢产业成长提供技术支撑,相当于织补上了一个关键的结构洞。
氢能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被视为“21世纪终极能源”。
目前,长管拖车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流方式,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也是造成终端用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制约了产业链发展。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
在周健奇看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氢气运输尚处于初期阶段。氢气运输是一项新兴的、前沿的、复杂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创新,目前仍有不少创新堵点。
因此,关于氢气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就是重中之重。
“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就需要布局看不见的信息网和看得见的物流网。此外,还要培育由众多从业企业和机构组成的实体网,这属于产业生态范畴。当前,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均不成熟,这与氢产业本身的发展阶段有关。”周健奇表示。
4月10日,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此次中国石油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突破,将可能影响整个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势。但我们也要看到,技术突破之后还有较长的产业化过程,长距离管道运输能否成为今后氢产业的主趋势,还需多长时间的系统性提升,都需深入探索。”周健奇表示。
高质量的要素投入很重要
近几年,我国着力布局氢能产业,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在逐渐释放。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建立“1+N”政策体系,明确氢能战略定位,部署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中国油气产业分析与展望蓝皮书(2022—2023)》显示,2022年,全球部署的加氢站数量达到814座,中国共建成投运加氢站274座,同比增长25.7%,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33.7%。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虽然我国氢能发展迅速,但除去运输之外,当前制约我国氢能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
周健奇认为,氢产业还没有到快速成长的阶段,当前创新是主题,需要更多的类似于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这样的突破性技术、单点技术的协同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升级与布局。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驱动下,近几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掀起新一轮热潮,我国氢能开发和应用驶入发展快车道。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浙江省、江苏省等地都把氢能发展列入重要工作部署,涉及燃料
电池汽车推广、加氢站建设、产业链打造等多个领域。此外,多地都明确拿出“真金白银”促进氢能产业发展。
在周健奇看来,高质量的要素投入很重要,一是要素本身要求高质量,二是要素配置要做到高质量。
“首先,要更多考虑应用场景驱动,发挥我国的场景优势,坚持需求导向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其次,要重视生产力布局支撑,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统筹规划,加速形成国资与民资、外资相互促进的,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周健奇建议。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