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疯涨”,江苏动力电池产业如何破浪前行?

时间:2022-03-21 09:22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作者:王梦然
点击:
       “产能全面释放,产线满负荷运转,依然产量不足……”这是江苏常州企业星源材质最近的生产状况,也折射出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焦灼。一面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飙升”,一面是锂等原材料价格“疯涨”,夹在中间层的“动力电池”厂商,在“悲喜交加”中马不停蹄赶工扩产,“车企订单不断,说明新能源市场潜力尚足,但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突破50万元/吨,涨幅较去年已经超过了500%,我们是咬紧牙关在赶工。”
 
       放眼江苏,动力电池电芯企业近40家,去年年底数据显示,江苏动力电池产能、产销分别占到全国的44.7%和46.5%,几乎为全国动力电池行业贡献了“半壁江山”。当下,处于“中间层”的这些动力电池厂商如何应对挑战?冲出重围还有哪些“关键一招”?江苏动力电池产业如何破浪前行?日前,记者带着问题走进企业、行业。
 
       直击现状:缺电池,更缺优质电池
 
       匀浆、涂布、辊压、分切、烘烤、装配……中航锂电工厂内,几乎所有的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转,加班加点“保供”新能源车电池。“早从去年2、3季度起,订单需求旺盛的势头就已显现出来,从春节到现在,更是全产线加足马力赶工。”中航锂电市场协同部部长吴弢感慨,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最近订单尤其“接到手软”。在他看来,导致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新能源车需求量超预期。
 
       相关数据也印证,新能源汽车热度不减,一路长红——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631万辆,同比增长101%,中国新能源车销量352万辆,同比增长1.6倍。今年1-2月新能源车产销同比继续高增,3月11日中汽协发布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6.8和33.4万辆,环比下降18.6%和22.6%,同比增长197.5%和184.3%。
 
       “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景气度,对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但上游各类锂电池原材料涨价和供应紧缺,导致电池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和产能释放受阻,进而对主机厂新能源汽车量产交付产生巨大压力。”吴弢对于当前的“不愁订单”持有更理性的态度,甚至意识到危机四伏。在他看来,下一阶段很可能就迎来行业的“大浪淘沙”,研发能力、战略综合素养强的,会快速成长起来,而那些研发力、市场预判力较弱的很可能直接“出局”。
 
       动力电池相当于新能源车“心脏”,其质量决定了车辆的续航能力、安全性能等各项“硬指标”。从业内看来,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持续走俏,市场上缺动力电池,更缺优质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行业优质产能不足,而低端产能过剩等都是造成‘电池荒’的原因。”星源材质办公室主任朱婧认为,风口之下,电池厂商更应清醒地看到风险和挑战,一方面要“脚踏实地”修炼内功,提升电池性能质量;另一方面也要“抬头看天”,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拿出更科学、更准确的战略判断。比如不少企业研判到电池原材料的紧俏,提前备货、囤货,再比如提早规划扩产,为企业赶单、竞争做足准备。
 
       原材料价格上涨,让动力电池制造商压力普遍加大,尤其是中小型动力电池生产商。“以碳酸锂为例,它是锂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其价格也在过去一年间发生了较大波动。同时,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也有一定涨幅。更值得注意的是,锂矿、钴矿、镍矿资源多集中在海外,并被头部矿业集团垄断,电解液产能不足、扩产周期长,导致出现此次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某资讯企业锂电池行业分析师周天宇谈及,电池厂商如果不提升电池“硬指标”,没有核心竞争力,在议价时就处于下风,然而一味牺牲成本赶订单,并不是长久之计。他直言,虽眼前订单不愁,但厂商日子其实并不好过,随着上游涨价压力增大,综合能力一般的中小企业,要不以亏损赚“好评”,要不因涨价失去主机厂客户。
 
       突出重围:扩产能、新技术
 
       纵观行业发展,“产能扩张、订单量大幅提升、规模效益显现”是不少2021年业绩实现大幅提升的动力电池企业的关键词。为缓解“电池荒”,积极承接更多订单,日前,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已积极筹备扩产。
 
       宁德时代表示,目前已在扩建产能,所需时长短则2-3年,长则3-5年。整车厂也在纷纷求变,优先选择与电池的供应商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建立电池工厂等,例如大众汽车,日前宣布与国轩高科合作,合力推动电池电芯工业化生产。
 
       最近,中航锂电也在紧锣密鼓地上马“扩产计划”,并定下确切目标:2025年规划产能500+GWh。“大规模产能的运营能力也是当前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吴弢认为,在当前市场情况下,企业稳定的供给能力是抢抓市场的重要因素。今年起中航锂电将持续扩大产能,提升承接能力,他提到,公司正致力于满足各类整车厂的定制化、特殊化电池生产需求,比如上线生产“耐高寒”等特殊性能的电池包,助力新能源车开发越野车、极地车等。
 
       “除了扩大产能外,我们还将抓住‘技术研发’这关键一招,突出产品差异化优势,提升竞争力。”朱婧表示,该公司主营产品是锂电池隔膜,主要原料是聚烯烃(PP、PE),相对于价格疯涨的金属原材料,原料成本压力较小。隔膜作为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对动力电池的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悉,今年,星源材质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推出“新、优、特”隔膜产品,解决高端隔膜“卡脖子”问题,助力电池企业加快研发出更安全更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二线电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新增产能、完善供应链、开发先进动力电池技术,产品逐步具备成本和技术优势,进入到了主流主机厂的供应链。”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随着动力电池需求的巨大增长,具备优势的二线电池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突出重围。
 
       破浪前行:打通“薄弱点”锻造“金本领”
 
       近年来,动力电池已发展成为江苏制造的“新贵”产业,凭借不断提档的“新技术”,不断为区域发展贡献新的“增长点”。调研情况显示,当前江苏多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2022年订单已经排满,部分企业甚至已拒收新增订单。
 
       江苏省工信厅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动力电池产业总产值约1636亿元,同比实现翻番;利润约180亿元,同比增长超80%。截至目前,全省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共计160余家,产业链条完整度由2020年末的85%提升至94%,并形成了以常州、南京为核心,苏州、无锡、盐城、镇江等多点布局的产业格局。其中,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总产值超616亿元,已汇聚相关企业60余家,实现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全覆盖;南京电芯产销量分别达45.8GWh和45.6GWh,全省占比达34.5%和35.9%。
 
       “在江苏,动力电池的赛道足够大,但还不够强,目前各地规划的产能总量很庞大,但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产能不够用。”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杨凯表示,针对当前瓶颈问题,我省组建了动力电池专班,联合相关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发力,打通“薄弱点”,锻造“金本领”。
 
       护航产业“破浪前行”,杨凯介绍,首先,江苏将强化技术引领,比如研发更环保低碳的“半钴态”新体系电池,提升产能的同时,不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其次,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带动中小企业,打造行业生态系统;此外,着力破解重金属进口依赖度高的瓶颈问题,大力研究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机制、技术,争取将退役电池的提取利用率提升至70%以上;同时,推动建立电池标准,开发共享电池包,推行电池租赁等新模式,并加强换电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支撑,探索共享换电“新场景”。
 
       “制造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钴、锂等核心材料为稀缺资源,进口依赖度比较大。”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在采访中表达了相同的担忧,认为这是当前阻碍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杨凯建议,发改委、工信厅等部门制定政策,将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电池材料资源,护航动力电池行业平稳有序发展,确保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动力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