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未消散,但全球锂电行业复工复产的热情并未受影响。中国市场自3月复工以来,已日渐进入状态,连续两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回升,储能、小动力市场需求亮点带动锂电材料市场整体缓慢回暖,而欧洲市场近期公布的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成绩亮眼,22万辆同比增长70%的数据让行业阴霾中窥见阳光。加上近日大众收购江淮和国轩的消息,更让锂电国人为之欢欣鼓舞,锂电行业正在走出荆棘。
Q1欧洲成绩亮眼 Q2欧洲筑底中国复苏
2020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约为47.65万辆,同比下降3.61%,主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低迷,产量大幅下滑拖累,而与此相悖的是表现抢眼的欧洲市场,在疫情爆发前期,低碳排放政策已然奏效,2020年1季度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2.56万辆,同比增长70.36%,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47.3%,远超中国一季度全球市占率。
2020年二季度:中国锂电市场开始复工复产,4月新能源汽车产量约7.3万辆,同比下降31.44%,但环比上升40.93%。而此时欧洲市场进入疫情爆发期,二季度数据或将成为低谷,但为了复苏经济,欧盟发布了一系列经济复苏计划,其中新能源行业的支持是重要的一部分,包括200亿欧元的补贴金额、400-600亿元的投资基金、对零排放汽车免征附加税以及大力发展公用充电桩。在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下,三季度后应回归正常轨迹。
据了解,此前已经暴露出因欧洲本土电池配套供应不足,导致众多车厂停车的问题,欧洲疫情期间中日韩锂电企业出口至欧洲的订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本土电池供求关系更加突出,自建电池厂的需求明朗迫切。
根据鑫椤资讯统计,主流电池企业在欧洲的规划产能超过240GWh,且大部分电池企业计划投产时间在2021年前。从电池企业的规划来看,LG化学与CATL的规划产能较高达70GWh,而欧洲本土电池企业Northvolt、PSA&Saft规划产能相对较少,在30GWh以上。目前欧洲市场主要以LG化学为代表的韩国电池供应商,主要供应NCM622和NCM811型电池。通过LG化学供应链,欧洲正极材料来源主要是韩国。
当前车企-锂电企业配套关系表
数据来源:EV-database,PushEVs,第一电动,工信部,鑫椤资讯
CATL进驻欧洲 中国正极材料有望出口增量
但随着电池新产能的释放,以及CATL进入欧洲市场,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将有可能输入欧洲。尽管现在国内无钴和磷酸铁锂火热,但在温度下降到0℃以下后,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容量与平均电压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欧美不少地区的气候条件与中国北方较为类似,平均企稳较低,挪威、芬兰等部分北欧国家更是处于北极圈附近,恶劣的气候条件决定了磷酸铁锂电池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通过鑫椤测算,根据电池企业产能规划未来欧洲锂电市场对正极材料的需求约50万吨/年,很长一段时间将主要是三元材料体系。全球三元材料供应商主要位于韩国,中国和日本,主流企业包括UMICORE、LG化学、L&F、容百科技、长远锂科、住友、NICHIA等。根据鑫椤资讯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三元材料总产量为20万吨,占全球NCM和NCA市场的50%以上。
欧洲本土负极缺口增大 中国负极材料出口优势明显
新产能释放后欧洲锂电市场对负极材料需求约30万吨/年,当前欧洲锂电负极材料以天然石墨负极为主。就负极市场而言,虽然说欧洲电池制造商渴望摆脱对亚洲产业链的过度依赖,但近几年欧洲自建配套负极厂的可能性较小。在全球负极市场中,中国负极产能占83.31%,韩国和日本仅占15%,欧洲本地负极份额很小,仅有一家企业SGL。根据鑫椤资讯统计,全球负极材料到2020年中国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其中中国占85%。
另外从产业环境来看,中国有较为完善的负极产业链,包括充足的国产针状焦供应、石墨化配套和丰富的鳞片石墨资源,且从国产针状焦和石墨化代工成本来看,相比日韩,中国负极材料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中国负极企业前五分别为贝特瑞、杉杉、紫宸、凯金和尚太科技,贝特瑞和杉杉市场份额分别为21.93%和19.32%,位列第一梯队,且如贝特瑞、杉杉、紫宸等都已是全球第一梯队电池企业稳定的负极供应商。
我们认为随着欧洲加速自建电池厂,将带动无论是正极材料还是负极材料等电池材料需求,中国企业或迎来新的机遇。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