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企业 >

成都新津时代成为宁德时代第四座零碳工厂,电池零碳制造加速

时间:2023-10-07 17:24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近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成都市新津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津时代”)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正式跻身零碳工厂行列,成为宁德时代第4家获此认证的零碳工厂。
10月2日,宁德时代在公告中表示,随着新津时代升级为“零碳工厂”,宁德时代向“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零碳战略目标更进一步。
 
资料显示,新津时代位于四川成都市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2021年2月1日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工厂拥有动力/储能生产基地,产能为10GWH,于2021年7月开始量产,未来这里还将设立西南运营总部和成都研究院。
新津时代生产基地
 
据宁德时代介绍,建厂伊始,新津时代便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规划清晰的节能减排路径;不断在能源利用、交通和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进行改造和创新,全力减少碳排放。
 
将数字化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在工厂碳减排全链路,是新津时代的核心举措之一。新津时代打造CFMS智慧厂房管理系统,为绿色能源系统提供智慧大脑,实时检测设备状态,协同优化系统总能耗与各子设备状态,守护能源安全和稳定。
 
在绿色制造方面,新津时代搭建了数字化生产中控管理系统,全局化目视管理可大幅降低工序损失;AI视觉检测系统可以自动学习和提取缺陷特征,在模切分条、卷绕等多环节提升检出率。
 
同时,新津时代对物流链条进行电动化改造,广泛使用电动运输工具,实现从供应链到生产到用户端的零碳运转。在能源使用上,新津时代全部采用水电可再生能源,为生产制造提供清洁能量。
 
目前,宁德时代在全球共有13家生产基地,去年3月,四川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今年4月,宁德时代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零碳战略,承诺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在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这意味着,两年后宁德时代的电池工厂将全部变为“零碳工厂”;十二年后,宁德时代的电池将全部变为“零碳电池”。这些目标全部完成后,将帮助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减碳40%以上。
 
宁德时代开展全方位碳管理是从2022年开始。根据宁德时代2022年《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公司全年推进节能减排项目超400项,累计减碳447230吨;绿色电力使用比例上升至26.60%;每KWh电池产品排放量下降24.89%,单位营收排放量下降40.25%。
 
具体来看,以四川宜宾工厂的零碳实践为例,通过采用CFMS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主动化控制,节能约8%,每年可节省18973吨标煤,减少碳排放19792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设备定量化运行及节能化排产,有效减少冗余的设备开启,每年可节省12373吨标煤,减少碳排放15020吨二氧化碳当量。
 
电池企业零碳制造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的电池企业中,除了宁德时代,在零碳制造方面走在前列的还有远景动力和海辰储能。
 
其中,2023年2月,远景动力江阴工厂获得了中国首个五星级零碳工厂双认证,并成为中国节能协会零碳工厂评价及披露平台首批上榜工厂。此外,远景动力通过资助VCS标准下“碳避免”和“碳消除”项目的方式,实现了2022年的全球运营碳中和,并获得了权威机构英国碳信托 (Carbon Trust)认证,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电池企业。
 
此前9月26日,海辰储能厦门工厂获得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该公司首家零碳储能电池工厂。
 
在业内人士看来,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和零碳生产,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也是迫在眉睫的要求。
 
一方面,动力电池生产是碳排放大户。根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数据显示,动力电池生产的碳排放范围为每千瓦时61—10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电池生产的上游部分(采矿、精炼等)为每千瓦时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而电池生产和组装的碳排放在每千瓦时2—4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另一方面,今年8月,欧盟《新电池法》开始正式生效。根据法规要求,自2024年7月起,进入欧盟市场的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需要提供电池厂家信息、电池型号、原料(包括可再生部分)、电池碳足迹总量、电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碳足迹等信息。
 
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同时,到2027年7月要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
 
而在我国,今年1月,国家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支持建立锂电等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台,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
 
据业内人士介绍,对于电池企业而言,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有四条——提升能效,降低能耗;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购买使用绿电;减排量/碳汇交易。碳抵消只是最后的手段,“零碳”更要求工厂针对其生产、能耗、设备等进行管理提升与技术创新,从而尽其所能尽将温室气体排放降至最低。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