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 > 专题 >

固态电池:离风口还有多远?


固态电池成投资“风口”
        据日媒报道,从今年5月起,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出资16亿日元,联合国内丰田、本田、日产、松下、GS汤浅、东丽、旭化成、三井化学、三菱化学等大型汽车厂商、电池和材料厂商,共同研发固态电池。
        宝马公司也将携手电池技术公司Solid Power共同研发全新的固态电池。Solid Power之前宣称其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迎来了突破,这家公司在锂电池中混合了高容量的金属锂负极,并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固态电池,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其电量为传统锂电池的2-3倍。
        将固态电池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集结国内顶级产业链力量,日本抢占固态电池领域制高点的决心可见一斑。
        而在国内,短短几年时间,清陶等瞄准固态电池的企业发展迅速,对固态锂电池上下游业务展开了全面布局,已实现隔膜材料、固态电池、自动化装备的“三位一体”发展。这些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很大的不同在于,其目光一开始所投向的,便是锂电池的下一代方向——固态电池。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耐受温度范围大、可柔性化等优点,可解决目前传统锂电池面临的安全性较差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的最佳选择,有望在动力电池和储能技术以及军用电源等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今年5月底的CIBF展会现场,相关企业展示了即将量产的固态电池高安全性测试视频:工作人员用剪刀将固态电池从中间剪断,能看到几个细节,第一,电池中不含任何可流动电解液;第二,电池剪切后不冒烟,不燃烧,不爆炸,这是之前液态电池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第三,完成整个操作后,电池又回复到原来稳定的电压水平。
        在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尚未实现的情况下,清陶的思路是:一方面通过涉足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进行核心技术攻坚;另一方面,将涉足的材料、设备领域先转化为可供当下市场匹配的产品进行销售。如此一来,便可通过此项业务的盈利来支持固态电池量产前期的投入。
        从锂电技术发展角度来看,隔膜并不是一个必须品,要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未来完全可以将浆料粉体直接涂到极片上,再加上电解质,这其实就是固态电池的思路。
        和涉足隔膜业务的逻辑一样,锂电装备既可以直接为清陶带来业务现金流,同时又为其接下来固态电池产业化装备配套提供了技术支持。
        有关专家强调一个观点: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绝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而是需要产业链不同环节的配套先走向成熟,继而才能推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成熟。
固体电池商业化技术待解
        新的技术出现时,总会让人“为之一振”。固态电池由于其安全性高、寿命长等特点,成为各大车企争夺的目标。而固态电池是否就是让国内外车企巨头们热血沸腾的投资“风口”?业内也有不同观点。
        一位业内人士称,固态电池今后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几十年中,大量使用固态电池的可能性非常大。目前有很多电池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而锂电池也会被新一代产品所替代。就现有的技术,目前固态电池还不能实现商业化,能够实现规模化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
        据了解,比亚迪在去年8月申请了一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固态锂离子电池发明专利。今年1月,比亚迪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项目商用。但进展不明。
        稍早之前,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克(Fisker)也申请了固态电池专利。有报道称,Fisker的专利中曾描述,固态电池以灵活的、优越的能量密度。新电池将采用三维实体电极,提供相当于当前锂离子电池2.5倍的能量密度。
        有关专家认为,锂电产业是全球赛跑,不能一窝蜂地参与到当下的市场拼抢,还要在未来的赛道上提前卡位。
        毫无疑问,当前,在汽车领域,虽然固态电池还未进入商业化,从目前国内外各大车企们的布局动作来看,竞争却已出现了“苗头”。目前,宁德时代、现代、三星、LD等多个企业涉及该领域,但多在技术攻关层面。
        在众多电池体系中,虽然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比锂离子电池更安全,电极电流密度更高的电池,全球业内对于固态电池的发展多持有谨慎观点。
        日产研究与先进工程高级副总裁浅见孝雄曾表态称,尽管固态电池在实验室中确实能起作用,但如果将其做大并放入汽车中,在续航里程、安全和成本方面仍无法得到保障,该技术还需要更多突破,距离风口尚远。
        他认为,到2025年前,固态电池技术还无法完善地应用在电动汽车上,其中的障碍包括成本和生产难度等。
 

文章标签: 固态电池 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