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豪车,奔驰令人羡;说相机,徕卡招人爱;谈音响,柏林之声是天籁——这些都是“德国制造”的顶级品牌。
7月7日~8日,德国汉堡将举行第十二次G20峰会,“德国制造”又映入世界眼帘。但你可知道,“德国制造”曾经并非优质、顶级象征,反而是劣质货代表?
6月30日,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在一场发布会上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说,现在的“德国制造”水平,是遭人歧视后经努力才达到的。
德国越来越重视“一带一路”
NBD:第十二次G20峰会将在德国汉堡举行,您对本次峰会以及中德两国关系有什么期待?
梅兆荣:G20汉堡峰会将对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议题、成果进行巩固和贯彻,同时结合新形势,对一些问题达成新共识、取得新进展。中国支持德国办好汉堡峰会,因为汉堡峰会有助于世界开放性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世界经济问题的治理,在这一点上,中德有共同利益。
就双边关系而言,德国在欧洲起着引领作用,话语权、影响力比较大,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中德关系发展有助于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中国刚送给德国一对大熊猫,这表明两国关系进一步稳定发展。
NBD:“一带一路”建设正加速推进,比如中欧班列数量的快速增长,这对中德关系有怎样的作用?德国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如何?
梅兆荣:“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项重大倡议,越来越多的国家现在对这个倡议愈加重视,越来越认识到这对他们是有利的。我们一方面继承过去古丝绸之路的好传统,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使这些国家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便车”,同时中国也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公共产品。一开始时,总有个别国家表示质疑和不太信任,但他们会越来越看到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德国对“一带一路”比较重视,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深度还有待观察。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途国家和地区、对欧洲都是有利的,德国态度比过去更积极了。德国也是最早加入亚投行的成员国之一,在亚投行的投资大概占第四位,这也表明他们对亚投行以及对“一带一路”方案总体持积极态度。
NBD: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您如何评价目前中德两国关系?
梅兆荣:45年来,中德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德贸易飞速增长,两国间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机制,比如总理的年度会晤、政府磋商机制。另外,在外交与安全战略、人文交流领域等都有对话。两国关系定位也在不断提升,最初是“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2010年提出了要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定位为“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定位表明两国的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空前发展,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也起着引领作用。
中国向德国及欧洲投资势头强劲
NBD:您如何看待中德经贸关系现状?有什么新特点或趋势?
梅兆荣:尽管总体而言,世界经济不太景气,特别是欧洲经济并不太好,但中德两国贸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按照德国方面的统计,2016年两国的贸易达到1700亿欧元,中国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过去是德国到中国来投资,但近两年来中国开始向德国及欧洲投资,而且这个投资的势头很强劲。
NBD:您刚提到,近几年中国企业加大了对德投资,德国对此可能还存在什么顾虑?
梅兆荣:德国主要对我们并购他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有所顾虑。他们担心中国参股这些企业之后,是不是会带走他的技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且对这些企业是大有好处,一是资金问题解决了,二是市场有保障了。这是互利共赢之事。
NBD:从经贸层面的发展来看,中德两国有哪些互补性?
梅兆荣:中德互补性很强,未来大有希望。中德两国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两国经济结构接近,都比较完整。但两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德国现在是工业4.0,我们现在工业化程度在是2.0或者2.5。我们追赶包括德国等发达国家,是需要花很大力气来改善工业产品的质量的,这意味着要进口大量高端设备或者技术,这对德国这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可以说是极大的机遇,为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NBD:“德国制造”一直声名在外,这对“中国制造”有哪些启示?
梅兆荣:“德国制造”之所以好,是过去科技发展水平高、工业化早,还有“工匠精神”所致。我们现在在向德国学习,比如引进双轨制的职业培训制度。另外,“德国制造”达到现在这个水平,并非一蹴而就,是在被别人歧视、经过努力之后才有的。曾经,英国货比德国货响亮,“德国制造”一度代表劣质货。但德国努力改进产品和工艺,提高科技水平,后来超过了“英国制造”。在这点上,“中国制造”也应该向德国学习,迟早有一天我们也会做到这一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