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银隆是一家经营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技术研发的企业。若完成此次收购,格力电器就可以造汽车了。
在这个跨界整合的年代,借收购珠海银隆吞下新能源汽车整条产业链后,格力未来将强大的智能制造能力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造出自己的智能汽车,也并非做梦。
在不少人仍在八卦“米格”手机的娱乐新闻时,格力电器(000651)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3月7日,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半个月后,格力电器公布重组标的为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表示最晚将在4月4日前披露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或者报告书,并恢复交易。
珠海银隆是一家经营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技术研发的企业。若完成此次收购,格力电器就可以造汽车了。
消息一出,诸如“不想造车的手机商不是好的空调厂”之类的调侃便接踵而至,但如果从空调业临近天花板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无限这两个因素来看,格力跨界造车并不令人意外。
主业承压下的多元化
2017年“再造一个格力”的目标,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无法回避的一座大山。此前,她曾不止一次发出“未来五年再造一个千亿元格力”的豪言壮语。然而空调业在整体环境低迷的大背景下,难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收购成为董明珠壮大格力资产规模并寻找更多盈利空间的又一重要途径。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空调业遭遇最冷寒冬,上半年销售下滑20%,下半年跌幅更大。2015年,国内生产家用空调10385万台,同比下降12%;累计销售10660万台,同比下降8.6%;2015年8月~2016年1月,家用空调内销累计出货只有2202.77万台,同比下滑26.1%,是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到2015年年底,库存合计约为4396万台,较2014年同期新增319万台。
格力虽然牢牢占据着市场老大地位,但销量也受到需求不振的影响。其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314.12亿元,同比下降22.52%,前三个季度总共实现营业收入815.23亿元,同比下降17.16%。
在这样的背景下,格力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借助收购进行多元化扩张,以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在过去两年,格力在空调主业以外迅速涉猎了冰洗、小家电、手机、智能制造业等众多领域。如今对新能源汽车的又一跨界,董明珠直指“又一个千亿元”。
事实上,在2月22日停牌之前,董明珠就与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密商过并购事宜。据当地媒体报道,董、魏二人在1月18日下午参与珠海两会分组讨论时谈到双方合作的问题。
魏银仓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生产质量,经与董明珠深入交流,邀请格力电器方面派出工艺品质模具领域的人才“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提质提档”。董明珠则称,这次与银隆新能源开展合作,正是由于双方都已在装备制造领域有一定的基础,“我认为银隆新能源很可能成为珠海第二个千亿企业”。
“第二个千亿企业”或许正是最打动董明珠的地方。如能顺利收购珠海银隆,格力电器或能轻松突破2000亿元营收。仅新能源汽车补贴方面,如果珠海银隆能达到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的产能目标,每年就能拿到330亿元左右补贴款。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产业协调科负责人何永新称,以珠海银隆一台10.5米、售价170万至200万元的客车为例,国家补贴50万元,地方配套50万元。按此标准,补贴与售价比超过1:1。
注册资料显示,珠海银隆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本8.56亿元。其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材料研发及销售,并延伸到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制造、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等产业链,已形成产业闭环。
目前该公司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有3个生产基地,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及储能800MW(兆瓦)的生产能力。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市场占比为3.6%。
抢占风口
相比空调行业的寒意料峭,新能源汽车产业则迎来阵阵暖风。早在2014年全国两会的时候,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推广新能源汽车,一直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车也都是关于汽车产业的表述中最大的亮点。
此外,过去一年,国家针对新能源出台的相关政策不下20条,各省市的补贴政策也在陆续出台。今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称,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2016年~202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奖补。
市场表现更能说明问题。工信部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而根据今年1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0471辆和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换一种说法,如今方兴未艾的新能源车,正如20世纪90年代的内燃发动机汽车一样,已经处在风口,到了企业发展、介入该领域的最佳时机。
时机很重要。20年前,李书福就是看准了汽车消费已经走进私人消费时代,汽车业准备起飞的机会,跨界造起了汽车。在大量的私家车购买需求下,李书福从只造过冰箱、摩托车,到最后创立起吉利品牌,更干了收购沃尔沃的大事。要知道,自2001年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其后1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增速高达20%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可谓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十年”。不仅是李书福的吉利,还有魏建军的长城、王传福的比亚迪(002594,股吧)等,许多没有国资背景的汽车自主品牌都崛起于那个时代。
但是,时机是不等人的,过了这个“时间窗口”,新能源车的风口也许转瞬即逝。内燃发动机汽车的今天或许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明天。况且,起跑线上早已挤满了各方选手:2015年9月,百度与宝马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2015年12月10日,百度更是成功路测了装有无人驾驶系统的经改装的宝马3系GT汽车。阿里巴巴也于去年3月与上汽集团(600104,股吧)合资成立了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借助阿里体系下阿里云、阿里音乐、高德地图等技术,研发车载辅助驾驶系统和车载娱乐系统等。腾讯于去年3月联合富士康、和谐汽车,达成了“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战略合作。
因此,董明珠和格力也必须抢占这个风口,没等格力智能手机搞出名堂,又赶紧跨界迈进汽车圈,收购了珠海银隆。
真能造好车?
对于格力的多元化,董明珠在3月5日的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上表示:“我还是坚持认为我们是专业化,我们只是分成了几个不同模块,是为了技术更多延伸,这样的多元化与为了赚钱、在这个行业混不下去了走多元化,本质是不一样的。”
至于收购珠海银隆,董明珠3月8日在“董明珠自媒体上线发布会”上则回应称,格力希望将其环保能源的一些技术融入到新的领域,以后不仅是造一辆环保能源的汽车,“也要把两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做得更好”。
董明珠说这话的底气在于,格力在装备制造领域的确有了一定的基础。据悉,目前格力自主研发的自动化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数控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设备、工业零部件等10多个领域,上百种规格产品,超百项专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是格力未来重点发展的一个板块。
此外,格力电器大股东格力集团正在湖北武汉蔡甸区投资50亿元建设格力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园,该项目占地1500亩,建设周期3年,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届时将面向全球提供能生产精密设备的智能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十多年间,好几个家电企业都想进入汽车业,但尚未有成功者。美的集团在2003年9月曾经打造“美的云南汽车整合项目”,该项目原定5年内投资20亿元,对云南客车厂、云南客车改装厂等进行改造,但是2008年,美的客车便全面停产。
除美的集团外,春兰集团、宁波奥克斯、宁波波导等家电企业都有过造车计划,但最终都失败了。
那么,格力能够造好车吗?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格力要想在新行业做出不错的业绩,未来面对的挑战很大。“空调和汽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格力擅长的空调技术对于做新能源汽车并没有什么帮助,格力目前所熟悉的产品和销售流程与汽车行业也并不相同,所以进军这一新领域是有风险的。”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论真正的造车技术,格力还是个门外汉,做车容易做好车难,而且目前中国汽车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较低,产品主要在国内消化,再加上新能源车清查骗补、补贴退坡、推荐目录瘦身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新能源车市场很难一下爆发。
但专家们的观点也许有点悲观,因为董明珠很务实地选择了收购一个正在处于上升阶段的车企,而且目前很大一块业务是在新能源客车市场。在珠海银隆2015年7000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订单中,纯电动客车占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与各种跨界者对未来新能源车贴上的各种“互联网”“智能”的天马行空相比,格力的发挥空间似乎不大,但相对来说更务实。
虽然有美的、春兰、奥克斯等前车之鉴,但此一时彼一时,同样是家电企业的乐视,在今年春节过后就与超跑品牌阿斯顿•马丁启动了打造电动汽车的计划。而且在2016CES电子消费品展上,正式发布了双方合作打造的RapideS乐视互联概念车。
以此来看,在这个跨界整合的年代,借收购珠海银隆吞下新能源汽车整条产业链后,格力未来将强大的智能制造能力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造出自己的智能汽车,也并非做梦。
只是届时的汽车市场会是怎样的一个状况,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