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不是宝能,这一个月来,内部听过一些传闻,但没有一个消息说是宝能,听说是浙江的一家民企。”7月19日,奇瑞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这让观致潜在新股东的名单上,又多了一个备选者。
7月12日,长江产权交易所公示的一则“观致汽车有限公司25.5%股权挂牌转让公告”,让传闻已久的观致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一事再度“上头条”。有望入股观致的“新金主”有多个版本,从宝能到百度,再到某个名称不详的纽交所上市公司。以及这次来自浙江的新金主。
传闻风声最盛的还是过去两年和万科上演股权大战而名声大噪的宝能。不过,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观致汽车市场与传播执行副总裁宁述勇先后否认。
让观致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的还有另一则消息。有自媒体爆料观致春节后仅开工10天,近乎停产。7月20日,宁述勇在电话中明确否认这一消息:“没有的事,10天连设备维护都不够,工厂还在正常运转。受大环境的影响,上半年我们的增长势头不如去年,但下半年肯定会有好转。”
首款车便获得红点设计大奖,之后又拿下Euro NCAP五星碰撞成绩的观致,造车水准在业内有口皆碑。但就像一些有实力的演员就是“不红”一样,号称自主品牌中“最会造车”的观致,销量却一直上不去。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观致累计销售5962辆,同比下跌40%。这和去年销售24188辆,同比大增70%的势头反差明显。而成立10年亏损94亿元的巨亏状态,也让业界再次为观致的前途担忧。
但不管怎样,在政府主管部门严卡造车资质的背景下,有轿车生产资质且造车道路上积累了10年经验的观致,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依然是块“香饽饽”。只是,迎来新股东控股以及“请外国人回家”的削减成本等一系列调整之后,观致当初设定的“第三条道路”是否能继续坚持下去?又将如何坚持下去?
宝能入股观致方案已成?
6月16日,观致汽车外方投资者以色列Quantum母公司KENON发布公告表示,观致、奇瑞、Quantum量子公司已与一位来自中国的投资者签署合作协议,该投资者将向观致注资65亿元以获得其51%的控股权。6月17日,有媒体爆料称,宝能有可能入股观致。“姚振华(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已与奇瑞高层见过好几次面,双方也签署了备忘录。”
不过,尹同跃很快在微信朋友圈辟谣,否认新股东为宝能。宁述勇随后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宝能入股观致为媒体过度解读。”有意思的是,尽管奇瑞与观致高层一再否认,来自宝能方面的消息却一再肯定。
多位接近宝能集团的消息人士非常肯定地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宝能入股观致的消息属实,而且方案很明确,原有股东等比缩股,宝能进入后增资扩股。而此前也有奇瑞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姚振华与奇瑞高层接触,宝能已对观致进行多轮尽职调查,谈判已到关键期”。
长江产权交易所的挂牌公告显示,奇瑞拟转让观致汽车有限公司25.5%股权,挂牌价格为16.575亿元人民币。按照中外股东等比缩减出售股份的说法,这和此前业内盛传的宝能收购观致51%股权的说法吻合,但是金额却相差很多。按照这一方式,新买家出资33亿元左右,便可从观致中外股东手中购得51%的股权,只有此前的一半。
除了风声最盛的宝能,观致“新金主”名单上还包括百度,依据是百度和观致的中方股东早有合作,二是观致近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为重要一翼的“两栖战略”,和重金押宝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百度战略方向颇为一致。
有业内分析认为,奇瑞接触的潜在投资者应该不止一家。宝能此前与万科争夺公司控制权时“吃相难看、野蛮人姿态”,再加上宝能与奇瑞对于出资金额上有分歧,导致奇瑞方面一再否认宝能。观致在6月27日的官方声明中也表示:“观致与股东持开放态度,欢迎各方投资者的参与。”
上述奇瑞内部人士则表示:“奇瑞是国有企业,转让观致的股份必须在国家认可的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走正规流程,价高者得。尽管前期也和一些投资者接触,但不到拍卖的最后一刻,难以保证一定是哪家企业。”
高标准造车的高昂代价
由奇瑞和以色列投资集团旗下子公司Quantum(量子)以50:50股比投资成立的观致汽车,自成立初期便打造国际化的自主品牌为己任,立志走出自主品牌的“第三条道路”,高起点高标准,利用全球资源组建国际化团队,从研发到制造全面与国际接轨,品牌定位与产品定价也向合资品牌看齐。
以大众、丰田的品质高标准造车的观致,虽然造车水准在国内外获得认可,但市场却并未一飞冲天。2014年,观致的销量是7000辆;2015年,销售1.4万辆,翻番增长;2016年,销售2.49万辆,同比增长70%。虽然增长势头不错,但迟迟未能达到当初年销售3-5万辆的“小目标”。
而随着车市竞争加剧,卖车利润空间大大挤压。有媒体统计,观致成立10年来,共亏损94亿元。观致外方股东量子公司的母公司Kenon Holdings披露的年报显示,2014年,观致净亏损22亿元;2015年亏损25亿元;2016年则亏损19亿元。2017年第一季度,观致又亏损了3.08亿。但好消息是,观致的苦亏损幅度一直在缩小之中。
长期关注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分析师Alfred预测,今年观致估计亏损约在17亿元左右。同时,他梳理观致近年财报发现,观致未来还将面临这这净财务融资成本一路高涨的成本问题——从2013年的1100万一路狂飙到2016年的4.03亿,增加了近40倍。“这说明观致过去几年因为高额借贷带来的利息支出迅速增加,本来就没钱,还得把真金白银拿出来去偿还银行的利息。”在此背景下,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而观致CEO刘良在去年底的广州车展上透露:“2017年观致汽车将开启B轮融资,第三方资金规模将在150亿左右。”今年3月31日,刘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下一阶段观致将进入2.0阶段,重点“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随着新的投资者加入,观致可能迎来一次发展绝佳机会。
“第三条道路”的新玩法
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后,虽然给不少自主品牌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在和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过程中,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道路十分不易。哪怕是观致这样一开始就立志高起点、国际化的自主品牌。
汽车行业,对于观致的“第三条道路”也一直存有争议。支持者认为其长了中国汽车人的志气,证明中国人也能造好车,高起点造车的观致就应该与合资品牌一决高下。质疑者则认为有些操之过急,高起点不等于高定价,观致作为一个新品牌,把定价卡在合资品牌的层面,注定要牺牲销量。
近两年,观致也在进行调整,比如发布“两栖战略”,决定涉足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传统车型领域,观致3和观致5 SUV两款车型经过几轮降价,已经把主力价格区间与合资品牌拉开差距。观致今年推出一款小型SUV,将产品价格定在10万元以内。
网络布局上,观致也已将拓展重心转向三四五线城市。研发上,为了节省成本,观致一些新车型也开始与奇瑞共平台,同时在研发与管理上开始更多聘用本土背景的人才,高成本的外资人才“被请回家”。
“今后,观致的产品将分三个层次,一个是适合年轻人消费需求和能力的入门级车型;一个是观致5这样的中级车;一个是ModelK-EV这样代表未来趋势的新能源汽车。”宁述勇介绍。
不过,对于观致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转向,业内也一直有争议。分析师Alfred就认为,观致发展新能源汽车,会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资金问题更加紧张。“观致目前的重点应该还是坚持提升现有车型的销量,能够活着的‘ 聚焦战略’”。但不可否认的是,发展新能源,则是观致能够进一步融资、吸引新的投资者的重要武器。
宝能正是看中观致将发展新能源领域,才不惜重金收购。而百度也是因为看好新能源、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宝能之外最有可能入股观致的“金主”。
无疑,凭借过去十年的造车积累,以及越来越金贵的生产资质,观致要吸引到新的“金主”投资并不难。但业界关注的是,新股东入主后,观致的“第三条道路”能否继续坚持下去?尤其是宝能这样以“野蛮人”姿态威震四方的资本玩家入主后,观致还能安安心心“造好车”么?
作为中国汽车新高端的第一个开拓者,观致的未来将于中国汽车工业未来休戚相关,他的每一步都将成为后继者们仰仗的重要经验。而如果观致能在资本力量取得成功,中国汽车工业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逆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