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实验室公众号消息显示,5月9日,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一期项目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开工。
据悉,该项目是鄂尔多斯实验室孵化的第一个落地量产项目,基于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实验室魏飞教授团队的硅碳负极技术,全力攻关新材料组合、新材料生产方式以及工艺的研发,联合锂
电池生产厂商共同制备更高性价比的新一代
电池产品,专利包括解决影响新一代锂电池循环寿命的关键发明,以及大规模生产高质量锂电池电极材料的方式与方法,曾入选2020年中关村论坛。
项目位于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产业园南煤化工基地,总投资22亿元,占地400亩,由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规划总产能为2万吨/年硅碳负极材料,其中一期产能为2000吨/年,总投资6.16亿元,自2023年11月签约以来,一期工程已完成“三同时”的安评、环能、节能等评价,预计2024年年底竣工,2025年上半年投产。
资料显示,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常州硅源新能材料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人民币,成立于2023年,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主要从事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及生产。
这些企业也在布局硅碳负极
绿研院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家电池企业进行硅碳负极领域的研发:
早在2020年,特斯拉发布的4680圆柱电池就采用了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材料,能量密度达300Wh/kg。
进入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公布了硅碳负极产业的最新进展:
杉杉股份表示,公司在行业内首创了球形低膨胀新型硅碳产品。
璞泰来称,公司在硅碳负极原料的预处理方面的技术走在前沿,在加工的工艺方面包括CVD等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稳定性比较好、技术成熟度高,广泛受到头部重点客户的认可。公司认为纳米硅碳产品将自2025年起逐步进入批量供应阶段。
山河智能4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硅碳负极可用于固态电池。
硅宝科技近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处于大规模送样测评阶段,产品在19家动力电池厂及圆柱电池客户、7家3C电池厂客户送样测评,已实现订单突破,得到客户好评,目前正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批量供货。同时,公司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设备安装,预计于2024年实现部分投产。
资料显示,硅宝科技硅碳负极材料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容量可达2000mAh/g。公司于2023年建成1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并顺利投产。
此外,4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与碳一新能源集团举行新材料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20亿元,项目采用CVD气相沉积工艺生产新型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规划年度产能3万吨,建设周期3年,达产后产值有望超百亿。
市场看好硅碳负极前景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续航、快充、成本等需求日益加大,从而倒逼电池能量的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包括对于正负极材料的改进,目前正极材料方面已经有了突破,因此,如何提升负极材料的比容量成为行业竞争新的焦点。
石墨负极的实际比容量已经接近其理论值372mAh/g,很难再有提升空间。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目前已知比容量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且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能满足高倍率充放电的需求,被视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负极材料。
目前硅碳复合材料和硅氧复合材料是硅基负极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中硅氧负极一般泛指碳包覆一氧化硅,技术相对成熟,循环性好、离产业化更近,但首效低。
新型硅碳是指用纳米硅分布于多孔的碳材中,容量高、首效高,虽然被认为是硅基负极材料的最优路线,但还有价格高、产品一致性差(硅沉积的均一性差)等难题需要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发布“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在电池产品性能方面,提到负极材料硅碳比容量≥480mAh/g。
硅基负极市场空间巨大,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出货量有望达到14.9万吨,渗透率将达到5.4%。而2025年国内硅基负极材料出货有望超6万吨。
有观点认为,“硅碳时代”已经临近,硅碳负极应用将进入快车道。预计2025年硅碳负极有望在负极材料中的渗透率达到20%-30%,需求量或达20万吨/年,市场空间超200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硅氧和硅碳两种技术都存在各自的市场,硅氧负极未来主要朝着低成本发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在10万/吨以内逐步降低,未来应用于电动工具和动力电池;新型硅碳在解决完动力电池要求基本性能后,3年后售价有望做到25万/吨以内,在3C和动力电池内广泛应用,长期来看,硅碳市场会大一些。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