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近日发布公告称,12月20日,赛力斯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超充技术、
电池安全、“车、电、充”一体化发展,以及大数据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拓展海外业务,共同推动
电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
据悉,宁德时代将长期为AITO问界系列车型提供高质量电池产品,并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方面深度协同。
公开资料显示,赛力斯集团是一家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制造企业。集团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电池、电驱、电控)、传统汽车及核心部件总成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赛力斯汽车成立于2016年1月,是赛力斯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制造和生产,旗下主要产品包括AITO问界M5、AITO问界M5纯电、AITO问界M7、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等车型。
赛力斯集团与宁德时代已有良好合作基础,早在2021年,双方就进行了两次合作协议签订。
去年8月27日,宁德时代与赛力斯集团共同宣布宁德时代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首发落地AITO问界系列新车型,双方签署五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AITO问界车型全面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于12月26日发布的问界M9,也全面采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产品。问界M9是华为与赛力斯集团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旗下的第三款车型,前两款车型M5和M7已经上市和交付。
根据申报信息,M9分为增程版和纯电版,定位全尺寸旗舰SUV。其中增程版电池容量为40度,纯电续航175km;纯电版则采用宁德时代4C电池,容量达97度,支持800V快充,且续航里程可达630km。
而今年热卖的问界新M7采用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能够在半小时之内将30%的电量充到80%,同时还支持3.5kW对外放电功能。
宁德时代加强与车企合作
绿研院注意到,2023年以来,宁德时代与多家车企加深合作,公司相关电池产品已落地多个车型:
1月17日,宁德时代与蔚来汽车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全面战略合作涉及新品牌、新项目、新市场的技术合作,供需两端联动,海外业务拓展,以及基于长寿命电池的商业模式合作等领域。
3月13日,宁德时代与北汽集团签署商务合作与先进技术赋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开发动力电池产品,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
8月17日,宁德时代和陕汽签署十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完善商用车电池技术标准,同时为全球商用车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和品质保障的产品。
特别是发布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并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后,宁德时代与阿维塔、哪吒汽车等多个品牌加强了合作。
8月16日,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发布会上,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阿维塔宣布,将成为首批搭载该款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10月7日,宁德时代与哪吒汽车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未来将持续为哪吒汽车的市场业务提供支持,包括新项目及新技术合作、神行电池供应、海外业务拓展等。
10月16日,奇瑞集团与宁德时代共同宣布,神行超充电池落地奇瑞星途星纪元,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未来,奇瑞集团和宁德时代还计划在海外市场同步推广神行超充电池车型,开拓欧洲、中东、东盟、北美市场。
10月17日,北汽新能源与宁德时代联合举办神行超充电池产品启动会。按照规划,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狐,将配套搭载神行超充电池,率先开启新能源汽车超充时代。同时,双方将在动力电池领域构建更为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0月21日,集度汽车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宁德时代将持续为集度汽车的市场业务提供支持,包括神行超充电池供应等。
11月3日,岚图汽车宣布,已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超充技术、电池安全以及大数据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并同步拓展海外业务,共同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双方还将在电池极致安全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研发,共同打造移动堡垒级安全电池并在大数据领域持续对接扩展,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以实现全生态管理闭环。
海外市场方面,今年11月,Stellantis集团和宁德时代宣布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约定:宁德时代将在欧洲当地向Stellantis集团供应磷酸铁锂(LFP)的电芯和模组。同时,双方正探讨以对等模式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的可能性。
装车进展方面,今年4月,理想汽车宣布,理想汽车的首款纯电车型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宁德时代4C麒麟电池的车型。该款车型将提供800V超充的解决方案,通过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km。
4月16日,在奇瑞iCAR 品牌之夜上,宁德时代宣布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奇瑞和宁德时代发还联合发布了电池品牌——ENER-Q。
4月17日,宁德时代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麒麟电池全球量产首发极氪009车型正式交付。
不过,虽然宁德时代加强了与车企间的合作,但不像小米等企业那样造车。其此前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会做大量的工作去支持车企客户的发展,为车企客户提供全市场最有性能竞争力、最有成本潜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但不会去造车。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