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原创 >

【回顾2019】谁是新能源界的“璀璨行星”?

时间:2019-12-07 15:39来源:中国电池联盟 作者:苏客
点击:
       全球电动化日趋激烈的今日,凡是参与其中者,无论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正在这片战场上奋力抢夺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全球几乎绝大多数的大型跨国车企,均已做出了战略决策,即全力推进电动化转型。包括欧洲的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也包括以汽车巨头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
 
       而昔日不起眼的比亚迪,今日全球汽车大亨都争先想与其成为朋友。从戴姆勒-奔驰,到日本丰田,再到大众-奥迪都是他的合作伙伴。
 
       诚然,现在的比亚迪,已在行业内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过去四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便是最好的佐证。
 
       截止目前,根据公安部的数据,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344万辆,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超过60万辆,市占率为18.31%。
 
       那么,比亚迪是如何从寂寂无名,走到了众星捧月?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比亚迪开放了自己的平台,让更多的企业使用。而高产品覆盖度的背后,则是平台化产品的研发思路。其规模优势,便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动力电池
 
       搞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作为电池巨头,比亚迪是唯一能够研发和制造动力电池的汽车制造商。毫无疑问,比亚迪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而开放电池供应体系是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实现独立,乃至上市的关键一步,这将为比亚迪带来额外的收入,同时有助于提高比亚迪在动力电池供应链端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力,为比亚迪带来成本优势。
 
       从产业发展状态看,动力电池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拥有极大规模效应的行业,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头部集中效应非常明显。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顶峰时期,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有150多家;但到了2019年上半年,存活下来的只剩60家,缩水近六成,且目前仍在继续淘汰。
 
       2019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0.01GWh,其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相比2018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6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有60家,这意味着在前10强之外,其他50个玩家的市场份额仅剩12%。
 
       但是,排名靠前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市场份额占比达到了70%,相比2018年上半年又提升了5个百分点,这5个百分点基本上是吞噬前3-10名的份额。
 
       而控制动力电池产业,才能够扼住电动化命运的咽喉,包括整个电驱动的性能、以及电动车的性价比。显然易见,比亚迪在这方面绝对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从比亚迪的布局来看,他的核心竞争点在于车型的平台,极具纵深的电动化供应链。就目前而言,比亚迪的模式其他企业难以模仿。
 
       2018年8月,比亚迪牵手长安后,首次对外放开动力电池供应。此后,便加快了开放步伐,引入了更多的国内外主机厂,实行包括动力电池销售、设立合资公司、引入战略投资在内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加速动力电池业务的发展。
 
       2019年7月19日,丰田选择与比亚迪合作,震惊了整个汽车界。
 
       因为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丰田从不相信电动汽车能成功,而是更看好比较节能的燃油车、混合动力与氢燃料电池汽车。
 
       当然,这与丰田在混动领域拥有非常强大的技术积累有着直接的关系。毕竟,要论对燃油车技术的积累、混合动力汽车的专利申请,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期投入,能和丰田相提并论的企业屈指可数。
 
       此外,还因为这是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近30年来,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以平台技术输出者的身份,实现了对世界传统豪强的逆袭。
 
       丰田和比亚迪的联手,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变未来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走向,并且可能会改变汽车制造业的运作模式。
 
       对于丰田而言,中国市场,无疑是他们电动化战略的重中之重。与比亚迪的合作,目标也就显而易见了,就是要在这个全球最关键的电动车市场,获得强有力的市场地位。
 
       比亚迪强大的电动化供应链,加上丰田的设计、整车研发实力,在丰田品牌的加持之下,必然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动力电池市场也将会随之壮大,这将是一个千亿级市场,而优质的动力电池产能已成为市场稀缺的资源。
 
       可以预见,全力推进电动化转型是百年汽车产业最好的选择。比亚迪的成功,已经证明了电动车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未来,在智能电动化时代,汽车产品将会是全球顶尖汽车科技商业化落地的最佳载体,汽车产品的属性,将会变得更加多元化,汽车对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将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如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的便利一样。
 
       虽然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的大幅度退坡,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出现了连续下滑,但这只是一些非常规性需求的消退所带来的阵痛,不会是趋势,“寒冬”总会过去,电动化的未来,却清晰可见。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