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进军欧美第一步 领克将共享沃尔沃技术和渠道

时间:2017-08-08 13:2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书福迈出进军欧美第
点击:

 
  “未来领克可以借助沃尔沃的全球渠道进入到欧美市场。” 8月4日,吉利-沃尔沃合资公司、领克汽车合资公司签约仪式在吉利位于杭州湾的研发中心举行,吉利集团总裁CEO安聪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领克的车型诞生于吉利与沃尔沃联合研发机构。2013年,吉利和沃尔沃在瑞典哥德堡成立欧洲研发中心,联合研发了cma平台,领克即在此平台上打造,并于去年10月发布。
 
  不过,领克在吉利集团一直以事业部存在。安聪慧希望合资公司下的领克未来走高端路线,针对45%左右的主流合资品牌,并成为吉利进入欧美市场的主力。
 
  目前,尚未登陆美国的领克,已经引起对手的警觉。日前,福特汽车对吉利控股公司在美国为领克(Lynk & CO)申请商标一事提出质疑,称领克英文发音上听起来像福特旗下豪华车品牌林肯(Linco)。
 
  共享双方技术
 
  “领克进入美国的计划要到2018年,福特的商标质疑并不会对领克的入欧计划造成影响。”一位吉利的高层称。
 
  领克汽车合资公司是吉利汽车占股50%、吉利控股占股20%、沃尔沃占股30%建立的三方合资公司,未来将主要产销领克品牌的产品。
 
  安聪慧透露,未来吉利、领克和沃尔沃之间,会形成品牌差异化竞争,沃尔沃主要集中在占有市场10%的豪华车市场;吉利针对占有45%左右市场的非主流合资和自主品牌;领克面对的是45%左右的主流合资品牌市场。
 
  与领克汽车合资公司同时成立的还有吉利沃尔沃合资公司,是由沃尔沃和吉利各占50%股份的技术合资公司。
 
  两个合资公司成立的意义在于:第一,领克成为吉利与沃尔沃真正的合资企业,领克也成为合资品牌,而不再仅仅是联合研发输出技术;第二,沃尔沃和吉利在技术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吉利和沃尔沃各占50%的技术公司,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采购。双方还将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而广泛的合作,开发下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技术,未来这些双方共同研发的成果,将由合资公司进行管理。
 
  正面迎战合资品牌
 
  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领克承担着吉利集团的重任。虽然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汽车的自主品牌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根据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吉利汽车上半年累计总销量达530627辆,同比大涨89%,完成全年销量目标100万辆的53%。
 
  但是,吉利集团的销售收入,仍然有三分之二来自于沃尔沃,纵然前几年吉利汽车转型升级,但是,单车价格仍然偏低,与主流合资品牌相比溢价能力仍然偏低。
 
  实际上,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低端起步的自主品牌,近年转型之后,在品质和品牌力上快速提升,但是,要真正与主流合资品牌进行正面竞争,仍非易事。
 
  虽然今年1-6月累计销量处于前十名的SUV车型中,有八席都被自主品牌占据,但是,自主品牌SUV抢占的只不过是主流合资企业A级和A0轿车市场,并没有撼动主流合资企业同级产品。
 
  先后有自主品牌不断去挑战合资企业的同级车市场,不过,屡战屡败,目前尚未成功过,典型的案例是观致汽车。“可以说领克也是在吸取了以往教训的基础上,对模式的革新。”有业内人士认为。
 
  未来吉利的优势技术资源和沃尔沃的优势技术资源,都能整合到吉利沃尔沃合资技术公司,从而进一步整合技术,优势共享。“技术合资公司能够更好为领克提供技术来源。”安聪慧表示。
 
  据安聪慧透露,未来沃尔沃和领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采购。目前,领克01和沃尔沃xc40已经在路桥实现了共线生产。
 
 
  虽然定位高端,但在吉利集团的战略中,豪华品牌仍是沃尔沃,而领克针对主流的合资品牌。不过,领克的出现,对于近年来不断下探抢占市场份额的豪华车而言并非好消息,而就算对吉利集团内部而言,也可能阻碍沃尔沃的下探和市场空间的扩大。
 
  可能的差异化途径在于,未来沃尔沃将进一步往电动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新豪华的方向去发展,做新豪华。
 
  领克作为一个新品牌,产品力是其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吉利集团总裁CE0安聪慧宣布,吉利领克将在明年上半年之前连续推出三款新车,其中包括今年四季度即将上市的领克01和明年上半年推出的领克02和03。
 
  此外,领克还将采用全新的模式和体验,包括在销售渠道上,安聪慧透露:“目前,已经有1000多家经销商申请加盟。”除了传统经销商外,领克还在打造领克空间、领克中心等客户体验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沃尔沃 李书福 欧美 领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