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短短20年间,从没有造车资质到如今年销量超过124万辆,从当初远离核心技术到如今布局全球的研发、设计体系;从籍籍无名的中国民营汽车公司发展成为世界500强公司之一。
这就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因为赶上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吉利从造“让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过渡到了“要造最安全、环保、节能的好车”,到“造每个人的精品车”,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说,“现在回过头来看,通过调整,我们更好地把握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机”。
从拼出来,到逐步富起来,以后必须强起来,吉利多年来不断前行的奋斗之路,其实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筚路蓝缕、不断向前的发展历程
紧跟供给侧改革步伐,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
“分析吉利如此快速增长的原因,我以为首先是我们的产品力上来了,打造出了像领克 01、博瑞、博越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面对第一财经记者的提问,李书福说。
吉利起步之初,先富起来的老百姓渴望拥有一辆汽车,更好地改善生活。李书福瞄准需求,提出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迅速在合资车垄断的市场中抢得一块蛋糕,凭借最初的经济型车,吉利开始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需要更安全、更环保以及更精良的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而这也是“十三五”经济发展的主线,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角度来看,必须转变观念,要求企业能够适应新时代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过去的吉利,更多的是在与国内的自主品牌同台竞技,“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以后,推出了3.0产品博瑞,我们整个视野和格局开阔了许多,再加上消费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我们对造车理念进行调整。”李书福说。
当时吉利的目标已经从最初的“让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过渡到了“要造最安全、环保、节能的好车”,但最终,吉利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经过一次次的转型升级,吉利3.0时代的产品直接对标主流合资品牌,首款产品博瑞在2014年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得益于3.0时代的产品序列,吉利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科技创新是引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关键。而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改革创新,不断实现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力都是取胜市场的第一要素。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本来想买宝马的消费者,在逛4S店时看到领克后,改变了主意,立马订了一辆领克01。领克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推出的全新高端品牌。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O 方浩瀚告诉记者,从产品定义到去年上市,历时5年时间,积聚了22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设计、研发、工程和制造人才,与奥迪和雷克萨斯“越级对标”,进行了400多万公里的验证实验,才成就了今天领克与主流外资品牌直面竞争的产品力。
整合国际资源,从“买进来”到“走出去”
汽车产业是一个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的行业,它要靠一套体系来支撑或者发展。20多年来,吉利在坚持自主突破创新的同时,也不断融合全球智慧、掌控核心技术,最终促进全方位体系竞争力的提升。
吉利的海外并购之路其实从2006年就开始了,当年吉利宣布进驻英国锰铜控股,持有其19.97%的股份,后来英国锰铜遭遇金融危机,吉利并未放弃反而对其增资,按“零现金/零债务”模式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的业务与核心资产;2009年,吉利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2017年,吉利拿下马来西亚宝腾和路特斯汽车股权,还一举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吉利的海外版图从大洋洲、欧洲扩展到了东南亚。
回顾吉利的海外并购之路,一开始花钱买技术,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填补了吉利在大扭矩变速箱技术上的不足;2010年完成对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收购后,双方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共同致力于全新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的研发,未来双方将基于这一共同的模块化架构进行各自的产品研发,在资源上共享,但品牌和车型上保持独立。这样做,既节省资源又加快了车型推出周期。吉利还借鉴了不少沃尔沃在安全、环保以及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搭建起自己在这些领域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
“如果作进一步分析,吉利的跃升还要归功于吉利的国际化视野。”吉利总裁安聪慧说。中国本土企业海外并购不乏案例,但鲜有成功者,究其原因,最难的并非并购本身,而在于之后的融合和资源共享,如何激发出1+1大于2的整合效应?
对此,李书福也说,保持海外并购稳健的步伐极其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合作伙伴或收购对象。这种理解和尊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行本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沃尔沃为例,为了防止简单融合可能产生的水土不服,吉利决定在沃尔沃推行本土化的管理模式,用“放虎归山”的策略进行公司治理,让吉利、沃尔沃以兄弟关系各自独立运营。在品牌方面,也进行了“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战略方针,以保持两个品牌的独立性并且维护沃尔沃高端豪华汽车品牌的形象。
第二是尊重合作伙伴及收购对象的文化习俗和国家传统。比如,马来西亚有比较复杂的宗教与民族构成,吉利在收购宝腾49.9%、路特斯51%的股份后,如何理解他们的文化和宗教习俗,以他们接受的方式,达成有效的沟通、建立合作关系,也带给吉利全新的经验。“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耐心去了解、去学习”。李书福称。
第三是创造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语言各异,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集团各公司、各品牌之间的融合,又是保障员工在工作场合获得快乐、成就感和归属感不可或缺的要素。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整合海外资源,吉利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让其具备了“以技术换市场”的优势。收购宝腾汽车,为宝腾输入技术及产品,以换取东南亚市场,吉利在海外并购来了个大翻转,成为第一个在海外开启“以技术换市场”之路的中国汽车品牌。去年11月17日,随着第一辆白俄产Geely Atlas(博越)车型从总装线上下线,吉利(白俄罗斯)汽车有限公司全散装件(CKD)工厂正式建成投产。至此,吉利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式发展,开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工业化新进程。下一步,领克还要在欧洲工厂生产、销售,借助沃尔沃的渠道经验,进入欧洲市场。
吉利(白俄罗斯)汽车有限公司全散装件(CKD)工厂正式建成投产
回顾过往,李书福曾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给了我们勇气,不惧风浪、率先下海,走南闯北、不辞辛苦,勇立潮头、敢于创新,打拼出民营经济的一片天地。”从拼出来,到逐步富起来,以后必须强起来,吉利多年来不断前行的奋斗之路,其实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筚路蓝缕、不断向前的发展历程。
目前,吉利已形成了四大研发和四大造型中心的全球化研发体系,拥有1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去年5月10日,吉利专门发布了“iNTEC”技术品牌,勾勒出未来的技术发展蓝图。
面向未来,吉利希望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的目标,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同时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而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也为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