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记者从中国铁塔能源创新中心获悉,中国铁塔能源创新中心已完成《新能源汽车动力蓄
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编制和上报,正在全力开展动力
电池梯次利用的研究和落地实施工作。
在汽车分析师贾新光看来,《实施方案》的实行,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规范更加完善,使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良性发展,由于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紧密相连,未来对新能源二手车有很大的影响。
报废电池回收迫在眉睫
据了解,自2014年国内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以来,截至2017年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80多万辆,装配动力蓄电池约86.9GWh。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意味着前期投入市场的新能源电池基本处于淘汰临界点。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2015年国内报废动力电池累计为2万-4万吨,对应的电池回收率仅2%,对此,如何做好退役电池的回收与处理再利用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废旧动力电池不仅存在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可能,电解质也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容易产生有毒的化学气体,危害人体健康,而国内一直没有完整的体系来疏导从汽车制造商到电池回收商的运转流程,这也让新能源汽车在污染问题上一直存在争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的规模。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动力蓄电池产销量也逐年攀升,动力蓄电池回收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政策鼓励梯次利用
实际上,即将面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尴尬局面,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今年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旨在支持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引导产学研协作,鼓励开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创新。
为贯彻落实《暂行办法》,3月2日,工信部等七部委提出,“支持中国铁塔公司等企业结合各地区试点工作,开展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到2020年,建立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形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创新商业合作模式。
按照《实施方案》,充分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铁塔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200万个铁塔,合计需要电池约13600万kWh。2018年初,中国铁塔公司、重庆长安、比亚迪、银隆新能源、沃特玛、国轩高科、桑顿新能源等16家企业签订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因为价格、使用寿命等因素影响,大多数铁塔仍旧以铅酸电池为主,这也意味着中国铁塔给出的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会十分低廉。随着《实施方案》的推出,中国铁塔与16家车企签约就价格、回收方式等达成一致,这也意味着回收价格将有望大幅提升。
监管难点待解
不过,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目前,绝大部分动力蓄电池尚未退役,汽车生产、电池生产、综合利用等企业之间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支撑。
同时,回收利用技术能力不足。资料显示,企业技术储备不足,动力蓄电池生态设计、梯次利用、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有待突破。退役动力蓄电池放电、存储以及梯次利用产品等标准缺乏;而且,激励政策措施保障少,受技术和规模影响,目前市场上回收有价金属收益不高,经济性较差。相关财税激励政策不健全,市场化的回收利用机制尚未建立。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实施方案》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规范,重点保障了废旧动力电池有序回流到正规再生利用企业,但废旧动力电池的残值价格评估仍缺乏统一标准,同时动力电池的再生利用能否实现有效监管,也将成为《实施方案》实施的难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在电池技术尚无重大突破的前提下,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产品的性价比。而《实施方案》的落地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