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清单渐明 专家称,新能源汽车等成优先布局行业

时间:2017-10-18 11:47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钟源
点击:

 
        国家明年重点研发计划经费分配清单正日渐明晰。记者从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年申报指南已公布过半,共计26个专项,375个小项。涉及高技术研究、农业科技和基础研究三大领域,经费预算累计89亿元。
 
        其中,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经费预算分列前两位,成优先布局行业。另外,高技术研究投资现分化,轨道交通、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在多年高投入之后,正逐步进入“消化期”。
 
        在已公布的26个专项中,大部分专项投资力度呈现逐年下降态势。例如,先进轨道交通、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高性能计算、七大农作物四个专项2018年度的经费预算仅占各自2016至2018三年总预算的10%。降幅比例最大的当属先进轨道交通,从2016年的12.26亿元降低到2018年的1.125亿元,降幅高达90%。而经费绝对数降低最大的是七大农作物专项,从2016年的15.62亿元降低到2018年的1.834亿元,减少了13.8亿元。
 
        “这与各行业科学研究的周期特点和国家对行业的优先布局有关。例如,农作物育种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必须早投入,但云计算和大数据近年来发展迅速,是新科技浪潮下的新生事物,正逐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李红军博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同属于高技术领域的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两个专项拟立项项目数和经费数均稳步上升,成为目前已公布专项的“最大赢家”。
 
        数据显示,两者2018年的项目数和经费占2016年-2018年总数的40%。其中,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在2016年-2018年立项数目78项,是高新技术领域各专项立项数目最多的;而且2018年的经费预算7亿元,在首批11个专项中排名第二,占15.9%。而另一个国家研发投资的“常青树”则当属新能源汽车产业。2018年该专项拟立项24项、拟资助9亿元,在11个专项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李红军认为,尽管属于传统的科技,但它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与国家安全有着密切联系,只有研制增材制造相关重点工艺装备,研发高可靠长寿命激光器核心功能部件,才能确保到2020年,基本形成我国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的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体系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至于新能源汽车的高投入,这和空气污染有关。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诸如电池寿命较短、续航能力不足、充电时间太长等问题,所以加大研发投资,以便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李红军直言。
 
        而在北汽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王可峰看来,作为汽车公司,如果自己不做新能源就是在给别人机会。他坦言,北汽储备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占其全部研发投入的30%以上,“不仅布局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也在与国外科学家合作探索新的科研项目”。
 
        记者梳理申报指南目录发现,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目前立项41项,占本年度基础研究领域117项的三分之一。而上述三大领域中,2016年至2018年基础研究领域共立项161项,占三年度基础研究领域548项的30%。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是以我国多发重大疾病治疗为需求开展的生命科学研究,对延长居民寿命和提升生命质量有着巨大贡献,因此该专项三年经费19.6亿元,是基础研究领域7个专项最多的。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激光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中央财政的扶持下逐步显示迅猛发展态势。但是,要让有限的科研经费花在刀刃上,逐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也十分必要。在业界看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现了包括预申报、预评审、答辩、上报等各个环节全流程痕迹管理以及公示制度,避免了暗箱操作。不过,管理制度仍有待完善。
 
        “国家应在完善科研项目间接费管理上下工夫,使支出做到透明且有法可依。另外,也应严格控制新增设备,提高仪器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有业内人士直言。
 
为了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算申报工作,使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项目预算申报要求,避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变形,科技部近日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算编报指南》(以下简称《预算编报指南》)。
 
“相较于以前的预算编报,《预算编报指南》在经费使用要求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它进一步简化了预算编报要求,减轻预算编制负担;进一步明确了项目(课题)的实施主体,首次要求对关联关系予以披露;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来源资金的管理要求,预算科目编制更有针对性。”一位科研人员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新能源车 上汽集团 吉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上海:加快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突破,布局固态电池

    2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
    2021-02-26 10:33
  • 6款燃料电池汽车登第6批新能源推荐目录,吉利,氢蓝时代首上榜

    6款燃料电池汽车登第6批新能源推荐目录,吉利,氢蓝时代首上榜 氢云链 2019/7/15 15:46:37 盖世大V说 7月15日,工信部在官网发布了第32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同时发布了2019年第6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其中在《新能源汽
    2019-07-16 22:10
  • 北京发布2019第11批环保车型,特斯拉等100款新能源车列入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19年度第十一批符合环保排放标准车型目录的公告》,其中发布的“2019年度第十一批电动车”目录中共列入100个新能源车型。
    2019-07-12 10:18
  • 财政部:2019起取消新能源车用电池等进口暂定税率

      12月24日,国家财政部发布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取消有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单体的进口暂定税率,恢复执行最惠国税率。12月22日《2019年进出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中锂、钴酸锂等原材料2019年暂定税率均有不同程度下调。
    2018-12-25 10:56
  • 新能源车将被纳入"三包"范围,电池等重要部件故障可退换!

    从2013年到2018年,《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汽车三包规定"已经实施5年。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宣布,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组织相关技术机构、行业组织对规定进行修订完善。近期将加大汽车等产品
    2018-11-04 16:39
  • 工信部公示拟撤销免税新能源车型目录 涉及58家企业 161款车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了《关于拟撤销<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名单的公示》,将拟撤销《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名单进行公示,本批名单包含58家企业的161款车型。
    2018-10-26 16:51
  • 海南自贸区正式确立!新能源车外资准入限制同时取消!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和兴办经济特区30周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海南自贸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简称《方案》)。
    2018-10-18 10:38
  • 第313批公示:国能新能源获准入资质、奇点iS6/吉利轿跑/唐EV曝光

    今日,工信部公示了申报第31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新产品,其中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共有74户企业的141个型号,纯电动产品共63户企业119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12户企业15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7户企业7个型号。
    2018-10-17 15:31
  • 海南自贸区:取消新能源车外资准入限制

    海南的汽车产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海南自贸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这意味着海南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新兴经济,包含
    2018-10-17 09:16
  • 工信部优化新能源车合格证信息管理系统 “双积分”又进一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方便企业应用机动车合格证信息系统进行乘用车双积分配置ID填报、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标记、挂车减征车辆购置税标记、多电机新能源车辆信息填报、正三轮摩托车轮距参数填报等工作,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对机动车合
    2018-10-15 17:09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