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全力冲刺 固态电池迎“新拐点”?

时间:2023-12-19 08:35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徐珊珊
点击:
 
       行业对于“固态电池”的想象由来已久。 
 
       早期一些观点认为,电动汽车要想取代燃油车,需得达到接近后者的续航里程。而“加一块电池提升续航”的方法,不仅会抬高电池系统成本,还会影响车辆内部“得房率”的大小。
 
       相比之下,固态电池由于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兼顾小体积与长续航的优点。另外,固态电解质通常不会因高温或者机械振动而引燃,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因而,其也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制胜关键。
 
       比如,丰田早于2008年便高调宣布进入固态电池领域,三星SDI也从2013年开始对外展示其固态电池的相关规划。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加快电动化转型,在里程焦虑的舆论攻势下,固态电池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全球各大车企争相入局。
 
       国内包括上汽、广汽、长安等车企均已明确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国际车厂如丰田、日产、大众等亦在积极推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然而,“固态电池将止步于半固态”等言论不绝于耳,加上宁德时代等主要电池制造商均没有披露更多业务进展,使得早前关于“2024年是固态电池量产元年”的预测充满了悬念。
 
       固态电池的量产元年,会如期而至吗?
 
固态电池:量产面临的X因素
 
       区别于传统锂电池采用的“隔膜+电解液”,顾名思义,固态电池是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质,而固态电解质主要分为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种。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其中,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而热稳定性差;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但电导率相对较低,某些高价阳离子会与金属锂发生反应。
 
       另外一个,是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其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性能好,且能兼容现有的液态电解质生产工艺,也是目前固态电池发展最快的技术方向之一。但由于其电导率较低,电化学窗口窄,电解质容易被电解。
 
       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了金属氧化物动力电池,也有部分机构专注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但无论哪一种,界面接触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现阶段全固态电池的主要缺陷问题。
 
       全固态电池里的“界面”挑战,具体体现在正极-电解质界面、负极-电解质界面和电解质晶粒之间的稳定性问题。界面的稳定性是决定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实现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规模装车的转换,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一大课题。
电极-电解质界面反应;图片来源:材料牛
 
       走出实验室并不是固态电池的重点,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得克服良率的挑战。换言之,将液态电解质换成固态电解质,解决锂离子不稳定的挑战,只是产业化的第一步。
 
       辉能科技创始人兼CEO杨思枏曾在采访中表示,要让头部车厂和资本大咖主动谈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颗电池不能只是实验室里的研发原型,而要能克服量产和良率的挑战。
 
       实验室开发出来能够快速堆栈电芯的模块,单片不良率低于一成,但堆栈成车用功率,不良率会随之等比加乘放大。要知道,“良品率”既关系到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它又是动力电池降本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比如锂电行业,良率已经能够达到99.99%。
 
       汽车毕竟不同于消费类电子,哪怕是九成的良率,都无法保证行车能够足够安全。进一步讲,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超锂离子电池,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后果可能极具灾难性。
 
       所以尽管业内对固态电池抱持期待,诸多厂商依然不敢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譬如,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较早的布局,但也坦言面临产业化难度大、成本高、低温性能差等问题。近期,该公司也强调,凝聚态电池可比固态电池更快量产。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在10月举办的奇瑞科技日上,宁德时代重申将考虑推出车规级凝聚态电池。根据官方数据,该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早些时候,大众投资美国固态电池新创QuantumScape,以及宝马携手Solid Power都是为了开发出达到相似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
 
       至于凝聚态电池是否能成为固态电池的替代品,尚没有定论。归根究底,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的问题若不解决,最终也只能成为高端车的标配,中低端车的选配。
 
半固态电池 跑赢上半场?
 
       尽管如此,业内有观点认为,全固态电池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半固态电池产业化与装车不断提速,固态电池或许也将迎来“新的拐点”。 
 
       今年6月份,卫蓝新能源的半固态电池正式交付给蔚来。12月17日,蔚来创始人李斌亲自驾驶ET7实测了150度超长续航电池包,最终完成1,044公里的里程成绩。
 
       毫无疑问,长达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足以解决电车的续航焦虑,但李斌曾透露,蔚来150度电池包的成本非常高,相当于一辆搭载75度电池包的ET5的价格,也就是30万元左右。
 
       电池和整车价格相当,也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只能通过租赁电池的方式解决续航焦虑。在成本面前,半固态电池的优势似乎显得微乎其微。但若车企承担了大部分的电池成本,半固电池或许能够加速上车。
 
       无论是半固态电池,还是全固态电池,“降本”都是一场攻坚战。就像车载显示大屏从LCD到mini-LED,甚至是OLED的升级。要全面普及,成本始终是前提。
来源:日产汽车
 
       以日产为例,其2022年正式公布了全固态电池的试点生产设施。在“日产2030愿景”中,日产计划到2024财年在日本横滨建造固态电池试点工厂。2028年,日产计划实现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并将推出首款搭载独创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
 
       根据其释放的内容,日产固态电池将减少稀有金属的使用量。到2028财年,全固态电池的成本将降至每千瓦时75美元(根据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477元),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至每千瓦时65美元(约合人民币414元)。
 
       对固态电池来说,还有一个有效的降本策略是通过回收原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包括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硅负极材料、导电碳材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业内主要厂商有回收正极材料,也有可以同时回收三种材料甚至更多的电池厂商。
 
       2023年 8月17日,《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落地生效,规范了电池从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新法规定,自2025年起,将逐步推行回收效率、材料回收及循环目标。从业厂商不仅需要提供数字电池护照,还需要根据要求逐年提升电池回升比例。
 
       可以这样说,电池回收将成为相关企业进入该市场的硬性要求。当然,要实现电动车和燃油车的成本平权,固态电池还得从技术角度出发,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简化模块设计,不断优化成本。
 
       虽然无法确定固态电池何时能够大范围普及,但可以明确一点,苦固态电池久矣的现状或许很快会有所改善。
 
       10月,Solid Power向宝马交付了全固态动力电池A样,上汽、广汽、宝马等车企也相继宣布固态电池装车时点。就连一再跳票的丰田,也表示对固态电池量产有信心。
 
       丰田社长佐藤恒治表示,将启动试点项目,应对量产挑战。不过,他也称,固态电池只是众多产业变革之一。仅仅因为拥有固态电池技术,并不会改变游戏规则。因为最终,决定电动车时代竞争的核心因素依然是产品。
 
       过去,汽车更多是借鉴手机,到如今二者互相借鉴学习。今年年初,小米手机公布了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显示该技术能量密度可达1000Wh/L、低温下放电性能提升20%。近期韩媒也报道,三星正在开发基于硫化物电解质的固态电池,未来不排除会用在手机上。而汽车领域,亦是持续不断释出有关固态电池的新消息。
 
       毫无疑问,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不仅仅是汽车行业需要经历的变革。而这一次的技术革新,是否会由汽车产业引领,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固态电池 车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锂价狂跌,车企自研电池纷纷亮相,“宁王”还能称王多久?

    打工?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 2022年7月下旬,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庆洪当着曾毓群的面,怒喷电池价格高昂,并宣称自己在宁德时代打工。毫无疑问,曾经位居供应链顶端发号施令的车企,现如今却被供应商掣肘,巨大的落差,让车企们难以适应。 跨入2023年之后
    2023-12-17 20:06
  • 广汽埃安电池工厂投产

    车企自研电池是不是「刚需」? 这个问题在行业内有热议,但还没有定论。 现实是,行业内越来越多车企在布局自研电池,国外有特斯拉,国内有自主大厂比亚迪、长城等等,新势力中,蔚来、极氪都开始布局自研电池,自研成果也渐渐浮出水面。 就在今天上午,广汽
    2023-12-13 08:24
  • 欧洲行业组织报告:欧洲车企在电动车电池原料竞争中“落后”中美对手

    据英国《卫报》12月4日报道,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当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欧洲汽车制造商只获得了满足到2030年销售目标所需电动汽车电池关键原材料的六分之一,远远落后于美国的特斯拉和中国的比亚迪,“这一情况凸显了对绿色
    2023-12-05 10:43
  • 大圆柱电池从甘露寺回来了

    为什么今年大圆柱电池又热起来了?
    2023-11-28 10:53
  • 硅基负极电池迎冲刺关键赛点

    硅基负极的应用正成为电池性能差异化的“必争之地”。
    2023-11-26 11:00
  • “金钟罩”下的行业难题:车企该不该下场自研电池?

    11月17日,2023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隆重开幕,长安汽车在第21届广州车展发布其自研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发布进军电池行业进阶路线图。长安汽车宣布将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不晚于2027年推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50-1000Wh/
    2023-11-20 17:38
  • 入股车企,后起动力电池巨头是否在“新壶装老酒”?

    电车资源 范永军 近日,以研发,生产,销售Mini卡闻名的山东豪驰智能完成10亿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除中享聚盛、远致投资、隐山资本一众资本外,锂电巨头赣锋锂业赫然在列。 联想到今年9月25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将以其子公司或第三方公司,斥资10亿元入股赛
    2023-11-16 11:26
  • 学习中国车企,韩系电池企业改换赛道

    “全世界每10辆电动汽车中就有4辆来自于‘中国制造’,而中国车企也在带动磷酸铁锂电池产业进入快车道。
    2023-10-22 09:45
  • 动力电池产业延续高景气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冲刺IPO

    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持续产销两旺下,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抢滩资本市
    2023-09-14 22:40
  • 车企自研电池是条好路子吗?

    在业内人士看来,车企自研电池的技术成熟度与深耕专业领域的电池厂商有一定差距,且电池研发需要前期投入巨额资金及精力,不少车企的电池战略面临停滞风险。
    2023-09-03 09:49
专题
相关新闻
  • 锂价狂跌,车企自研电池纷纷亮相,“宁王”还能称王多久?

    打工?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 2022年7月下旬,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庆洪当着曾毓群的面,怒喷电池价格高昂,并宣称自己在宁德时代打工。毫无疑问,曾经位居供应链顶端发号施令的车企,现如今却被供应商掣肘,巨大的落差,让车企们难以适应。 跨入2023年之后
    2023-12-17 20:06
  • 广汽埃安电池工厂投产

    车企自研电池是不是「刚需」? 这个问题在行业内有热议,但还没有定论。 现实是,行业内越来越多车企在布局自研电池,国外有特斯拉,国内有自主大厂比亚迪、长城等等,新势力中,蔚来、极氪都开始布局自研电池,自研成果也渐渐浮出水面。 就在今天上午,广汽
    2023-12-13 08:24
  • 欧洲行业组织报告:欧洲车企在电动车电池原料竞争中“落后”中美对手

    据英国《卫报》12月4日报道,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当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欧洲汽车制造商只获得了满足到2030年销售目标所需电动汽车电池关键原材料的六分之一,远远落后于美国的特斯拉和中国的比亚迪,“这一情况凸显了对绿色
    2023-12-05 10:43
  • 大圆柱电池从甘露寺回来了

    为什么今年大圆柱电池又热起来了?
    2023-11-28 10:53
  • 硅基负极电池迎冲刺关键赛点

    硅基负极的应用正成为电池性能差异化的“必争之地”。
    2023-11-26 11:00
  • “金钟罩”下的行业难题:车企该不该下场自研电池?

    11月17日,2023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隆重开幕,长安汽车在第21届广州车展发布其自研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发布进军电池行业进阶路线图。长安汽车宣布将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不晚于2027年推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50-1000Wh/
    2023-11-20 17:38
  • 入股车企,后起动力电池巨头是否在“新壶装老酒”?

    电车资源 范永军 近日,以研发,生产,销售Mini卡闻名的山东豪驰智能完成10亿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除中享聚盛、远致投资、隐山资本一众资本外,锂电巨头赣锋锂业赫然在列。 联想到今年9月25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将以其子公司或第三方公司,斥资10亿元入股赛
    2023-11-16 11:26
  • 学习中国车企,韩系电池企业改换赛道

    “全世界每10辆电动汽车中就有4辆来自于‘中国制造’,而中国车企也在带动磷酸铁锂电池产业进入快车道。
    2023-10-22 09:45
本月热点
  • 11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名出炉!

    12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2023年11月及1-11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及排行榜TOP15。
    2023-12-11 17:42
  • 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并没有失控

    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依然发展良好,但由于基数变大,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已由2022年的90%以上,降至10月的30%左右,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比2022年有明显下降。因此业内专家普遍对于动力电池会不会产能过剩有所担心。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问题
    2023-11-28 10:53
  • 宁德时代获国际大单,向欧洲市场供应磷酸铁锂电池!

    11月21日,宁德时代宣布,与Stellantis集团签署战略谅解备忘录,将在欧洲当地向Stellantis集团供应磷酸铁锂电池。 该备忘录约定:宁德时代将在欧洲当地向Stellantis集团供应磷酸铁锂(LFP)的电芯和模组,助力Stellantis在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生产。为进一步
    2023-11-22 18:22
  • 新品亮相,宁德时代抢滩这一百亿赛道!

    在12月5日至8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上,宁德时代携多款船用电池系统及船舶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亮相展会现场,并发布了行业首个新能源船舶全生命周期协同运营云平台,以及宁德时代首个零碳充换电综合补能解决方案,以助力全球航运零碳转
    2023-12-07 17:39
  • “青山系”锂电企业赴港上市之路再近一步!

    11月30日,港交所文件显示,瑞浦兰钧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这意味着其离正式上市不远了。 2022年12月14日,瑞浦兰钧能源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不过由于6个月内未能通
    2023-12-03 15:05
  • 全球前十个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出炉,行业竞争加剧!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 12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球注册登记的电动汽车(电动、插电混动、混动电池)装车量共计552.2GWh,同比增加44%。
    2023-12-06 17:55
  • 多家企业入局这一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赛道!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近日,亿纬锂能、德方纳米2大电池公司分别申请了与硅有关的负极材料的专利。其中,亿纬锂能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二次电池“;德方纳米申请一项名为“含高熵合金相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2023-12-05 18:03
  • 大圆柱电池赛道竞争激烈,爆发元年将至?

    近期,多家锂电企业加码了对于大圆柱电池的布局,有机构预测,2024年将成为大圆柱电池的爆发元年。
    2023-11-21 17:48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