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
电动车行业今年头号大单来了。宝马向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授予超过百亿欧元的长期需求合同。
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将分别在中国和欧洲各自建立两座
电池工厂,每座工厂产能达到20GWh,向宝马2025年的“新世代”(GEN6)车型架构供应大圆柱
电池。
据说,宝马还在找供应商,谋求在北美再建两座电池工厂。
所谓的“大圆柱”电池,就是2020年特斯拉首先发布的46mm底座直径电池。目前有两种尺寸:标准的4680电池和针对特定需求的4695电池。
1
“大圆柱”开始产业化
在新能源业内有句话:“车型看3年,电池看5年”。
新能源车型研发速度,决定了眼下能看到3年后车型的技术轮廓;而电池因为巨大的产能惯性和投入资金成本,现在就决定了5年内的主流技术路线。
特斯拉虽然“首倡”大圆柱,但眼下尚未给供应商订单,更别提长期订单。在历史上将记一笔,宝马在主机厂里面,第一个推动大圆柱电池主流化。
在若干年内,大圆柱和方壳电池,将主宰新能源配套方案。当然,未来几年内,方壳仍能坐稳第一,只不过大圆柱将迅速获得增长动能,获得挑战机会。软包方案因为缺乏类似的主机厂“领航”力量牵引,将更加不利。
而传说中的钠电池、固态电池等,5年内最多折腾出个别小众市场。中高端车型市场,正在被大圆柱迅速攻陷。
从2021年底到现在,放出信号采用大圆柱电池的不止宝马一家。江淮、东风岚图、保时捷、路虎等都有明确信号,但是第一个下这么大单子的,还是宝马。
该消息的可信性也不止于此。去年以来,宝马已经在慕尼黑附近帕尔斯多夫的电芯制造中心,建立了一条试验生产线,车型调试将在今年剩下几个月进行。
2
电池越做越大
这两年,动力电池的方案趋势很明显,都在“大型化”,圆柱越做越大,方壳越做越长(短刀则是为了兼容590模组和追求Z向高度)。
这与磷酸铁锂电池(LFP)不断侵蚀三元锂电池地盘的过程,是相匹配的。因为无论大圆柱,还是各种刀片,首要考虑的化学体系就是LFP。当然,特斯拉内部有争议,这种摇摆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供应商。
不过,对于同样的容量要求而言,电芯数量减少将带来电池管理、散热管路方面的需求,这方面的成本下降,显然对主机厂具有很大诱惑力。
目前大圆柱电池上车的态势,已经比2020年预计的要晚。技术原因在于:大圆柱衍生出一堆麻烦的工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小规模生产的良率上不去。
去年底的时候,业内有消息称,特斯拉一直没有搞定极耳焊接的良率问题。其实,何止是极耳,硅负极成本问题、正极材料改性问题、负极表面聚合物结构稳定剂问题、干电极制造问题,都困扰着参加研发的主机厂和电池供应商。
良率也可以视为成本因素。大圆柱之所以取得关键进展,由此引发的成本降低,必须能覆盖其本身的新增成本。
宝马的目标是:成本降低50%(相对于5代方壳)、能密提升20%、续航提升30%、充电时间减少30%、适配400/800V充电,以及减少钴和铜的使用,安全性提升(特别是单芯失效模式)。
这些好处,消费者也能有明确感知。因此,从终端市场传来的信息,是支持主机厂商尝试改变技术路线。
3
电池厂商都很积极
也正因为这个预期,即便没拿到订单,电池供应商在投入大圆柱的时候,也很积极。从去年底开始,全球多家大的电池供应商,集中在这个领域投资。
LG在韩国梧仓投资29.3亿元人民币建设4680生产线,据称2023年下半年投产,年产能9GWh。
三星SDI正在韩国天安为特斯拉建立4680电池测试产线。
全球最早开始试制4680电池的松下,生产线进度慢于预期至少一年。现在的说法,是“最快”于2023年3月在日本和歌山县投产,给特斯拉供货。
需要指出,目前瞄准特斯拉潜在需求的这三家供应商,都尚未拿到订单。至少在中国,特斯拉似乎更倾向于采购中国供应商的大圆柱电池,而非由松下供应。
欧洲的北伏(NorthVolt),据说也做出46系列大电池,而且“准备”量产。目前尚未看到其真正的投产计划。
相比日韩供应商,国内供应商这次量产进度又抢到前面。
与宁德时代此前扑朔迷离的“金箍棒”计划(大圆柱电池量产计划)相比,亿纬锂能从研发到产线建设,都非常高调。
亿纬锂能的最大特点,是国内少有的圆柱、方壳、软包三方案并行的供应商(圆柱此前针对非动力市场)。
亿纬锂能的小圆柱电池(18和21系列)产能很大(6条300ppm高速产线,年产7.5亿只)。当时给人一种感觉,亿纬锂能是想拿特斯拉订单,未果之后需要找很多客户填补。但是,目前其小圆柱产能今年底就将扩张到15亿只,似乎没有特斯拉订单也活得很好。
今年8月2日,亿纬锂能首个搭载46系列大圆柱电池的系统级产品,在自己的研究院试产并下线。
产能安排上,亿纬锂能今年3月确定在匈牙利建设大圆柱生产线。国内的4680圆柱产线现在放在湖北荆门和成都,预计2023年产能释放20GWh,2024年达到40GWh。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公开表示,46系列大圆柱电池将成为中高端车型主要电池方案。亿纬锂能在这方面投资上百亿元(包含拟定的募资计划),在大圆柱路线上押重注豪赌。
现在宝马订单锁定,证明刘金成赌对了。这条路跑通了,其它主机厂纷纷下单,不过时间问题。
亿纬锂能凭借大圆柱,有从二线供应商跃升一线的可能性。
比克、蜂巢、江淮(与CBAK能源合资)都在46系列大圆柱电池上投入重金。
4
主机厂是否着力“去宁化”
从这些中日韩供应商的投产动向上来看,日韩供应商都指望特斯拉拉动订单;国内的电池市场规模太大,特斯拉显然吃不下,这一点,是全球布局的日韩供应商所无法比拟的。
在中国,特斯拉的新能源业内地位,远远没有在美国本土那样的显赫。
我们刚刚指出,国内不存在一家独大的动力电池用户。但是,国内有一家独大的电池供应商,那就是宁德时代。
这次宝马订单,宁德时代仍然占据了一半。当初也是宝马订单,促使宁德时代从一家不起眼的地方小厂,一跃跨入一线供应商行列。
现在形势变了,宁德时代一家占据国内市场近一半份额。这种局面,对手很难受,而且宁德时代行事高调、手段强硬,不但同行忌惮,有人说就连主机厂们也暗地里悄悄推动“去宁化”。
当然,这个表述不大准确,因为宁德时代订单仍源源不断。应该说,主机厂一直试图“掺沙子”,增加二供、三供,平衡宁德时代的话语权。
这次接到宝马订单,宁德时代可能没有亿纬锂能那么兴奋。因为电池供应商接的,只是单纯的电芯订货,宝马自己负责模组和PACK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车型,宝马可能已经迭代出无模组设计。在大圆柱方案采纳节奏上,宝马又一次和特斯拉英雄所见略同。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只供电芯,不做PACK,增值部分就要打折。但也并非全无好处,因为如此一来,技术风险就不是供应商一家来背了。
在新能源进程中,电池行业培育出超级供应商,这是由电动供应链价值高度集中决定的。价值集中带来的是,大的电池供应商攫取到不同以往任何一级供应商的话语权。虽然眼下还没能拿这个新权柄威胁主机厂,但主机厂难免芒刺在背。
主机厂的应对之策,是千方百计地要削弱这一点。在保供前提下,削权行动不能触怒了大供应商,这就要非常讲究手法。这不是一时之计,而是战略性的行动。
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崛起,和主机厂着意培植,有莫大关系。制衡考虑占了大头,一方面,订单要分给多个供应商;另一方面,专利授权和转移,也要考虑平衡,避免让某个特定供应商建立起隔绝对手的专利壁垒。
但是有一点,是大多数主机厂的共识:即便在电池量产技术上走通,也不意味着自己亲自来做电池。电池产能投资太大,而且存在路线选择的风险,这两个考虑压倒了拿到上游增值的诱惑。
因此,特斯拉、宝马这些企业,大多数下场做电池,不过是技术上带个节奏,电池产能投资主要还是让供应商来背。有能力做垂直整合的主机厂,也在让自己的供应商子公司走向独立,譬如比亚迪和弗迪、长城和蜂巢。
在材料化学技术难以取得关键突破的今天,结构创新在这两年一直是主机厂和供应商研发和生产的投资重点。而结构创新的推动力,来自于激烈的成本竞争。
大圆柱电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证明极限条件下(主要是压成本)制造能力,仍是电动车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而这一特点,有助于国内新能源供应链继续发挥长项。
宝马率先进入“新赛道”,大圆柱电池潮流驱动下,中国电池供应商很快就能再次奠定新的规模优势。从投产计划的规模就能看出来。
也就是说,虽然未来几年电池路线有所变化,不但不影响、反而令中国新能源的整体优势更加巩固。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