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动力电池行业霸主,没人否认。
但这个第一怎么来的?是靠咱们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一拳一拳打出来的。
抢订单、拼命研发新产品,尽力向上下游产业链扩张,学会“利益均分”……
太不容易了。
现在中国企业要拓展外国市场了,我们觉得本土市场不够大,坚定地要走出去。
除了国内和日本市场,我们还要去欧美吃肉。
有对手问,我想喝口汤,顺带,碗也想拿走。
我们该不该把市场份额给出去?
“在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全球竞赛中,我们将很快击败中国竞争对手宁德时代。”
这个在《韩国先驱报》上挑衅的对手,就是LG新能源。
屈居老二的韩国选手
LG新能源能崛起,主要是因为“天时”。
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最新数据,动力电池最近真的太好卖了。
有多好?
在全球范围内,翻番。
跟去年同比,今年的1、2月份,
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增幅超过100%,达到53.5GWh
其中,宁德时代是全球第一,市场份额占到了34.4%,(前两月)总装车量达到18.4GWh;
但老二不是比亚迪,老二就是LG新能源。
这家韩国调研机构,很高兴地说,
LG新能源作为韩国企业代表,目前稳居第二,全球市场份额为13.8%。
老天给面,老二的位置自然坐得稳,爽。
但是也有不爽的地方,
LG新能源前两月装车量落后宁德时代11GWh,才7.4GWh,一半都不到。
我们的动力电池企业,
只要有机会打开欧洲市场缺口,就有能耐把韩国人死死地压制。
在国内市场也没给韩企留多少份额:
还是前2个月的数据,
国内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五、甚至前七都被中国企业牢牢把控。
LG新能源作为唯一上榜的韩国企业,排到了第八位。
全球第二大规模IPO,让美国资本赚足了
但这家公司可不弱,我们别小看他。
LG新能源的前身是LG化学。
1995年,LG化学就开发锂离子电池,并从小型电池扩展至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
2020年,其电池业务实现分拆,成立LG新能源。
可谓底蕴深厚。
作为韩国最大的三家电池企业之一,
今年1月27日,LG新能源刚刚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发行价是每股30万亿韩元(差不多1600元人民币/股)。
开盘之后,韩国人就疯了,说我们出息了,xxxking Chinese,日本松下也不行。
LG新能源股价一路上涨99%,差不多翻了一倍,到了59.8万韩元。
目前,在韩国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上,LG新能源仅次于三星电子。
LG新能源上市创下韩国股市史上最大IPO,募资12.75万亿韩元(约670亿人民币)。
所有入局的资本都高兴坏了。
这也是近一年来全球第二大规模IPO,
仅次于此前美国电动汽车新秀企业Rivian的IPO。
他们的首席执行官权英寿一看形式大好,
觉得要跟华尔街的资本放几句狠话。
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在公开募股的会议上表示,宁德时代,我们超定了!
是什么给了权英寿勇气?答案当然是市场、剩余订单和产能。
厂子还没建好,欧洲订单就哗哗地来
与宁德时代相比,含着金汤匙出生的LG新能源,
客户覆盖面更广。
其自称拥有超过20%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
“能播韩剧的地方,就有LG新能源。”
核心用户均是各国的龙头企业,包括现代、特斯拉、大众、通用等,
欧洲的所有主流车企几乎都是LG新能源的客户。
作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韩国、欧洲和民主党影响下的部分美国车企,均是其绝对的“铁盘”。
华为曾因制裁惜败欧洲市场,憾负三星。
而在动力电池领域,欧洲已经是韩国企业的自留地。
“中国人,没戏。”
LG新能源首席执行官权英寿还嚣张表示,
与宁德时代相比,LG新能源目前有很多剩余订单(没完全消耗)。
其中,汽车电池剩余订单差不多有260万亿韩元(约合2162亿美元)。
主机厂们宁可排着队采购韩国电池,
也不愿意让中国企业用更便宜的电池敲开欧洲的门缝。
所以,LG新能源可以在年收入增长25%的同时,仍保持两位数的营业利润。
到2024年末,LG新能源还要豪掷5.6万亿韩元,
在韩、中、欧三地继续投资扩大产能。
韩国人也挺鸡贼。
相比我们的国内企业,
LG 新能源的产能扩大,都是和金主爸爸——主机厂一起捆绑合资建厂的形式。
简而言之,你车卖得越好,越需要电池,
在我这儿下订单,我不但给你优惠,还要和你一起建厂,进一步降低你的成本。
从2020年起,LG新能源组建并获得特斯拉大额订单后,
就在全球就已开展了野心勃勃的扩产规划:
2021年3月,在美、欧新建两座锂电池工厂;
2021年7月,与现代出资11亿元在印尼新建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2022年1月,LG新能源计划与本田汽车合作,
在美国建立一家电动车用电池厂,投资规模达4万亿韩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田也是宁德时代的铁杆客户兼股东之一。
中韩电池企业,真是时刻都在互玩挖墙脚游戏。
中国、韩国、美国、欧洲、印度尼西亚生产基地为布局,
目前,LG新能源已构建起全球“五足鼎立”的生产交付体系。
毕竟,
宁德时代除了在国内的九大基地外,德国工厂最近才获得了电芯生产许可。
而排行第三,深度捆绑美国的松下,其海外电池厂则在内华达州。
有金主爸爸,也有更接近终端市场的工厂布局,就是LG新能源面对中日对手的明牌优势。
不会省钱的LG新能源,才是宁德大敌?
不过,LG新能源虽然拥有广泛市场和快速扩大产能的能力,
利润率却始终不高。
似乎总在为其背后的资本反向供血,
细思极恐。
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80%,都是原材料。
谁掌握了上游产业链的布局,谁就控制了成本,谁就是全行业的爸爸。
在上游的布局上,有些成本占比高、性能影响大的正极材料和更上游的资源,LG新能源很上心。
其他不重要的材料,LG新能源则全球采购,成本偏高,却始终不控。
因为成本居高不下,2019和2020年,LG新能源也亏过。
为了上市,曾冲过数据,但依旧没“管”过利润率。
2021年前九个月,LG新能源的营业利润率仅略高于5%
——而宁德时代的利润率是12%-15%。
如果让沙县的哥们儿去管成本,能把成本抠出三室一厅来……
省钱还是要看中国人,但不花钱,格局就小了啊。
LG新能源的软肋还有安全性,但爆发得似乎有些频繁。
外界对其主流产品镍钴锰电池的安全问题的担忧,使LG新能源屡受争议,
通用、大众和现代,都曾因LG可能导致火灾的电池缺陷,召回新推出的电动汽车。
通用汽车是LG新能源最大的客户之一,去年索赔19亿美元,让LG新能源的营业利润同比降了49.6%。
今年2月,一艘载满大众汽车的货轮在葡萄牙亚速尔群岛附近起火。估计将造成超17.8亿元损失。而船上起火的大众ID.4的电池供应商还是LG新能源。
LG新能源还是一脸无所谓:赔就是了。
LG新能源的“大意失荆州”,
反而让宁德时代顺势捕获了大众汽车,在欧洲市场打开了一个缺口。
并一举扩大差距。
这其中是我们产品过硬,还是LG新能源自己的问题太大?还真不好说。
此外,依附于 LG 集团,
使得LG 新能源在研发底蕴、资源整理等方面具有不小的优势。
但负评不断,暗箱动作颇多的韩国财团,
也在持续影响LG新能源的长远规划和发展。
2002年,韩国发生了政治献金丑闻,LG集团就曾深陷其中。
有没有嗅出与众不同的味道?
政治端,屡禁不止的财团“风波”;
资本端,一场IPO,让华尔街资本纵横驰骋;
产业端,LG新能源不控成本;
市场端,产品屡屡失蹄,优势却依旧十分明显。
像极了村霸家耀武扬威却能力不强的打手,
其唯一的作用就是震慑中国企业,并遏制其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进一步扩张。
只要不让你赢,怎么膈应你,都是对的。
潜规则就在那儿,还要不要拼一把?
中国已经正式赶英超美,
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
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
凭着自己的努力,我们似乎已经一别燃油车时代的窘迫,
挤上了新能源时代的列车,志得意满地向商务舱冲击。
但总体来说,
在动力电池头把交椅争夺上。
LG 新能源明确的优势在于无限制的矿产供应、客户订单和产能的全球化。
接近万亿人民币的在手订单是最硬的底气,
其暴露出来的劣势是成本控制,和产品风险,但仍相对可控。
反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企业,
广阔的中国内需市场,为其带来了更高的市场份额。
国内完善且低价的产业链,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但人脉及欧美市场门路不通的天生短板,还需要水磨工夫慢慢钻营。
LG 新能源及韩国想要坐上新能源时代列车的头把交椅,
有天时、地利,不缺人和,最近产品出了点问题,仍是不可小觑的对手。
而中国动力电池企业,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仍要重视敌人。
只有坚韧地打开缺口,继续扩大成本优势,我们才能持续保持不败。
(责任编辑:子蕊)
韩国SK On延长磷酸铁锂电池冬季续航2024-03-14 09:10
|
车用电池:美国挥刀砍人却伤到自己2024-02-02 09:09
|
韩国将对自中国进口电池及材料展开侵权调查2024-01-14 19:55
|
中国政府批准向韩国主要电池行业厂商出口石墨类相关材料2024-01-15 09:05
|
韩国政府向电池制造商推出38万亿韩元财政援助计划2023-12-13 08:55
|
韩国电池材料厂推迟赴美计划2023-11-15 10:39
|
韩国,中国锂电企业“曲线赴美”中转站?2023-10-18 09:33
|
韩国电池厂商加快布局,专家:中企仍具优势2023-10-15 10:43
|
韩国前8月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电池同比增长近115%2023-10-08 17:23
|
韩国电池制造商急了2023-05-17 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