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市场 >

为什么这个时间点要关注电池回收赛道?

时间:2022-03-10 11:03来源:选股宝 作者:花少
点击:
       最新,动力电池回收再获关注。
 
       直接催化是近期包括镍、锂等价格持续上涨,电池回收开始逐渐展现出“性价比”。
 
       另外,工信部副部长近期表示,除了“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同时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回收比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广发证券近日也在研报中指出,伴随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持续提升,以4-6年的退役周期来估计,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需求将愈发旺盛。
 
       华宝证券也表示,目前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已处于老龄状态,整个行业即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
 
       政策持续加码
 
       2021年8月,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提出,鼓励梯次利用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蓄电池生产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企业协议合作,高效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用于梯次利用,鼓励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参与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2022年2月10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今年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同时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回收比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超千亿
 
       通常来说,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分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再生两步。
 
       一般情况下,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初始的80%,就不再符合电动汽车的使用标准,但经过测试、筛选、重组等环节,仍然可以应用在如储能系统、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等场合。当利用到初始储量50%以下时,电池无法再次利用,则对电池进行拆解,回收电极材料。
 
       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数据,拆解一吨811、622体系三元电池能回收镍89.8/67.7kg,钴11.2/22.6kg,锰10.5/22.5kg,锂13.3/13.3kg,在能源金属价格高位运行的2022年,电池回收行业无疑蕴含着丰厚的利润。
 
       据华宝证券测算,假设三元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是5年,三元动力电池全部用于回收,磷酸铁锂电池按照2020年5%用于梯次利用,后续比例逐步增长至2030年的50%,再使用5年电池容量减少到50%后再进行材料回收,其余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直接报废进行材料回收,那么预计2030年电池材料回收市场空间将超10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动力电池回收意义重大
 
       华宝证券还指出,动力电池金属材料回收不仅符合碳中和愿景,又能缓解我国对于锂钴镍等金属的供应依赖。当前我国进行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有其必要性,主要是出于环保和资源安全两个角度:
 
       从环保角度,锂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化合物和磷化物,这些对于土壤和环境的危害较大,此外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在碳中和愿景下处于对环保的考虑锂电池回收将势在必行。
 
       从资源供应安全角度,由于国内锂钴镍的矿山较少,多从澳洲(锂)、印尼(镍)、澳洲非洲(钴)进口,锂电池所需金属对外依存较高,在资源供应安全考虑下,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有助于减少相应电池金属的需求,从而保障一定的供应安全性。
 
       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3月7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再次上涨,目前已经达到50.25万元/吨,光大证券也指出,锂矿价格持续高位背景下,锂电回收经济性凸显。
 
       相关厂商
 
       财信证券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电化学储能电站在电网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锂离子电池新增装机逐年扩大,退役潮将至。
 
       广发证券指出,2021年电池回收行业新增注册企业数超过去十年总和的4倍,行业已进入一轮跑马圈地的阶段。展望未来,伴随国家持续通过“类牌照”的模式驱动行业规范化发展,预计专业化、大型化、汽车产业链伴生化的企业将成为行业主流。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 电池回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