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市场 >

江淮与大众二次“牵手”意在潜力市场

时间:2017-12-06 14:18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施芸芸
点击:

  11月27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大众(中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三方正在就多用途汽车(包括但不限于皮卡、MPV、电动商用车等)产品研发、销售及市场领域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的前景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此次达成的合作意向是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继今年6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之后的又一次大动作,双方将在新领域——多用途汽车的整车和零部件的研发、销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以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和品牌溢价能力。在拟成立的合资企业中,将由三方共同持股,其中江淮汽车占50%股份,大众汽车集团与大众(中国)共同持有50%的股份。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规定,同一家外商可在我国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摩托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在乘用车领域,大众集团已经拥有两家传统燃油车起家的合资企业,以及与江淮合资成立的新能源乘用车公司。在商用车领域,大众旗下的曼品牌与中国重汽在技术和资本层面有长期战略合作,但轻型商用车市场还未开拓,因此还有一个空缺名额。更何况,根据谅解备忘录,如果新合资公司仅开展研发和销售业务的话,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企业,也就不在受限制范围内。
 
  为何继新能源乘用车后,江淮与大众又要在轻型商用车领域建立新的合资公司?
 
  从大众集团方面看,乘用车领域依托三家在华合资公司使其覆盖到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车型包括轿车和SUV;商用车领域虽然曼品牌重卡已进入中国市场,但大众品牌商用车及轻型商用车产品并未引入中国;皮卡和MPV未来或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而大众汽车在这方面还少有布局。此前就不时传出大众集团要在华扩大商用车业务的消息,大众卡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里亚斯·任施乐曾明确表示:“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在全球领域面临沃尔沃、达夫卡车的激烈竞争和戴姆勒集团的一路领先,大众不得不通过加码亚洲市场来赶超竞争对手。例如曼在印度组建合资公司曼福士,主要生产CLA系列中高端重卡;今年2月,斯堪尼亚表示2018年将在泰国建立卡车组装线,以此作为在亚洲市场的重要据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自然是大众在亚洲商用车布局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大众来说,江淮在多用途汽车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序列、技术储备以及市场基础,且目前只有大众这一家合资公司,自然是较为理想的合资对象。通过此次合作,大众汽车在华全面布局已基本成型。
 
  对于从商用车起家的江淮来说,虽然在MPV、轻卡和重卡市场都有不错表现,但还不具备领先优势,如果能找到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或许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多份额。再者,尽管我国自主商用车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但从技术水平看,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正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我国商用车行业大而不强的情况比乘用车更为严重,尤其是在轻型商用车领域,合资是有效掌握核心技术的手段之一。而大众的轻型商用车产品较为丰富,有迈特威、T系列和开迪等商务用途的MPV、Crafter货车和Amarok皮卡等产品,江淮选择大众汽车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江淮与大众此次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对公司的职责只提到了研发和销售,并不包括生产制造。有业内人士猜测新合资公司有可能会走代工路线,而满足条件的代工厂必须在MPV、皮卡和商用车领域均有所涉猎,江淮恰好符合这一要求,这也使双方的二次牵手更顺理成章。
 
  今年以来,我国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而商用车增速相对较快,尤其是中国的轻型商用车市场还有很大增长潜力,雷诺收购华晨金杯49%的股权正是看中了这一市场空间。此时大众和江淮准备共建合资公司发力轻型商用车,显然想在这一领域有更大作为。此外,虽然目前皮卡在国内市场的需求还未被充分释放,但在二三线部分城市正逐渐解禁,大众和江淮抢先布局有望在皮卡市场获得先发优势。
 
  随着跨国公司开始通过收购、合资等渠道切入新的市场领域,未来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尤其是轻型商用车领域,随着大众、雷诺等跨国公司的进入,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笔者希望在新合资时代,自主车企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商用车技术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大众汽车 江淮汽车 合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