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锂时代’,LG新能源正在着手开发新一代
电池,包括拥有更高安全性能的聚合物和硫化物的全固态
电池,全固态电池争取于2026年实现量产,全固态电池将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飞机领域。而更高能量密度、更轻量化设计的硫锂电池,则将适用于遥控飞机和无人机等空中场景,以此将实现电池应用场景的多样化。”6月18日,在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LG新能源亚洲营销总经理朴镇庸透露了上述消息。
LG新能源是动力电池领域的“老兵”,脱胎于LG化学旗下的电池事业部。为更好地支撑动力电池业务发展,2020年12月,LG化学分拆电池业务,并独立为LG新能源。追溯起来,早在1995年,LG新能源便着手开发锂离子电池业务。通过广泛的专业技术及经验的积累,目前LG新能源已与全球范围内的主机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1至4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65.9GWh,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145.9%。其中,LG新能源的装机量约为14.2GWh,仅次于宁德时代,排名第二,全球市场占比也达到21.3%。
LG新能源正在试图解决当前
电动车行业用户“里程焦虑”痛点。在本次论坛上,朴镇庸还透露道,凭借高镍“三加一”的四元正极材料技术,配合成熟的硅氧负极技术,按照中国最新采用的、更接近实际工况的WLTP标准,LG新能源的新一代四元电池技术可以实现一次充电续航650公里。“这一技术方案的亮点还在于能够在300wh/kg以上的高能量密度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热管理技术,实现超级快充,充电5分钟行驶280公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新能源用户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
作为全球最早量产三元正极材料的公司,LG新能源聚焦市场对高续航里程、高安全新能源车型的需求,在行业中率先实现了升镍降钴的四元锂电池(NCMA)的量产。加入铝元素的高镍四元锂电池有着高能量密度优势的同时,相比于高镍8系NCM三元材料,将大幅降低放电热流峰值,因此具有非常优异的热稳定性。
LG新能源还率先将硅氧应用于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不仅于2019年在全球最早实现采用硅氧负极的产品量产,还不断研发更高效率的硅氧材料,以实现更优异的电池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秀的续航里程。
当下,对于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是绕不开的话题。在用户普遍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方面,LG新能源依靠对过去几十年化学材料研发的深刻理解,掌握了高安全隔膜等核心关键材料技术,并开发了应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智能BMS,通过OTA实现大数据和安全诊断算法结果的传送,实时优化电池的安全精准监控与预警。同时应用最新安全技术的模组与CTP高集成设计,可以实现不起火和自熄灭,大幅提升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伴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朴镇庸指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正在由“法规驱动”向“用户拉动”转变。全球主要整车企业都在加速电动化转型,以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
“未来,中国和欧洲将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同时,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技术的蓬勃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电动汽车增长,市场对动力电池性能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朴镇庸表示,“整车企业聚焦提升续航里程、快充和安全性能以解决用户痛点,不断扩大纯电动平台产品线,这也将成为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关键突破点。”
作为全球电池领域的领先企业,LG新能源始终以创新技术、全球化布局和多元化产品组合不断强化价值竞争力,满足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通过先发性、长期性的投入,我们积累了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并基于软包电池、圆柱电池给客户带来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朴镇庸表示。
LG新能源自2003年起就扎根中国,深耕中国市场多年。2003年,LG新能源在南京市经济开发区设立首个工厂。2014年,它在同一开发区设立了第二工厂。随后,LG新能源于2018年在南京市江宁区设立了第三工厂,该工厂采用最新的智能制造技术,已经成为LG新能源全球生产基地的标杆工厂。
目前,LG新能源在南京累计投资规模约为53亿美元,拥有1.2万名员工。新一代的高镍四元技术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在南京基地实现国产化,为中国客户提供更本地化的产品和技术服务。
据朴镇庸透露,未来LG新能源将与中国的客户加快联合开发和协同创新,将新一代的电池技术引入中国市场。“期待这些新技术的创新将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为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电动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据外媒报道,LG新能源近期已向韩国交易所申请上市初步许可,计划今年进IPO。据知情人士透露,LG新能源首次股票发行融资约10万亿韩元(约合89亿美元),估值达100万亿韩元(约合890亿美元)。据报道,LG新能源计划将IPO首次所募资金用以扩建动力电池项目,以进一步提升其动力电池产能,满足客户对电池的需求。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