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企业 >

格林美重研发广布局 打造世界动力电池回收领袖企业

时间:2021-03-09 08:48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作为政策热点和关注焦点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旗帜鲜明点出,凸显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全链建设和末端处理的重要性。
 
       格林美(002340)作为国内循环经济的领头羊,5年来公司通过重金投入研发,布局大回收体系,敢于挑战行业痛点难点问题,攻克行业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与全球280余家汽车厂和电池厂签署协议建立废旧电池定向回收合作关系,打造“废旧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制造—梯级利用—再生利用”全生命周期循环价值链,累计回收废旧动力电池上万吨,实现废旧电池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制造末端循环起点
 
       国家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赛迪智库数据,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92万辆,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有20万吨(约25GWh),据推算,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容量将达到137.4GWh,超过2020年的5倍。有媒体2020年针对动力电池回收所做的相关调查和报道,第一批电动车的电池报废潮已经到来,接下来几年都将是回收高峰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已然站在风口。
 
       在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27家企业中,格林美占据3家,成为行业纳入规范条件最多的公司。
 
       2019年10月,格林美与韩国浦项政府、Ecopro签署《新能源汽车电池梯级利用与循环再生项目推进备忘录》,正式向韩国输出动力电池的回收技术。
 
       2020年11月,保尔森基金会通过第一财经向全球直播“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颁奖典礼。格林美的“城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创新模式”项目从百余项目中经历初审、评委现场审核和外籍评委远程视频答辩等严格评选,最终作为国内唯一代表企业荣获2020年度“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别”大奖,标志格林美的动力电池回收技术被世界认同。
 
       短短5年,格林美何以在世界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崭露头角,引领世界动力电池回收的风口?
 
       “2+N”回收利用产业布局
 
       “沟河江海”回收网络体系领先一步
 
       格林美利用全国性报废汽车与电子废物产业布局基础,早在2015年就前瞻性地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等新能源汽车活跃地带布局了“2+N”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其中“2”是指格林美(荆门)与格林美(无锡)两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中心。以格林美荆门园区为主体的华中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处置中心,面向长三角以格林美无锡园区为主体,联动格林美余姚和格林美泰兴园区,建设华东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循环基地。 “N”是指武汉、天津、深圳以及江西、河南等,建设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区域中心,目前设计总拆解处理能力45万套/年。
 
       为了确保车主能就近便捷交回退役动力电池,并确保流入正规处理工厂,格林美率先提出建设一级终端回收,二级回收储运,三级拆解与梯级利用,四级再生利用的“沟河江海”型全国性回收网络体系,持续构建从“毛细端”到“主干端”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在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较大的大中城市,通过与车企、电池厂、物流商等合作伙伴共建共享收集型、集中型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已经超过100家,后续将覆盖全国,实现有新能源汽车的地方就有回收服务网点,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兜底保障!
 
       截止当前,格林美已经与全球280余家汽车厂和电池厂签约,建立废旧电池定向回收合作关系,成功实现了“签约50%、回收30%”的市场战略,累计回收废旧动力电池上万吨,实现废旧电池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020年11月,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依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国办发〔2016〕99号)、《动力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履责绩效评价》,武汉格林美动力蓄电池生产责任延伸履责获评5A等级。
 
       2021年1月,无锡格林美和武汉格林美相继入选工信部第二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公司已于2018年9月入选工信部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至此在全国27家规范公告企业中,格林美已获三席,充分证明了前瞻布局的独到眼光和扎实规范的产业基础,这为后续迎风飞扬攒足了底气。
 
       多年持续重金投研发
 
       突破电池回收利用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
 
       由于电池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型号规格各异,电池使用的寿命状况也具有多样性,为拆解利用带来了极大困难。格林美敢为人先,先后投入研发费用3亿元以上,以技术装备、产业痛点难点为突破口,积极进行创新研发和产业实践来解决行业装备与技术的痛点。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产品全生命周期识别溯源体系及绩效评价技术》、工信部《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系统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国家战略课题,在动力电池回收的装备与核心技术领域获取相关核心专利申请320余项,授权200余项,主导、参与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近60项,为行业技术创新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从科学、经济角度要遵循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的循环利用原则,格林美通过自主创新,率先研制出动力电池智能拆解、梯级利用与再生利用的成套装备,并率先在武汉、荆门和无锡建成了精细化无损拆解线,并引入了机器视觉识别、柔性混流拆解、拆解深度智能决策和AI拆解等最新技术,电池拆解走向高端智能方式。
 
       在梯次利用上,敢于投资配备国内领先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验证平台,可对梯级利用动力电池包进行常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进行完整检测,并开发了工程机械、储能电站、工业UPS、低速(两轮、三轮)快递车、路灯电池等梯级利用产品,受到市场好评。
 
       格林美股还联合了丰田汽车、三井物产等企业共同开展退役锂电池残余电量快速判别研究,把回收的废旧电池应用于解决电力供需调整、频率波动调整中不可或缺的储能系统中进行再利用。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市场实现从"绿色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格林美在行业内率先开发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退役动力电池回收APP系统、仓库管理WMS系统、退役动力电池拆解MES系统和第三接口平台及数据分析系统,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动力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通过产线设计和建设以及信息化全流程溯源管理,格林美实现了退役动力电池从“回收拆解——梯级利用——再生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体现了强大的上下游环节的协同处理能力。
 
       专业人士热议动力电池回收前景
 
       格林美打造世界动力电池回收领袖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舒心在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电池流向管控的提案》,他指出“一般动力电池会在5-6年后退役,若对报废电池不加以回收处置,依现在巨大的电池保有量,届时将形成生态灾难。应强制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认为:针对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可以推进以龙头企业、试点示范企业为主体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责任;运用“互联网+”手段,构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协作机制,完善回收共享体系;开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良性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李金惠教授认为:报废动力锂电池含有大量的锂、钴和石墨等国家战略资源,但也可能产生多类别污染叠加的环境风险,是一把典型的资源与环境“双刃剑”。建立完善的回收物流链是解决好报废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关键举措,只有保证废锂电池的稳定供给,才能实现规模化管理效益,才能治理好回收过程可能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才能更好的完成国家珍贵资源高效高质量循环利用的历史使命。
 
       借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政策东风,格林美将在十四五期间投资15亿元以上,加快建设深圳、武汉、天津、无锡、荆门等五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核心基地,构建遍布中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华中、中原等核心区域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同时,格林美将在2021年完成韩国浦项动力电池回收基地的建设,并积极在欧洲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工厂,构建面向全球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体系,打造世界动力电池回收的领袖企业,化解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的产业和技术难题,为推动世界新能源汽车从“绿色”到“绿色”,做出中国企业的贡献!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