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
电池市场的国际化竞逐,正在向上游结构件领域蔓延,谁具备国际化的研发体系,谁能在国际客户的开拓上先行一步,谁就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厮杀中占领“制空权”。
这是瑞德丰董事长王有生对于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的研判。
作为领跑国内动力电池结构件领域的代表,瑞德丰是最早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的企业,通过了解国际前沿技术趋势,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思路,也能与日韩欧美一线客户面对面接触,第一时间掌握其需求变化,为接下来的全球化市场开拓打前站。
需求侧传递出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对动力电池结构件的要求正变得越来越严苛:“更高容量、更轻量化、更低成本、更高安全”,要完成这样的命题,国际化的研发设计思路就显得尤为必要。
据悉,聚焦于下游更为严苛的需求调整,瑞德丰早已秣马厉兵,枕戈待旦,从2016年底开始就在内部进行了一场持续深入的企业变革。王有生的方法论也很接地气:
在技术层面,为了配合客户的需求,其通过新材料的导入、结构和工艺优化等措施,在轻量化上进行持续的探索,并做好了实际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准备,同时为了实现降成本,在品质管理、自动化生产、流程管理等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提升。
在客户开拓上,瑞德丰采用双线作战的战略,一方面,紧跟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步伐,围绕着龙头客户进行技术研发与迭代更新;另一方面,瑞德丰将视野投向海外,与多家海外电池企业达成共识,用更为开放的思路拥抱市场。
在产能规划上,为了应对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化趋势,瑞德丰制定了多点布局的思路,
以深圳作为技术研发和核心制造大本营,在常州、青海西宁等地布局生产基地,配合核心客户的布局进行供应链辐射。
在品质的提升上,瑞德丰从前期的品质策划开始,到样品、试产、量产,再到最后的客户端反馈,在整个产品的每个环节的不同阶段都进行了详细的追踪,保证了多个生产基地大规模制造时过硬的产品品质。
必须正视的一个行业大趋势是,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上游供应链环节,留给新进企业的空间正在逐步缩小,而已经入局的企业,也开始进入淘汰洗牌阶段,电池环节的集聚化趋势会直接延续到上游供应链环节,结构件领域同样如此,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已经开始出现。
让王有生颇有底气的是,瑞德丰已经通过客户、技术、产能、资本等各个核心环节的提前卡位建立起了竞争“护城河”,这不仅可以让其在第一梯队的竞逐之中占有优势,而且可以通过自身前瞻的国际化布局在现有市场竞争中与更强大的国际对手一争高下。
(责任编辑:王杰)